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教案|试题|公文|作文|幼教 免费在线的学习网站语文试题六年级语文试题

2012年六年级语文上册课外积累复习试题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发布时间:2012-05-17 20:32:13
教案试题公文网WWw.jaSTgW.cOM免费资源教案、试题、公文、作文、幼儿教案、说课稿

  (3) 飞流直下__尺,疑是银河落__天。

  (4) 朝辞自帝彩云间,__里江陵一日还。

  3、填植物:

  (1)离离原上__,一岁一枯荣。

  (2)人间四月劳菲尽,山寺__花始盛开。

  (3)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__花村。

  (4)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____少一人。

  四、按要求填写表格。(8分,诗句每句1分,其它每空0.5分)

  作者

  朝代

  题目

  名句

  白居易

  《忆江南》

  王冕

  《墨梅》

  于谦

  《石灰吟》

  宋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唐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文天祥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五、根据情景填写名句。(8分)

  1、中秋佳节,皓月当空。那一轮圆月被黄灿灿的月晕衬托着,月光如透明的薄纱,朦朦胧胧地罩在大地上,清风拂面,不由撩动我思乡的情怀:离别故土几载,家乡的亲人可好!酸楚的我不禁潸然泪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亲人啊,可知道海外游子的心!

  2、到了瀑布脚下,捧着清澈的泉水,舒服极了。昂首仰望,瀑布倾泻而下,泼洒飞流,撞击在岩石的棱角上溅起朵朵美丽的玉花。望着这美丽的瀑布,我不禁想起了“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句诗来。眼前这瀑布里没诗中那瀑布的壮景,却也有“飞落数来崖,碎玉叹飞花”的奇观。

  3、老师,你可记得我--一个令您付出无数心血与汗水的“小淘气”。您那眼角的皱纹,有一条是为我而生,您那头上的银发,有一丝为我而白。“__________、___________”,这诗句不是赞颂您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奉献精神,还能赞颂谁呢?

  4、湖边,那株丰姿的柳树亭亭玉立,纤细的嫩叶泛着点点绿光,远远看去,就好像一树绿色的宝石,柳枝也不逊色,低眉顺眼,柔柔软软、缠缠绵绵,似风姿绰约的美人。此景象真可谓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课内外阅读(48分)

  一、填空。(14分,每空0.5分)

  1、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_______。

  2、说到古诗,人们常常提到《唐诗三百首》,这说明了“诗”是在唐朝盛行的一种文学样式,也表明唐朝诗歌的成就最大。你知道,以下几个朝代成就最大的文学样式吗?

  唐诗  宋___  元____  明、清____

  3、李白是我国唐朝著名的大诗人,被人们称为“诗仙”,那么杜甫被称为_____。

  4、我国四大民间传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华山”是我国五岳中的__岳,《咏华山》写的是__朝宰相______七岁时咏诗一事。我们曾经学过一篇有关华山传说的课文是:《________》,这个传说选自神话故事《________》。

  我国古代神话故事还有许多,如:《________》《_________》等。

  6、《三顾茅庐》选自我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之一的《___________》,书中的主要人物有_______、_______等。

  其余三部名著是:

  《______》其中主要人物有_____、_______等;

  《______》其中主要人物有_____、_______等;

  《______》其中主要人物有_____、_______等。

  二、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穷人的自尊 (17分)

  阅读提示 :

  社会上送礼、收礼屡见不鲜。不同的人,送礼的目的各有不同;收礼的人,收礼方法也有所不同。读读短文,看看作者小时侯送过什么礼?结果怎样?如今别人给她送了什么礼?她又是怎么收的?再想想文章给你什么启发?

  丈夫在一所重点中学教书,我们便住在这所学校里。这天,一个女学生来敲门,跟在她身后的是一位中年人,从眉目上看,(显然、竟然)是女学生的父亲。

  进得屋来,父女俩拘谨地坐下。他们并没有什么事,只是父亲特地骑自行车从八十多里以外的家来看看读高中的女儿,顺便来瞅瞅老师。父亲说:“农村没什么鲜货,只拿了十几个新下的鸡蛋。”说着,从肩上挎的布兜里颤巍巍的往外掏。布兜里装了很多糠,裹了十几个鸡蛋。显然他做得很(细心、精心),生怕鸡蛋被挤破。

  我提议中午大家一起包饺子吃,父女俩一脸(害怕、惶恐),死活不肯,被我用老师的尊严才“震慑”住,吃饺子时,父女俩(依然、居然)拘束,但很高兴。

  送走女学生和她父亲,丈夫一脸诧异。他惊奇从来都把送礼者拒之门外的我,为何为十几个鸡蛋而“折腰”?还破例要留父女俩吃饺子?

  望着丈夫不解的眼神,我微微一笑,讲述了20年前自己经历的一件事。

  在我10岁那年的夏天,父亲要给外地的叔叔打一个电话。天黑了,我跟在父亲身后,深一脚浅一脚地去10里以外的小镇邮电局。我肩上挎的布兜里装着刚从自家梨树上摘下来的7个大绵梨。这棵梨树长了3年,今年第一次结了7个果。小妹每天浇水,盼着梨长大。但今天晚上,梨被父亲全摘下来了。小妹急得直跺脚,父亲大吼:“拿它去办事哩!”

  邮局早已下班。管电话的是我家的一个远房亲戚,父亲让我喊他姨爹。进屋时,他们一家正在吃饭。父亲说明来意,姨爹嗯了一声,没动。我和父亲站在靠门边的地方,破旧的衣服在灯光下分外寒酸。一直等姨爹吃完了饭,剔完牙,伸伸懒腰,才说:“号码给我,在这儿等着,我去看看能否打得通。”5分钟之后,姨爹回来了,说:“打通了,也讲明白了,电话费九毛五分。”父亲赶紧从裤兜里掏钱。

  父亲又让我赶快拿绵梨。不料,姨爹一只手一摆,大声说:“不,不要!家里多的是,你们去猪圈瞧瞧,猪都吃不完!”

  回来的路上,我跟在父亲的身后,抱着布兜,哭了一路。仅仅因为贫穷,血缘和亲情也淡了。仅仅因为贫穷,我们在别人的眼里好像就没有一点点自尊。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来源于:教案试题公文网wwW.JAStGw.CoM免费下载使用

Tags:六年级语文上册

作者:佚名
||Copyright © 2012 jastg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桂ICP备10000602号
网站制作:三人行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