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教案|试题|公文|作文|幼教 免费在线的学习网站语文教案人教版九下24.《诗经》两首【译文】关雎 蒹葭

《关雎》教学实录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佚名  来源:网络  发布时间:2018-01-05 23:11:27
教案试题公文网WWw.jaSTgW.cOM免费资源教案、试题、公文、作文、幼儿教案、说课稿
 
(生)有自然到生活(抒发人的情感)
 
(师)这里老师要给大家补充介绍关于《诗经》的知识。《诗经》常用三种表现手法“赋”“比”“兴”。(板书)加上三部分内容“风”“雅““颂”(板书),古人称它们为“六义”(板书)。
 
“赋”,是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也就是直接叙事;
 
“比”是以彼物比此物,也就是比喻;
 
“兴”是先言他物而引起所咏之词,
 
也就是用别的事物引出真正要表达的内容。同学们看“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属于哪一种。
 
生:兴
 
生:比
 
(师)不光是我们同学,很多人都有争议。其实,《诗经》里很多时候比兴是不好分的。所以,老师把它们合在一起就叫“比兴”。
 
生读(屏显)比兴的作用。
 
所谓“兴”,即先从别的景物引起所咏之物,以为寄托。这是一种委婉含蓄的表现手法。
 
(师)举例比兴的手法
 
如:
 
(1)果实舍弃了花朵的美丽,换来了秋实的丰硕;小草舍弃了温室的舒适,换来了生命的刚强;雄鹰舍弃了低空的浅飞,换来了高空的壮美。烟花舍弃了安静的闲逸,换来了五彩的神奇。我们只有舍弃安逸事物生活才能成就人生的美丽。这些句子都是以比兴为载体的一种表现手法。      
 
(2)树梢树枝树根根,亲山亲水有亲人。
 
(师)开篇起兴,所有《诗经》的共用手法,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
 
(师)就我们这首诗来看:应该如何体会到它的比兴手法的?
 
生:由雎鸠鸟在沙洲上亲热地嬉戏,引出男子对女子的爱慕之情。
 
(师)此诗以雎鸠求偶,兴淑女应配君子。
 
以荇菜流动无方,兴淑女之难求;
 
又以荇菜既得而“采之”、“芼之”,兴淑女既得而“友之”,“乐之”等。
 
这种手法的优点在于寄托深远,能产生文已尽而意有余的效果。这些都是中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师)读红色的句子,观察有何特点?
 
(生)……
 
(师)直接叙述,反复叙述也就是排比,一次叙述不足以表达对女子的追求,反复叙述,来表达对女子求之不得的情感。那么这就是我们所说《诗经》的另外一种表现手法:赋。就说对要说的内容做大量的铺陈叙事。
 
(师)经过这样的品读,我们终于感悟出了《关雎》的魅力,《关雎》一诗,其文义声情俱佳,足为《国风》之始,《诗经》之冠。
 
    (师)请同学们说说看,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
 
    生:这首诗写一个青年男子对一个女子的爱慕、追求而又求之不得的过程。
 
(师)语言准确、简洁。这首诗为我们讲述了一个优美动人的爱情故事,请同学们选择你喜欢的读书方式,可以大声朗读,可以小声吟诵,还可以闭目沉思,想像故事中的一幅幅画面。老师先给同学们做个示范,希望能够抛砖引玉。
 
二、放飞想象赏画面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我在读“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这句诗的时候,眼前不禁浮现出这样的情景:碧蓝如洗的天空下,一条玉带似的河流静静流淌。河中的小岛上,芳草如茵,一对对雎鸠鸟在草丛里、河水边悠然自得地玩耍嬉戏……
 
你的眼里心里会出现什么情景呢?请同学们边读边想。
 
   (生自读,想像画面)
 
师:说一说,你看到了哪些画面?
 
生:我在读“参差荇菜,左右流之。参差荇菜,左右采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这几句诗的时候,好像看到了这样的画面:清清的小河边,一位身穿粉红色衣裙的少女正两手不停地在水中采摘荇菜。她黑瀑似的长发轻束脑后,直垂腰际。她双袖挽起,露出了如玉似的手臂,她眼波流转,笑容粲然,像三月桃花一样美丽。
 
师:好一幅清新怡人的少女采荇图。
 
    生:我在读“优哉游哉,辗转反侧”时仿佛看见了这样的情景:夜已深沉,明月高悬,万籁俱寂,屋子里满是明月的清辉。一个年轻的小伙子在床上翻来覆去,难以入眠。采荇少女的美好身影使他魂牵梦萦,意醉神迷。
 
    师:生动的语言描摹了君子寤寐思服的画面。
 
    生:我在读“琴瑟友之”、“钟鼓乐之”这两句诗时看到了这样的画面:红对联,红窗花,红蜡烛,红衣,红盖头……锣鼓阵阵,鞭炮声声,喜气盈盈。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来源于:教案试题公文网wwW.JAStGw.CoM免费下载使用

Tags:

作者:佚名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12 jastg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桂ICP备17012819号
网站制作:三人行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