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试题:《海燕》练习题及答案
- ·下一篇试题:虞美人练习题及答案
2011-2012学年度“四地六校”联考高二语文下册第一次月考试卷
(三)诗词鉴赏(6分)(原创题)
6.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6分)
⑴答:点明词的创作时间及其特定的气候环境,(1分)用从气候的忽冷忽暖,风雨时至的烘托氛围,表明了作者的心绪不安。(2分)
⑵答:末句描绘了月光下的秋千及秋千上人的幽微影子隔墙映射进来;(1分)这一联深刻地表现词人因影触动而思人,有感于自己生活孤独寂寞,而引发的怀旧情怀和忧苦心境。(2分)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
(一)文化经典阅读
7.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6分)
⑴(2分)事亲孝顺、守身养仁
⑵(4分)答:孟子认为,仁德的培养与孝的践行是相辅相成的。(1分)通过践行孝道,可以培养自己的仁德情操;而仁德情操的坚守与光大,则又可以使自己的孝心更虔诚厚重,纯洁无瑕。(3分)
(二)文学作品阅读(10分)
8.答: B D
9.答:觉慧曾参与《黎明周报》《利群周报》的工作。(1分)觉慧在《黎明周报》上撰文介绍新文化运动,抨击旧制度和旧思想,《黎明周报》因言论过激被查封;(2分)后又与人决定筹办《利群周报》,内容一如既往,还设立了阅报处,积极传播新文化思想。(2分)
三、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原创题)
10.(3分)选B(“与‘北京人’也属于同一文化发展系统”有误)
11. 答:所谓“行国”指以游牧为主的草原民族和国家;“居国”则指以农耕为业的中原民族和国家。
12.答:⑴中国北方草原是中华古老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大窑文化上承丁村文化,下接鹅毛口文化,充分显示了三者属于同一文化发展系统,尤其填补了其间时代的空白。⑵中国北方草原民族和中原民族长期斗争又共存,促进了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和发展。⑶中国北方草原是“行国”与“居国”经济、文化交流的历史走廊。⑷中国北方草原不仅有丰富多彩的物质创造,而且也有绚丽多姿的精神创造。
(二)阅读下面的散文,回答文后问题(18分)(原创题)ks5u
13.(3分)答:父亲不敢老是因为他怕自己老了,“我”就没有父亲帮、没有父亲疼了。(1分)题目既交待了文章的主要内容,父亲明明年纪已渐渐老却却一直“不敢老”,(1分)也与文章末尾老如朽木的父亲形成鲜明的对比,增强了表达效果,突出了父亲身上伟大的父爱。(1分)ks5u
14.(4分)答:文章从正面通过“眼窝深陷,颧骨突出,头发白得如一团蓬松的棉花”等肖像、“我还年轻,养得起你”等语言、“展示胳膊上的肌肉”等动作、“他把脸一沉,气呼呼地说”等神态,来刻画一个坚强且富有爱心的父亲;(2分)同时结合文中的父亲以前的同事的调侃、补鞋的中年妇女的劝说和母亲的话等来侧面反映父亲的品格和深沉又伟大的父爱。(2分)
15.(6分)答:①感动,为自己拥有一份伟大的父爱而感动。②自责,为自己很少操心家事,连谈恋爱、买房子也心安理得地接受了父母的经济支援而自责。③悔恨,悔恨自己根本不懂父亲的良苦用心,竟在他夸耀自己还年轻时,曾生出一丝厌恶与不满。④心酸,为一直坚强不屈的父亲终于“老如朽木”病倒在床,还在内心意识到了自己的老去而心酸。(答到其中三点得满分,若有其他看法,言之成理即可)
16. 答:A,C(A中“父亲年到80岁”有误。C、“表明父亲虽然面对生活的重压依然能够乐观面对”有误,表明父亲不愿孩子因经济窘迫而受委屈)
17.阅读下面的选段,按要求回答问题(6分)
⑴答:凋零
⑵答:“人多势众”改为“人山人海”(或“万头攒动”、“比肩继踵”、“项背相望”等等)
⑶答:“如何避免这样的悲剧不再发生?”改为“如何使这样的悲剧不再发生?”
6.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6分)
⑴答:点明词的创作时间及其特定的气候环境,(1分)用从气候的忽冷忽暖,风雨时至的烘托氛围,表明了作者的心绪不安。(2分)
⑵答:末句描绘了月光下的秋千及秋千上人的幽微影子隔墙映射进来;(1分)这一联深刻地表现词人因影触动而思人,有感于自己生活孤独寂寞,而引发的怀旧情怀和忧苦心境。(2分)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
(一)文化经典阅读
7.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6分)
⑴(2分)事亲孝顺、守身养仁
⑵(4分)答:孟子认为,仁德的培养与孝的践行是相辅相成的。(1分)通过践行孝道,可以培养自己的仁德情操;而仁德情操的坚守与光大,则又可以使自己的孝心更虔诚厚重,纯洁无瑕。(3分)
(二)文学作品阅读(10分)
8.答: B D
9.答:觉慧曾参与《黎明周报》《利群周报》的工作。(1分)觉慧在《黎明周报》上撰文介绍新文化运动,抨击旧制度和旧思想,《黎明周报》因言论过激被查封;(2分)后又与人决定筹办《利群周报》,内容一如既往,还设立了阅报处,积极传播新文化思想。(2分)
三、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原创题)
10.(3分)选B(“与‘北京人’也属于同一文化发展系统”有误)
11. 答:所谓“行国”指以游牧为主的草原民族和国家;“居国”则指以农耕为业的中原民族和国家。
12.答:⑴中国北方草原是中华古老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大窑文化上承丁村文化,下接鹅毛口文化,充分显示了三者属于同一文化发展系统,尤其填补了其间时代的空白。⑵中国北方草原民族和中原民族长期斗争又共存,促进了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和发展。⑶中国北方草原是“行国”与“居国”经济、文化交流的历史走廊。⑷中国北方草原不仅有丰富多彩的物质创造,而且也有绚丽多姿的精神创造。
(二)阅读下面的散文,回答文后问题(18分)(原创题)ks5u
13.(3分)答:父亲不敢老是因为他怕自己老了,“我”就没有父亲帮、没有父亲疼了。(1分)题目既交待了文章的主要内容,父亲明明年纪已渐渐老却却一直“不敢老”,(1分)也与文章末尾老如朽木的父亲形成鲜明的对比,增强了表达效果,突出了父亲身上伟大的父爱。(1分)ks5u
14.(4分)答:文章从正面通过“眼窝深陷,颧骨突出,头发白得如一团蓬松的棉花”等肖像、“我还年轻,养得起你”等语言、“展示胳膊上的肌肉”等动作、“他把脸一沉,气呼呼地说”等神态,来刻画一个坚强且富有爱心的父亲;(2分)同时结合文中的父亲以前的同事的调侃、补鞋的中年妇女的劝说和母亲的话等来侧面反映父亲的品格和深沉又伟大的父爱。(2分)
15.(6分)答:①感动,为自己拥有一份伟大的父爱而感动。②自责,为自己很少操心家事,连谈恋爱、买房子也心安理得地接受了父母的经济支援而自责。③悔恨,悔恨自己根本不懂父亲的良苦用心,竟在他夸耀自己还年轻时,曾生出一丝厌恶与不满。④心酸,为一直坚强不屈的父亲终于“老如朽木”病倒在床,还在内心意识到了自己的老去而心酸。(答到其中三点得满分,若有其他看法,言之成理即可)
16. 答:A,C(A中“父亲年到80岁”有误。C、“表明父亲虽然面对生活的重压依然能够乐观面对”有误,表明父亲不愿孩子因经济窘迫而受委屈)
17.阅读下面的选段,按要求回答问题(6分)
⑴答:凋零
⑵答:“人多势众”改为“人山人海”(或“万头攒动”、“比肩继踵”、“项背相望”等等)
⑶答:“如何避免这样的悲剧不再发生?”改为“如何使这样的悲剧不再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