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教案|试题|公文|作文|幼教 免费在线的学习网站语文教案苏教版六下全册教案

2018年春季学期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佚名  来源:网络  发布时间:2018-01-20 12:27:36
教案试题公文网WWw.jaSTgW.cOM免费资源教案、试题、公文、作文、幼儿教案、说课稿
(1)读读写白骨精第二次、第三次变化和逃跑的语句,比较三次写法的不同,想想白骨精是怎样的?联系第一段,齐读第一段。 
(2)读读孙悟空二打、三打白骨精的语句,比较三次写法的不同,思想孙悟空有什么特点? 
(3)读读唐僧阻挡的语句,比较三次写法的不同,想想唐僧说的“人以悲慈为本”是什么意思?他的话错在哪里?
 (4)三次写法不同有什么好处?
三、学习第五段。唐僧不但认不出妖怪,反而把敢于打妖怪的孙悟空怎样了?齐读课文最后—段。
第三课时
一、听写词语:
二、指名读课文(5人每人一段)
读后回答课后题1的3个小题目。
三、按照课后第3题的提示,简要地复述“三打白骨精”的经过。 
1.复述“—打”经过。
①复述的要求: 
(1)内容正确,不丢主要内容
②语言简洁(说得具体在这儿不作要求)。
③语句通顺,用词得当。
学生试着复述。师生评议。
2.复述“二打”经过。 
3.复述“三打”经过。
四、作业 。 
1.熟读全文。 
2.把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故事讲给家里人听.
 
板书设计
 
9、、词两首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个生字。理解诗句中的词语,并说说诗句的意思。
3、了解词的有关知识,理解、领悟词的内容和意境,能把自己想像的景象写出来。
二、教学重点:
  学习诗的内容,想象词中描写的情景。
三、教学难点:
  结合词句展开想象,并能描述出来。
四、教具准备:
    磁带、挂图、小黑板
五、教学时间:两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释题
1、播放音乐《童年》导入新课
2、板书课题
介绍“词”的基本常识
3、板书《如梦令》。介绍作者李清照
二、初读《如梦令》
1、借助工具书自学生字新词,并自由朗读课文
2、检查朗读,指导书写“藕”字
3、范读课文,指导学生把握好词的节奏
4、词中是否有不明白的地方?提出来大家讨论
三、精读《如梦令》
1、轻声朗读课文,借助书中插图初步理解词的内容,看看讲了一件什么事?你的眼前出现了哪些画面?
2、交流
(1)这首词记叙了词人的一次郊游活动,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分别是什么?
(2)从“常记”一词我们也看出词人是在回忆往事,那天词人心情愉快、开怀畅饮,微醉而归,为何会“不知归路”?
(3)“日暮”与“醉”为“误”埋下了伏笔,使“误入藕花深处”显得合情合理。词人在误入后有何表现?
3、这是件有趣且值得回味的事,难怪词人把它记录下来。你能用语言来描绘吗?想象画面,联系描绘。
4、这么美的画面,你能读好它吗?指导朗读《如梦令》
5、配乐朗读
6、体会词人的思想感情
7、练习有感情地背诵。
四、总结,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如梦令
日暮   沉醉——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   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爱大自然        爱生活
 
第二课时
一、导入:
  欣赏唐宋名家名词。
  读生字:塞箬蓑
二、自读《渔歌子》理解词意
  自读全词,整体感知。
  读《渔歌子》有什么感觉?这首词写了哪些景物?
  自读词,提出疑问。
三、细读《渔歌子》理解词意
  1、《渔歌子》的作者是谁?哪个朝代的人?
  2、自学、对照注解或字典理解字词的意思。
    读生字:塞 箬 蓑
    斜风:微风归:回家、回去
  3、理解全首词的意思。
  在美丽的西塞山前,几只白鹭飞上天空。河边粉红色的桃花正在盛开,清澈见底的河水中有肥美的鳜鱼在游动。在风景如画的河边,诗人头戴青箬笠;身穿绿蓑衣,沐浴着斜风细雨,久久不愿离去。
四、总结升华
  1、请同学们自愿理解词意。
  2、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大自然)
  3、有感情地朗读《词两首》。
 
板书设计:
                     白鹭飞斜  风细雨
    渔歌子      桃花流水                     热爱大自然
                     鳜鱼肥     不须归
 
10、螳螂捕蝉
一、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 能联系上下文说出“自由自在”、“恍然大悟”的意思,并能用这两个词语造句。
  3.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4. 能凭借课文语言文字,明白不能只看重眼前利益而忽视身后隐患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
  理解语言文字,熟悉课文内容,理解文中的寓意。
三、教学难点:
  让学生凭借课文内容明白不能只看重眼前利益而忽视身后隐患的道理。
四、资源开发:
  从生活周围寻找如螳螂一样的人,分析因顾眼前利益而带来的祸患。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下一页

来源于:教案试题公文网wwW.JAStGw.CoM免费下载使用

Tags:

作者:佚名
||Copyright © 2012 jastg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桂ICP备17012819号
网站制作:三人行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