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教案|试题|公文|作文|幼教 免费在线的学习网站作文素材

2011年宁波市二模语文作文题写作思路指导(流浪汉与行人)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发布时间:2012-03-16 16:04:09
教案试题公文网WWw.jaSTgW.cOM免费资源教案、试题、公文、作文、幼儿教案、说课稿

2011年宁波市二模语文作文题写作思路指导(流浪汉与行人)

——兼谈材料分析的角度与方法
材料:

一个寒冷的冬天,在路旁水泥台阶上,一个头发蓬乱、衣服肮脏的流浪汉,就着一小瓶散装白酒津津有味地吃着盒饭。他似乎忘记了周围的一切,完全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里。一位行人路过他身边,感到心里很难受,就掏出十元钱给他。他很吃惊地看了看施舍者,仿佛从梦中惊醒过来一般。他停止了吃饭,放下酒瓶,怔怔地盯着那十元钱。

写作要求:

请你从这则材料生发联想,确定题目写一篇文章。可以叙述你自己或别人的经历,也可以表达你的感悟与思考,也可以把材料作开头,续写一个故事。

写作指导:

一、这是一篇话题作文,非近来常见的给材料命题作文。因此,写路的限制更少些,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写作特长或写散文,或写议论文,或写故事。

二、材料的分析:

这是一个多角度的作文材料,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得出不同的作文中心。

1、从流浪汉的角度:

流浪汉虽然令人同情,但材料中的流浪汉似乎并不如此。注意“津津有味”一词和“完全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里”一句。看得出,流浪汉很满足于自己的生活,并不感到沮丧。

[pages_luzhuba]

这个角度令我们联想到了许多版本的“寻找快乐”的故事。如:

故事之一小说《衬衫》中记述:国王因为衣食无忧,家国太平,所有的梦想都能够顺利实现,所有的愿望都能够不废任何的思量就变为现实,觉得很没意思,于是渐渐的郁郁寡欢,精神萎靡,患上了严重的忧郁症,所有的名医都无能为力,一位外国的医学博士给他开了一剂良方。要他去找一件很快乐的人的衬衣穿上,因为快乐微粒能够通过汗液附着在衬衫上,快乐微粒也会通过国王的汗腺,渗入国王的体内,久而久之,国王体内的快乐微粒增加,就会变得越来越快乐了。于是国王派出侍卫到处寻访拥有快乐衬衫的人,先后找到了宰相、将军、首辅大臣等,结果他们都感到不是很快乐,因为伴君如伴虎,他们整日的担惊受怕,因此也就没有一件快乐的衬衫。侍卫们踏遍群山峻岭,继续寻找,一日,从遥远的地方传来一阵悠扬悦耳的笛声,笛声欢快、节奏婉转,想必吹笛子的人一定内心充满了快乐,于是他们顺着笛声找去,只见在一棵大树下,一位农夫光着臂膀在吹奏,侍卫前去询问:“你快乐吗?”农夫回答:“是的,我很快乐,如果心中不快乐,吹出的笛声又怎么会快乐呢?”侍卫像发现了财宝,惊喜地说:“快把你的衬衫给我们,你将因此获得一座城池。”农夫呆呆地望着侍卫,“怎么?用一件衬衣换一座城你不愿意?”农夫的表情顿时变得很忧郁,哭丧着脸说:“如果我有件衬衣就好了,可恨的地主,我辛辛苦苦干了一年,到头来不仅没拿到工钱,还说我欠了他的钱,因此我连买件衬衣的愿望都没实现。”侍卫听后哑然不语……

故事二:一位花天酒地的国王总是郁郁寡欢,便亲自外出寻觅快乐。当他看到一位穷苦的农夫正放声唱歌时,就问:“你快乐吗?”农夫回答:“当然快乐。”国王颇感费解:“你这么穷,也能有快乐?”农夫回答:“我也曾因为没有饭吃而苦恼而苦闷沮丧,等我遇到一个没有手的人以后,才发现我比他快乐得多,我可以用双手去播种、耕耘。”,农夫又说:“我曾经因为脚上没有鞋穿而沮丧,直到有一天,在街上看到一个没有脚的人。”大臣顿悟,原来快乐如此简单。

通过联想,我们可以很容易地得出这个材料的内涵中心:快乐与财富无关(有财富并不等于有快乐/心中有快乐,贫穷的生活也能过得有滋有味)。

从这个角度出发,联系现实,作文可以谈在物欲横流的今天,我们该如何寻找生活中的快乐;追寻过去,作文可以谈孔子的安贫乐道。

2、从行人的角度:

行人出于同情,施舍了十元钱。行人的同情心值得肯定,但行人肯定不知道这个流浪汉的内心快乐。他肯定不知道自己的施舍行为给这个流浪汉带来了什么。

[pages_luzhuba]

这个角度阐述的道理是:施舍与尊重他人的关系。任何施舍、同情、帮助的行为首先必须尊重他人的人格与心理感受,否则就可能适得其反,你的同情在他人看来却是一种污辱。

从这个角度出了,我们可以谈如何真心帮助他人的;可以评论现实上的扶贫帮困行为,批评电视报刊对领导、政府济贫行为的全面曝光与宣传(因为这种宣传客观上是不尊重贫者的人格与隐私的)。

3、从材料结尾的角度:

材料结尾说“他很吃惊地看了看施舍者,仿佛从梦中惊醒过来一般。他停止了吃饭,放下酒瓶,怔怔地盯着那十元钱。” 行人的施舍引起了流浪汉的反应(或称之为思考)。这个结尾为“续写一个故事”作了必要的准备。

从这个角度,我们该思考:流浪汉会有什么反应?愤怒行人的行为?反省自己的不思进取,满足于自己暂时的有酒喝有饭吃?思考自己以后的人生之路怎么走?

按此思路进行续写,只要故事的发展合乎逻辑,也是符合作文要求的。
这个作文材料涉及到一个作文材料的分析方法问题。我们有的同学拿到作文材料后无从着手,不知道究竟该如何分析。下面就简要谈谈作文材料的分析方法。

作文材料必定会涉及人、物、事,或者是其中之一,或者是其中之二三。这人、物、事就是我们分析材料的角度,以此为切入点,就能分析出作文的正确立意。

例1:

材料:巴豆,据南朝名医陶弘景的《本草经集注》记载,药性最能泻。但李时珍试用结果表明,巴豆,只要用量适度,不但不会引起腹泻,反倒能治好慢性腹泻。剂量大了才会引起腹泻。

这个材料涉及一个事物——巴豆,一个人物——李时珍,一件事——对巴豆的认识变化。这三者就是我们分析材料的角度。

[pages_luzhuba]

角度1:巴豆

巴豆用量适当能治慢性腹泻,用量大了,就引起腹泻。这说明了“事物的量与效果的关系”。联系生活中的现象:睡觉不足有损健康,睡觉过量也会伤害身体;饮酒适量有益健康,酗酒却只会伤身……

角度2:李时珍

李时珍能获得对巴豆的正确认识,原因在于他敢于怀疑权威,勇于探索真理,有实践精神,从而推动科学的进步。

[1] [2]  下一页

来源于:教案试题公文网wwW.JAStGw.CoM免费下载使用

Tags:

作者:佚名
||Copyright © 2012 jastg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备案号:桂ICP备17012819号
网站制作:三人行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