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教案|试题|公文|作文|幼教 免费在线的学习网站地理试题高二地理试题

2020年娄底一中高二地理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佚名  来源:网络  发布时间:2020-10-08 17:58:42
教案试题公文网WWw.jaSTgW.cOM免费资源教案、试题、公文、作文、幼儿教案、说课稿
【答案】 22.D
【解析】 本题考查不同国家城市化的特点。由表中关于中国、印度的数据,可看出中国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人口比印度多,故D正确;再比较中国、美国数据,可看出C选项表述错误;该表只能体现2009年四个国家的人口数及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人口占本国人口比重,不能反映百万人口以上城市数量以及城市化水平,故A、B选项可排除。
【答案】 23.A 24.C 
【解析】 第23题,由图中全国总人口、城镇总人口、劳动力人口比重等数据,计算可知2010~2050年我国劳动力人口减少、城镇劳动力人口增加,说明农村劳动力人口在减少。注意图示2010年农村人口多于城镇人口。第24题,计算可知,我国2040年的城市化率为67.3%,2050年的城市化率为73.6%,说明我国2040~2050年间进入城市化高级阶段。
【答案】 25.B 26.A 27.D
【解析】 第25题,据图示河流、山峰等信息可知,该区域河流呈放射状流向四周,地势中部高、四周低,等高线应与河谷走向垂直,三条铁路线主要沿着三条河谷修建,A项错误、B项正确;山脊不会发育河流,C项错误;山麓海拔较低,而图示铁路线在海拔较高的河流源头地区也有分布,D项错误。第26题,根据经纬度等信息可知,图示区域位于我国东北东部长白山区,是我国最大的林区之一,但该区域工业和商品农业不发达,所以该区域修建铁路主要是为了向外运输原木,A项正确,B、C项错误;河谷两岸地区到处是石材,开挖、运输石材没有必要将铁路线修到海拔较高的河流源头地区,D项错误。第27题,东北地区一直是我国原木的主要供应地,近些年由于长白山区森林被大量砍伐,林木资源日益减少,加上保护河流源头地区生态环境的需要,一些地区禁止森林采伐,因而运输需求减小,铁路几乎废弃,D项正确。设施陈旧、运速太慢会催生新的铁路的修建,但不会使整个区域铁路废弃,A、B项错误;线路过密只会加剧运输线路之间的竞争,部分线路可能因竞争力弱而废弃,但不会全部废弃,C项错误。
【答案】 28.D 29.C
【解析】 第28题,适宜推广图示秸秆利用方式的地区应为种植业发达地区,我国新疆和西藏地区农业生产条件较差,农作物秸秆少,不适宜推广图示秸秆利用方式,而湖南和安徽为水稻种植业分布区,生物秸秆丰富,可以推广。第29题,推广新型秸秆利用方式,与传统利用方式相比,修建了生物质电厂,增加了第二产业比重,优化了产业结构。减少了大气及水体污染,但是不能彻底解决农业污染。新的利用方式主要是为农业生产提供了电力,而没有提高农田肥力。电厂的修建及相关产业的发展,可以促进就业,增加就业岗位。
【答案】 30.B 
【解析】 由图可知,厨余垃圾经分拣后可以提取生物油脂、生产沼气等,说明厨余垃圾是自动处理系统中的原料。
31.解析 第(1)题,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冲积扇(洪积扇)形成在山麓地带的河流出山口位置。在山区,由于地势陡峭,洪水期水流速度快,挟带了大量砾石和泥沙。当水流流出山口时,由于地势突然趋于平缓,河道变得开阔,水流速度减慢,河流搬运的物质逐渐在山麓地带堆积下来,形成扇状堆积地貌,即冲积扇。第(2)题,应从气候、地形地貌、水文、土壤等方面进行分析。
答案 (1)分布特点:分布在太行山山麓地带(2分)或位于第二、三级阶梯交界处,(2分)河流出山口。(2分)(任答一处即可计分)
成因:河流流经太行山区,(洪水期水流速度快,)挟带了大量砾石和泥沙。(2分)当水流流出山口时,由于地势突然趋于平缓,河道变得开阔,水流速度减慢,河流搬运的物质逐渐在山麓地带堆积下来,形成冲积扇。(2分)
(2)靠近河流,可以提供充足的生产、生活用水;(2分)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利于耕作,可为古城提供丰富的农副产品;(2分)气候条件优越。(2分)(任答2点计满分)
32.解析 第(1)题,稻田布局在村庄周边,利于缩短距离,便于管理;“村子一般建在地势较高的地方”而不易发生洪涝。第(2)题,图示传统与当前双季稻均在清明后开始种植、霜降前收割,则共同点是利用夏半年,因水稻需要高温多雨的生长条件,而该地为季风区,夏半年具有高温多雨的条件。
答案 (1)便于田间管理,(2分)能够缩短与稻田之间的距离,(2分)受洪涝影响小。(2分)
(2)生产周期在夏半年。气温高(热量充足,光照充足),(2分)处于雨季(水分充足)。(2分)
33. 解析 第(1)题,图示区域有丰富的煤炭、铁矿资源,以及五大湖、工业城市等;可从资源、交通、市场,以及科技、劳动力角度分析。第(2)题,可从工业对区域发展的有利影响角度分析。
答案 (1)煤铁资源丰富、(2分)五大湖廉价通畅的水运;(2分)人口密集,劳动力丰富;(2分)高等教育水平高,科技力量雄厚;(2分)经济发达,消费市场广阔。(2分)(每答一点计2分,共6分)
 (2)制造业作为重要的经济部门,在整体上仍为经济增长和创造就业做出贡献,没有蓬勃发展的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难以发展;(2分)没有规模较大的制造业,就不可能提供多的就业岗位,人口拉力过小,生活性服务业的发展空间狭小,城市环境得不到改善,城市衰弱趋势难以遏制,工业锈带的振兴便是一句空话。(2分)
34. 解析 第(1)题,注意问题有“夏秋季”且“西部多”的成因,夏秋季可从气温角度分析,西部多可从排放的区域差异及风向影响角度分析。第(2)题,“含磷地层广泛出露”,说明主要是这些出露的磷等养分被带入湖泊,导致水华现象。
答案 (1)夏秋季水温较高,利于蓝藻生长繁殖;(2分)湖西部沿岸人类活动影响较大(工业废水、生活污水较多),富含营养物质的废水随地表径流入湖较多;(2分)当地夏秋季盛行偏南(东)风,蓝藻容易在湖西部堆积。(2分)
(2)洪水年份流域内降水多,地表径流侵蚀和搬运能力强;(2分)含磷地层广泛出露地区的物质被大量侵蚀后搬运至湖中(湖泊四周耕地及村庄富含养分的污水被带入湖中)。(2分)
 

上一页  [1] [2] [3] [4] 

来源于:教案试题公文网wwW.JAStGw.CoM免费下载使用
||Copyright © 2012 jastg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桂ICP备17012819号-1
网站制作:三人行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