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教案|试题|公文|作文|幼教 免费在线的学习网站语文试题高二语文试题

2011-2012学年度“四地六校”联考高二语文下册第一次月考试卷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发布时间:2012-03-18 22:12:4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黄蓼园对这首词的末句甚为激赏:“末句那堪送影,真是描神之笔,极希微窅渺之致。”(《蓼园词选》)词的末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
(一)文化经典阅读
7.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6分)
①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守,孰为大?守身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闻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未闻也。孰不为事?事亲,事之本也;孰不为守?守身,守之本也。(《孟子•离娄(上)》)
②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孟子•尽心上》)
⑴孟子在上面两则中都强调了两种行为,这两种行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⑵请说说孟子对上面所谈的两种行为之间的关系有什么看法?(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学作品阅读(10分)
8.下列对《家》的情节概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当琴听到二表哥觉民说“外专”暑假要招收女生,十分高兴。但一想到进入男学堂将要遇到的困难和阻力,心情不免沉重起来,觉民兄弟竭力安慰和鼓励她。
B、觉新是这个大家庭里的长房的长孙,中学毕业时成绩名列第一,曾有自己未来的构想。但面对父亲为他安排婚姻,他虽有怨言最后还是放弃反抗,顺从了父亲的意志。
C、五•四运动发生了,报纸唤醒了觉新的被忘却了的青春,他把学来的“作揖主义”和“不抵抗主义”,同他们这个大家庭的现实结合了起来,变成了一个具有两重人格的人。
D、觉新在花园里与梅再次相遇,二人相拥而泣,互诉着几年来的相思之情,梅忍不住低声哭泣,觉新默默为她擦泪,而后觉新受到极大的刺激,心底产生了恨愤之情。
E、四叔克安、五叔克定瞒着老太爷在外面打着高老太爷的招牌到处借债,过着荒淫无耻的生活。丑行被揭穿,高老太爷责罚他们后,感到无比失望,从此一病不起。
9.请说说觉慧曾参与哪几份报纸的筹办和编辑工作?结果又怎样?   
                   
三、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原创题)
草原文化一枝独秀
作者: 冷月
草原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向世人昭示着她特有的灿烂和卓越,并同黄河文化、长江文化一样,为构筑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和整体形象,始终发挥了互为依存、互为影响和互为促进的积极作用。
中国北方草原是中华古老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据科学考古发掘,远在旧石器时代初期,与“北京人”同属地质年代中更新世的大窑石器制造场,就发现在内蒙古自治区的首府呼和浩特东北33公里的大窑村。大窑文化,上承丁村文化,下接鹅毛口文化,充分显示了三者属于同一文化发展系统,尤其填补了其间时代的空白。
事实上,在我国形成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之前,就有所谓“北狄”的众多游牧民族在中国北方草原这块广袤无垠的大地上孕育、生存和繁衍了。秦汉以降,最早见于战国末期并首先融合北狄之众的匈奴,曾长期称雄中国的北方、辽东和西域。两汉魏晋之时,早已存在的乌桓、鲜卑及其后的柔然,先后崛起于中国北方草原。隋唐一统之际,突厥与回纥纵横南北大漠,扮演了一幕幕威武雄壮的历史活剧。宋辽金时期,契丹、女真相继逐鹿中原,各自扮演了各自时代的英雄角色。特别是有元一代,是中国历史上继秦汉、隋唐之后的又一个封建大一统时代,也是中国北方草原民族和中原民族继魏晋南北朝之后空前融合的时代,更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和发展的时代。
中国北方草原是“行国”与“居国”经济、文化交流的历史走廊。 “行国”与“居国”因各自生存和发展的日益增长的迫切需要,其接触和往来乃至参与诸侯的纷争,早在春秋时期便开始频繁起来。除了战争,在“行国”与“居国”之间,更多地还是大量的经济、文化交流活动。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首开中原夏族主动向草原民族学习的先河,也是草原民族对中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所做的独特贡献。北魏孝文帝改革旧俗,积极仿制和推行中原的政治制度和经济政策,则为草原民族入主中原创造了第一个成功范式。呼韩耶“和亲”与汉宣帝“册封”,一方面以“和亲”的方式制止了战争,使武帝以来乃至秦汉以来烽火不息的草原和中原重获安宁,草原“赖蒙汉力”结束了内部分裂和长期动乱,中原“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无干戈之役”;另一方面,以“册封”的方式赢得了统一,从此打破“正朔不加”胡越的陈旧传统而使草原民族自觉接受中原王朝的管辖,有利于南北的经济、文化交流,提高了汉朝在中国北方草原以至西域和中亚的政治地位,成为整个中华民族维护国家统一和人民团结的美好象征。
中国北方草原并不是一片精神荒原。数千年来,草原民族在与中原民族的长期互相冲撞、融合和交流中,不仅有丰富多彩的物质创造,而且也有绚丽多姿的精神创造。产生过独特的同属阿尔泰语系的鲜卑文、突厥文、契丹文、女真文、蒙古文和独特的宗教哲学、天文历算、石窟寺观、音乐歌舞……
(摘自“散文网”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的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草原文化与黄河文化、长江文化一样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一起构筑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和整体形象。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Tags:高二语文下册月考试卷

作者:佚名
||Copyright © 2012 jastg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桂ICP备10000602号
网站制作:三人行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