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教案|试题|公文|作文|幼教 免费在线的学习网站讲话发言会议讲话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 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研讨会总结演讲稿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佚名  来源:网络  发布时间:2018-02-06 23:24:54
教案试题公文网WWw.jaSTgW.cOM免费资源教案、试题、公文、作文、幼儿教案、说课稿
  只有理论上清醒,才能政治上坚定。当前,党史工作者要把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特别是党的十九大报告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不断增强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思想自觉。要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把握正确政治方向,坚定站稳政治立场,不断增强政治定力,守好党史舆论阵地,不搞“爱惜羽毛”、装扮“开明绅士”那一套,以踏石留印的决心反对和抵制一切歪曲丑化否定中国共产党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人民军队历史和党的领袖、英雄模范人物的言行,积极主动打好反对历史虚无主义这场没有硝烟的持久战。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是党史工作必须遵循的党性原则,也是每一个党史工作者应该履行的政治责任。面对历史虚无主义伪造、篡改、歪曲甚至“恶搞”历史等种种行为,党史工作者要旗帜鲜明,态度坚决,观点明朗,敢于亮剑,敢于说“不”。在大是大非问题上,绝不能含含糊糊、语焉不详、闪烁其词。历史虚无主义常常以意识形态工作上的薄弱环节为突破口,我们对此要时刻保持政治警惕性,并以最坚决的态度、最强硬的手段,“该出手就出手”,对心怀叵测、毫无根据的错误论调,坚决给予最严厉的反击。
  (二)只有在深刻认识历史虚无主义本质上下功夫,才能不断增强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政治鉴别力
  历史虚无主义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现象,其产生有深刻而复杂的社会经济原因、思想政治原因和历史文化原因。马克思主义认为,现象是事物的外在表现,本质是事物的内在方面,只有透过现象才能抓住本质。历史虚无主义包括民族虚无主义或者文化虚无主义,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形态或形式,但基本倾向具有共同性,表现为不加分析地盲目全盘否定人类文化遗产,否定民族文化,甚至坚持否定一切的态度和思想倾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历史虚无主义的政治意图比以往更加明显。针对历史虚无主义一度盛行的现象,习近平总书记一针见血地指出,“‘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国内外敌对势力往往就是拿中国革命史、新中国历史来做文章,竭尽攻击、丑化、污蔑之能事”。总书记的论述深刻阐明和揭示了历史虚无主义的要害和哲学基础。
  历史虚无主义的要害,是从根本上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和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其根本目的“就是要搞乱人心,煽动推翻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这一点,苏联解体、苏共垮台就是前车之鉴。
  历史虚无主义的哲学基础,是唯心主义。这体现在其具有的几个特点上。一是虚假性。“虚”和“假”是历史虚无主义最普遍、最常见的特征。历史虚无主义为了达到某种政治目的,故意伪造或编造历史;打着所谓“反思历史”“还原历史真相”“重新审视”等旗号,为历史翻案;忽视历史的内在逻辑,对历史进行假设。二是片面性。历史虚无主义以偏概全,不讲历史发展的整体过程,片面肢解历史本来面目;任意夸大某些枝节,夸大偶然事件的历史作用;否认历史的连续性和继承性,孤立地看待历史问题,或是用过去否定现在,或是以现在否定过去;用主观代替客观,不对历史事实和历史资料进行深入研究,凭借主观经验甚至个人主观臆断对严肃历史问题作出简单甚至不负责任的结论。三是欺骗性。历史虚无主义由于在一些问题上特别是党的历史问题上的虚假性、片面性,加上手段巧妙,其言论和观点必然带有欺骗性,蒙骗了一些对历史了解不多的人。四是破坏性。历史虚无主义以攻击、丑化、污蔑为目的,惯用的手法是抹黑英模人物,丑化党的领袖,歪曲党的历史,对党的事业造成严重破坏。在社会意识形态领域,造成以假乱真,混淆视听,甚至以讹传讹的不良效果。在青少年和国民教育中,对受教育者的心灵产生误导,影响了他们对人类历史和社会的认知,影响了青少年理想信念的形成。如果任历史虚无主义自由发展,必然干扰和动摇“中华民族安身立命的基础”。
  党史工作者要善于洞察意识形态领域出现的历史虚无主义动向,坚决反对及时制止任何歪曲和丑化党的历史的错误倾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牢牢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和主线、主流和本质,警惕历史虚无主义的影响。我们要坚持党性和科学性的统一,围绕党的历史上重点、难点问题,开展调查研究和学术研究。对党史国史军史研究中具有代表性的历史虚无主义问题进行深入重点研究,准确判断和科学区分不同形态的历史虚无主义,善于分析其表象,挖掘其本质。
  (三)只有在提高自身素质上下功夫,才能不断提高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战斗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就是历史,谎言说一万遍,仍然是谎言,要善于运用思想的武器、真理的武器,捍卫历史。反对历史虚无主义,不能只讲大道理、空喊口号,必须提高实际工作本领,依靠扎实的研究成果说话,用真理的力量征服人、教育人、启迪人、打动人。我们要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着力提高从政治上看待问题、辨别是非的能力和水平。要努力提高研究和运用党史的能力,掌握党史研究的主动权,占领制高点,坚持实事求是,多出有历史依据、有理论深度的研究成果,深刻揭示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和主线、主流和本质。要坚持问题导向,坚持正面应对为主,科学把握实时、适度、适当、精准的原则,不断提高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实际成效。
  (四)只有在提高综合运用舆论工具本领上下功夫,才能不断提高反对虚无主义的政策把控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阵地建设和管理,注意区分政治原则问题、思想认识问题、学术观点问题,旗帜鲜明反对和抵制各种错误观点。”历史虚无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具有多种复杂的原因,表现形式也多种多样。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必须采取切实管用的办法,不能温水煮青蛙,软弱无力。同时要注意区分政策,善于区分各种虚无主义的不同历史、不同文化以及深刻的政治背景,对策上不搞简单化、一刀切,善于用事实讲话,用经得起历史检验的科学理论教育人、说服人、武装人。伴随着互联网、微信等新兴媒体的快速发展,历史虚无主义也以更加多样的表现形式出现。党史工作者要用广大党员干部喜闻乐见的形式,讲好党的曲折而辉煌、生动而鲜活的历史,让真理走进人们的心田,不断放射出革命理想的光芒,照耀前进的方向。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来源于:教案试题公文网wwW.JAStGw.CoM免费下载使用

Tags:

作者:佚名
||Copyright © 2012 jastg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桂ICP备17012819号
网站制作:三人行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