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教案|试题|公文|作文|幼教 免费在线的学习网站小说文摘

说岳飞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发布时间:2013-07-27 10:42:45
教案试题公文网WWw.jaSTgW.cOM免费资源教案、试题、公文、作文、幼儿教案、说课稿
(七)武穆之死
        赵尝五战于战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苏洵《六国论》。
        南北朝宋文帝刘义隆一心北伐,结果“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临终前还自毁长城,诛杀唱筹量沙的《三十六计》作者檀道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初崇焕妄杀(毛)文龙,至是帝误杀崇焕。崇焕死,边事益无人,明亡征决矣——《明史·袁崇焕传》
        宋高宗以十二道金牌将岳飞召回,向金国表示议和决心,并没有立刻加害岳飞,而是将张俊、韩世忠任命为枢密相,岳飞为枢密副相(宋代有三相,即宰相、计相、枢密相,计相负责财政,枢密相负责军事。高宗此举,相当于将前线大将升迁为軍委委員)。此时,岳家军由张宪、岳云等人统领,后来强加岳飞的罪名就是企图以旧部“谋逆”。
        历代对于岳飞被害多有论述,我分析原因如下:
        1、阻止议和。高宗不思进取,维持偏安局面;高宗想迎回母亲,北伐投鼠忌器,这也是金国的筹码之一;财政赤字。北宋王安石变法就是因为冗官冗军、入不敷出。南宋以半壁江山负担一支庞大軍队,必然难以维持。以上三点,是高宗议和的主要原因。
        2、皇权之争。岳飞一心迎回二圣,触犯高宗大忌。他还曾上书高宗,请求策立皇储(高宗的养子,后来的孝宗)为太子,被高宗责备(高宗肯定还想自己生育孩子),所以或多或少卷入皇权之争。另:当时民间传说,赤脸大汉兀术是赵匡胤转世,为报复赵光义“烛光斧影”篡位而兴兵犯境。所以赵高宗才会舍近取远,立赵匡胤一支的孝宗为继承人。
        3、言语激烈。岳飞“忠愤激烈、议论持正”,非议朝廷的既定政策,引起高宗和秦桧的怨恨。同时,金国忌惮岳飞,暗中提出和议必杀岳飞的条件。岳飞被金牌召回后,留在军中的张宪、岳云难免会有牢骚。所以秦桧利用这一点,让同为岳家军大将的王贵等人诬陷张、岳谋逆。另:《说岳》中,岳飞出生不久遭逢大水,与母亲寄居王员外家中。岳飞少年时期与王贵亲如手足,最后却间接死于兄弟之手,让人唏嘘不已。
        4、根基最浅。岳飞比同时代的名将刘光世、韩世忠等人小了十来岁(年纪与高宗差不多),出道晚、根基浅、资历轻,可以说是高宗亲手树立的一面少壮派軍人旗帜,但不可否认的是,也最好开刀。
         5、威望最高。岳飞与高宗的大政方针相违,高宗肯定担心以后朝中无人能制衡岳飛,以岳家军在民间的威望,如果有不臣之心,谁能抵挡(赵家的江山就是由“陈桥兵变”得来)。另:汉景帝说周亚夫“非少主臣”。
        史书记载,岳飞遇害后,“天下冤之,闻者流涕”,可见公道自在人心。
        注5:宋高宗,名构,徽宗九子,初为康王,金国包围开封城时,主动请缨,进入敌营为人质。钦宗立,年号“靖康”,有人拆字为“十二月立康”,可见冥冥之中自有天意。高宗南下继位之初,宵衣旰食、励精图治,相对父兄而言,已经是大有作为,能够泥马渡江,也算吉人天相(衡山县城有康王庙,一说为纪念他而建)。后力主议和,将前线大将悉数召回,甚至冤杀岳飞父子,成为永远的政治败笔,时人写诗暗讽他“暖风吹得游人醉,至把杭州做汴州”。高宗为人节俭,力能挽强弓(曾亲自射杀两名叛軍),书法冠绝一时(这个有遗传),在位36年后当了26年太上皇,是少有的长寿皇帝。高宗执政后期,疏远秦氏一族,禅位不久,岳飞昭雪,可见他内心对于杀岳飞之事也是比较纠结的。
        注6:个人认为,不能因主张议和、错杀岳飞而将高宗定位为昏庸之君,并全盘否定他的历史贡献。史书记载,刘光世进献祥瑞,韩世忠进献宝马,都被他拒绝(这些行为,岳武穆肯定不屑一顾,所以与领导走得远),由此可见,高宗小事精明、大事糊涂。比如南宋刘义隆,北伐屡战屡败,临终杀檀道济,却开创过三十年“元嘉之治”,在三百年南北朝乱世中极为罕见。元朝丞相脱脱(《倚天屠龙记》中那位)在《宋史》中对高宗的评价,还算客观。
        注7:秦桧最初也曾深入敌营据理力争,南归后却成为南宋议和派首脑(私下与金国达成某种协议),两度拜相长达十九年,罗织*名加害岳飞,被追贬为“缪丑”。他位列中国十大奸臣之一,同时也是史上知名度最高的两大状元之一,另外一位是文天祥,一则遗臭萬年,一则流芳百世,形成鲜明对比。
        注8:岳飞死后,岳家定下“岳秦不通婚”的家规,这一风俗延续至今(潘杨因为同样的原因不通婚)。清朝时期,袁枚与一位姓秦的学生同游西湖,望着秦桧的跪相,那位学生写下了“人从宋后羞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的对联。抗抗时期,有人将汪伪集团核心成员汪精卫、陈璧君、周佛海、陈公博,比作岳飞坟前下跪的秦桧、王氏、万俟卨、张俊四人,可谓贴切。
        二、江山也要偉人扶
      “江山也要偉人扶,神化丹青即画图。赖有岳于双少保,人间才觉重西湖。”——袁枚《谒岳王坟》
        诗中的“双少保”,指两位都曾担任太子少保、都葬在西子湖畔的民族英雄——岳飞、于谦,加上明末抗清并且同样埋葬于此的张煌言,被后人称为“西湖三杰”。
        于谦,明朝抗击瓦剌的民族英雄,(想到了郭德纲搭档于谦老师的孩子,可以自己找墙),七岁时候,一个和尚看过他的面相后说“此救时宰相”。“土木堡之变”中,数十万明军精锐土崩瓦解,明英宗本人也被敌人俘获(类似北宋的“靖康之耻”)。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的兵部侍郎于谦,力排迁都之议,拥立英宗之弟登基,主持北京防务。瓦剌企图以英宗为筹码逼和明庭,于谦以社稷为重拒绝签订“城下之盟”,瓦剌见无懈可击,于是撤军。明英宗归国后,在大将石亨的怂恿下发动“夺门之变”,成功复辟。英宗等人认为于谦是景泰帝的心腹,不久将他错误杀害。英宗之子继位后,追谥于谦为“忠肃”。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来源于:教案试题公文网wwW.JAStGw.CoM免费下载使用

Tags:说岳飞

作者:佚名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12 jastg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备案号:桂ICP备17012819号
网站制作:三人行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