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试题:2012届高三地理第四次模拟调研检测试题
- ·下一篇试题:八年级下册地理会考复习题(单选)
上海十三校2012届高三地理下册第二次联考试题
48.图中所示河流注入____,河流____岸受流水侵蚀大,原因是 。乙处若高坝建成,请说明对其所在河流下游地区的影响: 。
49.图中丙处多狭长型深水湖泊,试分析其成因。
(十七)读图文材料,分析回答下列问题。(8分)
我国甲地中学生与南半球乙地中学生在同一天观测太阳高度的变化,并将观测结果绘成下列两图,甲地中学生发现此日测得的最高太阳高度比前一天小.
50.甲、乙两地中学生观测的这一天最有可能是____前后。
A.春分日 B.夏至日 C.冬至日 D.秋分日
51.甲、乙两地同处在白天的时间长度为 ;两地的时差为 。
52.甲地的经纬度位置是________,当天乙地正午时日影朝向 方向。
53.当乙地降水较少、草木枯黄的季节,甲地日出方位为____,最容易受到 灾害的侵袭。
以下为选择部分
A组(适合选择“任选模块一”的考生)
(十八)下图所示地区石漠化以惊人的速度在吞噬这里的±地。根据材料,分析回答问题。(10分)
石漠化,主要是指在亚热带脆弱的喀斯特环境背景
下,受到喀斯特发育作用及人类不合理社会经济活动的
干扰与破坏,造成土壤严重侵蚀,岩石大面积裸露,地
表土层流失殆尽,土地生产力严重下降,地表呈现无土、
无水、无林,类似荒漠景观的土地退化过程.它严重阻
碍了地区经济发展,成为当地贫困和灾害的根源。也逐
渐演变成继荒漠化和水土流失之后的我国第三太生态
环境问题。
54.石漠化主要发生在我国的 地区。
55.分析喀斯特地貌形成的自然条件,并简述喀斯特地貌区易出现石漠化现象的原因。
56.评价我国喀斯特地貌区对当地经济发展的影响 。
57.地下水污染是该地区的坏境问题之一,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十九)读“地质剖面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58.图中乙处的地质构造为____,其判断依据是____ 。
丙处成山地则是由于 。
59.图中乙处的降雨类型为____雨,
该处在降雨结束后的天气状况____。
60.有报道称:地质勘探队在岩层②处发现储煤层,判断该报道的真实性,并说明判断理由。
B组(适合选择“任选模块二”的考生)
(二十)读某山地的植被垂直变化示意图(图1),以及该山地所在地区的气候类型图(图2),丁是 该山地所属的高山气候区的范围,回答问题。(10分)
61.图l中①、②代表的植被类型分别是
A.山地常绿阔叶林带、高寒荒漠带 B.针叶阔叶混交林带、高山草甸带
C.高山草甸带、高寒荒漠带 D.高寒荒漠带、高山草甸带
62.在南坡耕地和林地交界处,夏季的气温约是
A.10℃ B.15℃ C.20℃ D.25℃
63.比较该山地南、北坡森林类型在分布特点上的差异,并分析形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
64.图2中,甲代表的气候类型为 ,丙代表的自然带名称为 ,
甲、乙两种气候类型差异所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是 。
65.分析该山脉北侧形成许多世界著名滑雪场的主要自然原因。
(二十一)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
材料一
敦煌莫高窟为已有l600多年历史的大型石窟,保留着精关绝伦的壁画、彩塑及从晋到宋近十个朝代的各种写经、文书、帛画等文物,是驰名中外的一颗艺术明珠。
哈密地处新疆的东大门,有绿洲民族风情游、大漠风光游、巴里坤草原风光和伊吾河谷风光游,游人可在一天之内游遍“新疆”风光。
每年夏天,全国及世界各地的游客在游完敦煌莫高窟后,乘坐敦煌至乌鲁木齐的火车,途中经哈密到吐鲁番旅游,而去哈密的游客很少。
材料二 上述区域相关资料示意图
66.简述敦煌莫高窟被确定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原因。并说明敦煌许多文物经历千余年仍保存比较完
好的自然地理原因。
67.每年4月份大量的鸟儿飞去青海湖的鸟岛繁殖,6月就陆续飞走。请据此说出去鸟岛赏鸟的最
佳时间,并说明欣赏该景观应把握的关键。
68.分析哈密旅游业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