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试题:2012届高三地理第四次模拟调研检测试题
- ·下一篇试题:八年级下册地理会考复习题(单选)
上海十三校2012届高三地理下册第二次联考试题
(八)下图表示辽宁西北部某地土地利用的变化,将该区域分为25个方格,每个方格中的两个数字
按左右顺序分别代表1979年和2005年土地利用类型.
17.图示区域土地利用变化会导致
A.土地次生盐渍化加剧
B.空气湿度明显增加
C.干旱、洪涝频率减小
D.水生生物物种增加
18.目前有利于促进图示区域农业可持续发晨的举措是
A.推广蔗基鱼塘 B.推广水稻种植
C.发展节水灌溉农业 D.发展大牧场放牧业
(九)在未来的农业生产中,依托于地理信息技术,农民首先可定期获得农田长势的影像资料,再
经过系统分析,最后把杀虫剂、化肥施用到最需要的农田,从而减少污染、提高产量。依据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19.这一过程中,依次使用的技术是
A. GPS-RS-GIS B.RS-GPS-GIS
C.GIS-RS-GPS D.RS-GIS-GPS
20.“土地利用信息数据库”在数字城市规划中不能用于
A.分析应急避难场所数量 B.确定市区停车场的规模
C.决策公交线路合理布局 D.统计城市流动人口数量
(十)读右图回答下列问题.
21.关于图中河湖补给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河补给A湖
B.A湖补给甲河
C.B湖补给乙河
D.乙河属于外流河
22.如果两幅图中等高距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河比乙河流速快 B.乙河比甲河流速快
C.甲河、乙河流速相同 D.无法确定河流的流速
(十一)下列四幅照片所示景观为我国不同地区的民居建筑,读图回答问题
23.四幅照片中反映当地自然地理环境具有过渡性特征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24.四幅我国不同地区民居建筑的照片中所处地形类型相同的是
A.甲和乙, B.乙和丙 C.丙和丁 D.甲和丙
25.美于四幅我国不同地区民居建筑照片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图地区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
B.乙图地区饮食以麻辣著称
C.丙图地区艺术具有细腻、柔美的特征
D.丁图地区的农业以生产小麦、棉花等为主
二、综合分析题:(共100分)
第(十二)至第(十九)题为共同部分
(十二)东北亚地区的和平与发展符合时代的主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7分)
材料一:朝鲜半岛一月等温线分布图 材料二:朝鲜半岛的部分地理要素分布图
材料三:下表是右上图所示区域四个代表性城市降水量的年内分配表.
26.朝鲜半岛东濒日本海,南隔朝鲜海峡与日本相望,西临 海与我国的山东半岛相望。
27.据图分析,朝鲜半岛的地势特点:____ 。
判断依据: 。
28.据图分析,一月朝鲜半岛北部m山地和南部n地的温差为 度。
与七月相比,朝鲜半岛一月南北温差大,分析其原因 。
29.朝鲜半岛1月等温线向南弯曲度大,其原因是 。
30.松林与浦项钢铁工业同样发达,比较两者发展钢铁工业的不同区位因素?
31.表中6-9月降水量占全年比重最高的城市是 。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朝鲜半岛降水的总量和时空分布主要特征。
。
(十三)读图文材料,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4分)
材料一:我国东南沿海某地区图
材料二:该地区多年平均气温(℃)和降水量(mm)月分配资料图
材料三:该地区农村土地利用构成(%)变化表
32.根据材料信息,说明该地区河流的水文特征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33.根据材料二信息,描述该地6月份与7月份降水量差异,并分析其成因。
34.根据材料三推断,10年来,该地人们在土地资源利用方面进行了哪些调整?这些调整对河流水 文特征有何影响?
(十四)阅读图文材料,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6分)
这个冬季,欧亚地区持续的低温冷冻,给生活和生产带来很大的影响,气候专家认为,近两年来的全球极端天气,与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的交替出现有关,它们都是热带海洋洋流与大气相互作用的产物。
“沃克环流”是存在于赤道附近低纬地带的大气热力环流,左下图是太平洋正常年份“沃克环流”的垂直大气结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