- ·上一篇试题:语文必修3默写训练题
- ·下一篇试题:山西大学附中2012届高三地理下册第二次月考试题(附答案)
东莞市虎门中学2012届高三地理下册第一次模拟复习检测试题(含答案)
图7
材料二:内蒙古太仆寺旗农牧交错带1975—2004年土地利用类型结构变化情况
图8
材料三: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生产与生态定位。读图,回答26~27题。
图9
1、北方农牧交错带两侧呈现出不同的农业景观,产生差异的主导因素是______,体现出________地域分异规律。(4分)
2、 北方农牧交错带生态环境脆弱,容易出现哪些生态环境问题?(8分)
3、 分析北方农牧交错带环境人口容量较小的原因。(8分)
4、监测土地利用类型变化最主要用到的地理信息技术是_________;20世纪90年代以来,太仆寺旗农牧交错带最主要的两种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发生变化的原因为______,面积减少速度最快的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的原因为_________。(6分)
5、北方农牧交错带的生态与生产功能是( )A (2分)
①东部农耕区的生态屏障和畜产品供应基地
②东部农耕区的生态屏障和重要粮食供应基地
③西部牧区的水源涵养带和饲草料供应基地
④西部牧区的水源涵养带和重要粮食供应基地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8分)
材料一:非洲自然植被产量分布图
图10
材料二:南非地图及某农业地域类型分布图
图11
材料三:2011年联合国气候大会于11月28日至12月9日,在南非著名港口城市德班召开, 此次大会的主要议题是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遏制全球气候变暖。
1、非洲自然植被产量最大值主要出现___________(地形区),该地形区的成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2、描述南非自然植被产量的变化趋势并解释原因。(8分)
3、材料二中斜线区为某农业地域类型的分布,该农业地域类型是
(A.水稻种植业 B. 混合农业 C.商品谷物农业 D. 大牧场放牧业),分析其形成的主要条件。(8分)
4、当2011年联合国气候大会在德班举行时,开普敦的气候特征是_______________。(2分)
5、有报告称,由于全球变暖,到2100年,南非附近大西洋和印度洋海域海平面上升可能超过2.5米。请分析海平面上升会对南非沿海地区产生哪些影响?(6分)
答案及解析
1、 D 2、C
这两题主要考察学生对时间计算、昼夜长短变化知识的考察。第1题的时间计算并不需要精确的经纬度定位,而可根据晨线、昏线与赤道的交点的大致位置推算北京时间,如东非位于晨线与赤道交点处,时间约为18:00,学生通过区域定位可判断该地位于大致位于东二区,依次推断出北京时间最接近24点。第2题根据白昼范围可知该日在夏至日前后,此时北印度洋海区洋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
3、B
本题是对区域定位、重点国家知识的考察。甲河为鄂毕河,乙河为亚马孙河,两河流域人口稀少,航运价值均较低。
4、A 5、B
该地理事物主要分布在环太平洋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山一带,可能为火山。A位南半球热带草原气候,B为北半球热带季风气候,C为南半球亚热带季风气候,D为北半球地中海气候,没有在同一时期进入汛期的地区为B。
6、D 7、D
比较第二、第三产业的产值结构与就业结构,第二产业的就业人员少,生产产值高,因此劳动生产率高。从表可看出,第一产业产值下降,第三产业产值迅速上升,产业结构得到优化。
8、A
北京市中心区人口密度逐年下降,近郊区人口密度上升,远郊区变化不大,可判断北京进入了郊区城市化阶段,逆城市化表现为市中心区和近郊区人口都迁往远郊区的乡村、小城镇。
9、D 10、B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市场逐渐成为配置资源的主要方式,沿海地区成为中国的经济增长中心,吸引了大量的劳动力、投资、技术和企业,形成产业集聚。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迁移,使农村人地矛盾得到缓解,提高了农民的劳动生产率。
11、A
海水具有腐蚀性,且表层风浪的干扰性较大,因此要保证桥梁的安全,跨海桥梁建设应克服这些问题
12、解析:第(1)题,北方农牧交错带是考试的热点区域,它是半湿润区与半干旱区的交界线,是种植业与畜牧业的的交界线,体现出经度地带性(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主导因素是水分。第(2)题农牧业交错区是风水复合侵蚀地区,存在着草场退化、土地荒漠化、沙尘暴、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生态问题,是我国生态环境最脆弱的地区之一。第(3)题,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有资源、科技、经济、教育、对外开放程度、消费水平等。第(4)题,土地利用类型动态监测主要依靠RS技术,由图可知,当地最主要的两种土地利用类型为耕地与草地,耕地面积减小、草地面积扩大的原因是近年来退耕还草所致,面积减少最快的未利用土地,原因是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不断推进。第(5)题,据图可判断,北方农牧交错带既是东部农耕区的生态屏障和畜产品供应基地,也是西部牧区的水源涵养带和饲草料供应基地。
(1)水分 经度地带性(从沿海向内陆)
(2)土地荒漠化、沙尘暴、土壤盐碱化、水土流失、草场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旱涝不定、土壤肥力下降等
(3)科技发展水平低;经济增长方式粗放,经济发展落后;人口素质低下,人才外流严重;地理环境封闭,地区对外开放程度低。
(4)RS 退耕还草 工业化、城市化
(5)A
13、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非洲自然植被产量最大值主要出现刚果盆地,其成因是地壳抬升,河流下切,湖水外泻。第(2)题,据图可知,非洲自然植被产量从东南向西北递减,东南沿海等值线与海岸线平行,数值从沿海向内陆减小,原因是沿海有暖流经过,再加上东南信风从印度洋带来暖湿气流,遇到德拉肯斯山阻挡形成地形雨,因此该地区水热条件好,自然植被产量高;西北部地区等值线也与海岸线平行,数值从内陆向沿海减小,原因是沿海有寒流经过,水热条件差。第(3)题,根据该区域自然植被产量低的特点,可判断不可能发展种植业,再根据当地为热带草原气候,可知应为大牧场放牧业。据图和阿根廷大牧场放牧业知识,可答出该地区草原面积广阔,地广人稀,地租便宜,距海港近等区位优势。第(4)题,12月份为南半球夏季,处于地中海气候区的开普敦此时炎热干燥。第(5)题,全球变暖的影响是高考热点,海平面上升是其影响之一,它会造成淹没沿海低地、海水倒灌、土地盐碱化、台风等灾害加剧等问题。
(1)刚果盆地 原来是内陆湖,后经地壳抬升,河流下切,湖水外泻而成
(2)由东南向西北递减。东南沿海有暖流进过,并且位于东南信风迎风坡,水热条件好;西北地区有寒流经过,水热条件差。
(3)D 草原面积广阔,地广人稀,地租便宜,距海港近。
(4)炎热干燥
(5)有利影响:扩大沿海和沿江的水域面积,可以发展水产养殖业;不利影响:①淹没沿海土地、侵蚀海岸②海水入侵,滨海地区水质变差,农田盐碱化③台风、风暴潮、咸洪涝等灾害加剧④沿海城市排污困难⑤造成沿海湿地的损失和湿地动物的迁徙⑥沿海集中的城市和工业区以及耕地、湿地、盐田等的损失带来巨大经济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