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教案|试题|公文|作文|幼教 免费在线的学习网站语文试题七年级语文试题

2017年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默写竞赛题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佚名  来源:网络  发布时间:2018-01-01 14:22:34
教案试题公文网WWw.jaSTgW.cOM免费资源教案、试题、公文、作文、幼儿教案、说课稿
8、阐述读书求学的三种境界并以学为快乐的句子是:“                            ,    
                               。”  
9、《论语》中体现孔子看待和求取富贵的具体原则,即须合于“义”与“仁道”,否则他是坚决不予接受的句子是“                      ,                          。”
10、孔子感叹时光易逝,以勉励自己和学生要珍惜时间求学的句子是:“                        ,                         。”
三、中考链接(25分)
1、按课文原句填空。(5分)
(1)海日生残夜,__________       。(王湾《次北固山下》)
(2)夕阳西下,__________。(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3)学而不思则罔,__________         。(《〈论语〉十二章》)
(4)_________       ,匹夫不可夺志也。 (《〈论语〉十二章》)
(5)__________     ,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2分)
(1)峨眉山月半轮秋,_________           。(李白《峨眉山月歌》)
(2)__________               ,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
(3)潮平两岸阔,__________            。(王湾《次北固山下》)
(4)__________         ,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5)遥怜故园菊,__________             。(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6)子曰:“__________         ,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7)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__________           ,__________              。”《为政》
(8)《江南逢李龟年》中,既点明了暮春时令,又感慨个人身世之悲,感叹一个繁华时代落幕的诗句是__________             ,__________                  。
(9)《夜上受降城闻笛》表现征人满怀愁绪,凝望故乡,思念家乡的诗句是
__________              ,__________               。
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共8分)
A、夕阳西下,                               。《天净沙.秋思》)
B、水何澹澹,                 。(《观沧海》)
C、我寄愁心与明月,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D、                     ,思而不学则殆。(《论语十二章.为政》)
E、夜发清溪向三峡,                        。《峨眉山月歌》
F、                       ,崔九堂前几度闻。《江南逢李龟年》
G、不知何处吹芦管,                      。《夜上受降城闻笛》
H、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                    。”《论语十二章.子罕》
四、提升题(21分)
1.下列文学常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鲁迅的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
B.《济南的冬天》的作者老舍,代表作有《茶馆》《骆驼祥子》。
C.《世说新语》由南宋刘义庆组织编写,是一部志人史书。
D.《金色花》的作者是印度诗人泰戈尔,主要作品有诗集《新月集》《飞鸟集》。
2.下列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小明今天没来上学,班长估计他肯定是生病了。
B.观众听完他美妙的歌声和优美的舞姿,都深深地折服了。
C.能不能切实提高广大市民的综合素质,是创建文明城市的关键。
D.这次期中考动员大会,使我端正了学习态度。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3.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来源于:教案试题公文网wwW.JAStGw.CoM免费下载使用

Tags:

作者:佚名
||Copyright © 2012 jastg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桂ICP备17012819号
网站制作:三人行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