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教案|试题|公文|作文|幼教 免费在线的学习网站历史试题高三历史试题

2012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题:古代经济、思想专项训练试题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发布时间:2012-04-05 10:11:57

点击下载此文件

高三历史第二轮复习:儒学的兴起专练
一、选择题
1. “社会之环境既殊,则先秦百家竞起,各创新学之盛况,自亦难于继续维持。”这里的“环境既殊”主要指
A.封邦建国变为专制一统           B.土地国有变为土地私有
C.百家争鸣变为独尊儒术           D.以仁治国变为以法治国
2.钱穆说:“从汉代起,我们可以说中国历史上的政府,既非贵族政府,也非军人政府,又非商人政府,而是一个‘崇尚文治的政府’,即士人政府。”“士人政府”形成的思想条件主要是
A.法家思想的衰微                    B.黄老之学被推岽
        C.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                D.程朱理学的盛行
3.“王者配天,谓其道。天有四时,王有四政,若四时,通类也,天人所同有也。庆为春赏为夏,罚为秋,刑为冬。庆赏罚刑之不可不具也,如春夏秋冬不可不备也。”以上反映的是
A.春秋时期的道家思想                       B.战国时期的法家思想
C.汉初“无为而治”的思想                   D.汉武帝时期的儒家思想
4.《汉书•元帝纪》载:宣帝曾经训斥太子与儒士们的关系过于密切:“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宣帝所说的“自有制度”的实质是
    A.仁政爱民      B.无为而治         C.严刑竣法         D.儒表法里
5.孔氏族规中规定:“忤逆父母,凌辱尊长及纵容妻妾辱骂祖父母、父母,一经闻四祠,苔责三十。甚,革胙(祭品)除派。”对这些族规解释不正确的是
A.合乎三纲五常                 B.体现了儒家道德规范
C.体现宗法文化的延续性         D.有利于分配政治权力
6“唐、宋之间仅相隔短短半个世纪的分裂,已成为中国以后历史的模式。国家再也没有像在汉朝崩溃以后那样,经历长达数世纪的混乱局面。其原因是,自唐朝起,中国文明规模巨大,根深蒂固,不可能形成长期分裂的状态。……中国人自己认为分裂和随之而来的混乱是反常的、不幸的。有句古话说道:‘犹如一个天空不能有两个太阳,中国不能有两个国家或两个皇帝。”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隋唐中央集权制度的完善消除了地方分裂割据政治基础
    B.经济的发展和各地经济联系的加强消除了割据的经济基础
    C.“大一统”民族心理及对稳定的孜孜追求使分裂局面不能长久
    D.君权神授和专制主义的极端加强对维护国家统一作用巨大   
7.儒家“尊王”、“忠君”及“三纲”思想的精神实质,从来都不是让人们无条件地服从君权,或无止境地强化王室权威,而是敏感于地方势力的膨胀,以及诸侯兴起、地方权力过大破坏天下安宁的教训。从儒家思想演变的进程看,最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
    A.孔子提出“仁者爱人”、“克己复礼”       B.孟子主张“民贵君轻”
    C.董仲舒倡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朱熹主张“格物致知”
8.《史记.儒林列传》载:汉武帝时,“及窦太后崩……绌黄老、刑名百家之言,延文学儒者数百人,而公孙弘以《春秋》白衣为天子三公,封以平津侯。天下之学士靡然乡风矣”材料主要反映了
A.儒学开始处于独尊地位           B.教育为儒学所垄断
C.儒学家参政推动了儒学教育的发展D.根据董仲舒的建议西汉设立了太学
9.董仲舒认为:“(人)性比于禾,善比于米,米出禾中而禾未可全为米也;善出性中,而性未可全为善也。……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对这一言论最准确的理解是
A.在荀子人性论的基础上创立“天人合一”思想
B.在孟子人性论的基础上创立“君权神授”思想
C.与程朱理学的“存天理,灭人欲”主张如出一辙
D.排斥其他学说,树立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
10.“仁政”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内容,董仲舒提倡的“天人感应”继承了这一思想的表现是(    )
A.“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四使并进”
B.“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C.“臣事居,子事父,妻事夫……此天下之常道也”

[1] [2]  下一页

Tags: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作者:佚名
||Copyright © 2012 jastg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桂ICP备10000602号
网站制作:三人行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