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反思:4图画书《小绿狼》教学反思
- ·下一篇反思:6图画书《勇敢的克兰西》教学反思
5 图画书《有个性的羊》教学反思
5 图画书《有个性的羊》教学反思
罗文燕
执教完此次绘本课后,产生了几点想法:
一、班级读书会的意义,目的是什么?
近两年来,班级读书会在各大小学开展得如火如荼,一般都有这样的模式。教师引读——发挥想象——学生自读——演一演——画画等。原本觉得似乎不错,但最近突然在想,班级读书会开展的意义到底是什么?是来学习一篇课外的课文吗?是让大家从故事里学会什么道理吗?都不是,其真正目的是让学生快乐阅读,喜欢阅读,亲近阅读。阅读不仅仅是一种行为,更是一种习惯,一种需要。而这种“需要”是无负担的,因此,我们是否能让学生真的亲近阅读,关键在于我们的班级读书会是否不那么“功利”。
二、让学生读出自己的一点感悟。
真正的阅读是无法“教会”的,更是无法“传授”的。阅读的本身就是一种非常自由,自在的行为,我们可以有不同的感悟,不同的观念,不同的思索,进而大家可以平等地交流,但需知,有些书是能让人读一辈子的,不同的年龄层次,对同一个内容,有不同的感悟,任何人都无法取代学生本人与文本的交流与对话,也无从说起对某个主题有一个统一的看法,所谓“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应该是阅读最本位的基石。因此我觉得,在班级读书会上,教师更应该平等地与学生对话,多倾听学生的想法。正如于丹教授所讲的,在阅读过程中,我们可能会有所“觉悟”,“觉”即“感”,有所“觉”即对文本有所感动,有所触及,所有亲近,但并非所有的“觉”都能有所“悟”,也并非所有的“悟”均能“言”。情到深处是无言。一切形而上之意境,都是无法用语言清楚地表述的。所谓花若解语还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所以,我们在班级读书会上,是否能多点空间让孩子思考,多点时间让孩子品读,多点自由让孩子发展。
指导《有个性的羊》阅读的过程中,我不仅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充分接触文本,实现积累,以师生共读引领孩子进行自主阅读,同时通过读书交流,引导学生走出文本,感受生活,观察生活,引发思考,促进语言的积累与应用。
思考是无止境的,我想如何做好课外阅读指导,深入文本还有待思考,我会努力前行,一直思考下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