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教案|试题|公文|作文|幼教 免费在线的学习网站语文试题高三语文试题

江西省2018届高三六校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佚名  来源:网络  发布时间:2018-03-28 16:21:01
教案试题公文网WWw.jaSTgW.cOM免费资源教案、试题、公文、作文、幼儿教案、说课稿
当初,王安石给《诗》《书》《周礼》三本书作注解,写完之后,在学校里颁布发行,天下人把王安石所写的这些注解称为“新义”。晚年他在金陵居住的时侯,又写了《字说》一书,其中的内容多为穿凿附会,多是佛、道之说。当时求学的人,没有人敢于不学习王安石的书。官府只用这作为录取读书人的标准,因此没有一个读书人能够表达自己的看法,先儒解释经典的文字,全部被废弃不用。
元祐元年,王安石去世,享年六十六岁,赠封太傅官职,谥号为“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回中牡丹为雨所败二首(之二)
李商隐
浪笑榴花不及春,先期零落更愁人。
玉盘迸泪伤心数,锦瑟惊弦破梦频。
万里重阴非旧圃,一年生意属流尘。
前溪舞罢君回顾,并觉今朝粉态新。
①回中:在今甘肃固原县。此诗作于唐文宗开成三年(838),这年因有人作祟,诗人应博学宏词科不第,从京都回到泾源节度使王茂元幕中。②“前溪”句:前溪是南朝教习音乐的地方,江南声伎多出于此。此句用人的舞态描摹花之飘零。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 首联,诗人将石榴花拿来作比:请不要嘲笑石榴花开赶不上春天,牡丹虽然在春季怒放,它“先期凋落”更使人愁。
B. 颔联,诗人直接描绘眼前的残败景象,由暴雨惊梦想到牡丹的凋谢,使人惨不忍睹。“伤心”“破梦”均就牡丹言,而牡丹之伤心破梦亦即作者之情怀遭遇。
C. 颈联,诗人写环境与花败后情景,万里长空,阴云密布,气候恶劣,已非当年曲江旧圃之环境;花落委地,一年的美好生机,早付与污泥流尘。
D. 尾联,“前溪舞”一典的运用,拓出了一番新境,“并觉今朝粉态新”,他日雨过,牡丹落尽,回想今朝,雨中粉态,尚觉新艳动人,言外之意诗人对未来前途充满信心。
E. 本诗借牡丹寄慨身世,把自己的感受和情绪融进物中,物我一体。把感伤情绪注入朦胧瑰丽的诗境,用哀婉的情调、美丽的形象和词采,写出了自己的心境和感受。
15. 与李商隐的另一首诗《锦瑟》相比,本诗“锦瑟”意象作用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答案】14. BD    15. ①《锦瑟》诗中,锦瑟既是诗人年华易逝兴感的凭借,又是诗人不幸身世的象征;②本诗的锦瑟,主要是渲染气氛,营造萧萧风雨阵阵袭来,好似锦瑟哀弦惊梦的意境,为下文抒情张本。
【解析】
14.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综合赏析能力。题干要求选出“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B项,“诗人直接描绘眼前的残败景象”错误,诗人用“玉盘”“锦瑟”等典故渲染风雨摧残娇花的气氛,而没有对眼前的残败景象作直接描绘;D项,“言外之意诗人对未来前途充满信心”错误,应该是“言外之意是今天的零落还不算什么,他年的摧残将远甚于今日。暗示将来之厄运更甚于今日,前途黯淡之感更加深沉”。故选BD。
15. 试题分析:题干是“与李商隐的另一首诗《锦瑟》相比,本诗‘锦瑟’意象作用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是考查学生诗歌比较鉴赏能力。比较鉴赏,答题时,要看清题目要求,根据题目要求对诗歌进行比较,指出异同。本题要求指出本诗与李商隐另一首诗《锦瑟》中意象“锦瑟”的作用有什么不同。《锦瑟》诗中,诗人年华易逝的兴感因睹锦瑟之形(五十弦),闻锦瑟之声(弦弦柱柱所发的悲声)而生。所以下句“一弦一柱思华年”,既摹写锦瑟所奏的迷幻、哀怨、清幽、缥缈的音乐意境,又借助于描摹音乐意境的象征性图景对年华所历所感作概括而形象的反映。关键在于“年华”二字,意为聆锦瑟之繁弦,思华年之往事,音繁而绪乱,怅惘以难言。本诗颔联两句紧承首联,进一步描绘赏花人与落花的情牵意连:那点点水珠滴满花冠,如同泪洒玉盘,令人伤感;那萧萧风雨阵阵袭来,好似锦瑟哀弦,惊人睡梦。颔联无限怜惜的哀叹就由此而生:衰红满地的园圃笼罩着重重阴霾,今非昔比,一年一年的蓬勃生机化为尘埃,万事皆空。
(三)名篇名句默写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韩愈《马说》中表明愚妄无知、平庸浅薄的统治者对千里马的不公正的待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氓》中,写女子在无奈下与男子约定婚期、初露男子的粗暴性格,同时也写出女子温柔体贴性格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策之不以其道     (2). 食之不能尽其材    (3).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4). 将子无怒    (5). 秋以为期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分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本题属于理解性默写。写错字或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此题默写时需注意以下字词书写:策、材、鸣、将、以。
点睛:此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现在课标卷已经考核“理解性默写”,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来源于:教案试题公文网wwW.JAStGw.CoM免费下载使用

Tags:

作者:佚名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12 jastg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桂ICP备17012819号-1
网站制作:三人行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