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试题:高一英语3月第一次模块考试试卷及答案
- ·下一篇试题:2012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题:古代经济、思想专项训练试题
高一语文3月第一次模块考试试卷及答案
12、翻译下面两个句子(4分,每题2分):
(1)杀人以梃与刃,有以异乎?
。
(2)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
。
13、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当的一项是: 【 】
A.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 (耽误)
B.地方百里而可以王。 (土地方圆)
C.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 (孝顺父母)
D.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年成)
14、下面各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①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 ②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B.①夫谁与王敌? ②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C.①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 ②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D.①王如施仁政于民 ②师不必贤于弟子
15、下列句子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魏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
B.魏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
C.魏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
D.魏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
16、下列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 】
A.文章由小及大,从举例入手,运用了对比手法和排比句式,逻辑谨严,层层深入,议论风发,气势磅礴。
B.本文是孟子和梁惠王的对话,孟子认为,以得民心之仁道,征伐失民心之无道,则无敌于天下。
C.孟子首先批评了梁王只图自己享乐,不管人民死活,然后讲到行仁政能使国富民强,天下无敌。
D.孟子重点批评了梁惠王因丧师失子,兵挫地削而施暴政,用棍棒和刀子杀人,不顾人民死活的做法。
四、古代诗歌鉴赏和古诗文默写(14分)
1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闲 游①
韩 愈
雨后来更好,绕池遍青青。柳花闲度竹,菱叶故穿萍。
独坐殊未厌,孤斟詎②能醒。持竿至日暮,幽咏欲谁听。
【注】①元和十二年春作,此时韩愈自中书舍人降官为右庶子。②詎jù,表反问,相当于“怎么”。
(1)结合全诗简析“柳花闲度竹”中“闲”字的表达效果。(2分)
(2)如何理解“幽咏欲谁听”的作用?(2分)
(1)杀人以梃与刃,有以异乎?
。
(2)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
。
13、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当的一项是: 【 】
A.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 (耽误)
B.地方百里而可以王。 (土地方圆)
C.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 (孝顺父母)
D.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年成)
14、下面各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①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 ②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B.①夫谁与王敌? ②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C.①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 ②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D.①王如施仁政于民 ②师不必贤于弟子
15、下列句子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魏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
B.魏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
C.魏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
D.魏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
16、下列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 】
A.文章由小及大,从举例入手,运用了对比手法和排比句式,逻辑谨严,层层深入,议论风发,气势磅礴。
B.本文是孟子和梁惠王的对话,孟子认为,以得民心之仁道,征伐失民心之无道,则无敌于天下。
C.孟子首先批评了梁王只图自己享乐,不管人民死活,然后讲到行仁政能使国富民强,天下无敌。
D.孟子重点批评了梁惠王因丧师失子,兵挫地削而施暴政,用棍棒和刀子杀人,不顾人民死活的做法。
四、古代诗歌鉴赏和古诗文默写(14分)
1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闲 游①
韩 愈
雨后来更好,绕池遍青青。柳花闲度竹,菱叶故穿萍。
独坐殊未厌,孤斟詎②能醒。持竿至日暮,幽咏欲谁听。
【注】①元和十二年春作,此时韩愈自中书舍人降官为右庶子。②詎jù,表反问,相当于“怎么”。
(1)结合全诗简析“柳花闲度竹”中“闲”字的表达效果。(2分)
(2)如何理解“幽咏欲谁听”的作用?(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