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教案|试题|公文|作文|幼教 免费在线的学习网站高中作文

高一作文-南国之音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发布时间:2012-09-24 15:17:03
教案试题公文网WWw.jaSTgW.cOM免费资源教案、试题、公文、作文、幼儿教案、说课稿

高一作文-南国之音
何杰
泉州的夜晚是一个繁华的夜晚,灯火辉煌,嘈杂喧闹。孰不知,唯有华侨大厦一侧的街边辟一处闹中取静的场地,百多人端了板凳,在品味功夫茶茶香的同时,正襟安坐地欣赏南音。
南音的伴奏乐器共5种:洞箫(又称八尺)、琵琶、二弦、三弦,再加上唱者手中的红木拍板。那木板轻抚慢拍,一拍三叹,宛若古代宫廷歌女慢步行走,一步三定身。洞箫哀怨绵长,琵琶,既轻巧又有节奏地与唱曲者相应和。唱曲的女子,穿一袭白色青花的旗袍,娉婷地直立,弯弯细细的眉眼时而低垂,时而紧锁。一句句清清雅雅的唱词似涓涓流水,从朱唇中涌出。歌声中,满是古味,时有短促的转音,又似在颤抖地哭诉,放佛她就是那曲中的阿娘。曾有诗云:“弦响当有知音听/丝竹唱罢意阑珊/一脉香火开枝散叶在南方/一只南管摇起如今孤寂江山”,说的便是这南国之音罢。
南音里的曲,大多是讲述游子思乡,恋人离别,节日庆贺等民间事,它拥有自己的乐神、音乐术语、特定演奏程序,还结合了闽南的民间习俗与宗教活动。南音已有流传悠久的历史了,是一种带有闽南浓厚地方文化色彩的古老乐种,但它究竟起源于哪?有的说,它肇始于秦汉的“相和歌”,也有的说它起源于唐的“大曲”、“雅乐”。考证不同,说法不一,无论如何,南音它与这东方的土地共生长了千年,我认为它不仅体现的是地方传统文化特色,也应作为中国的文化而被保留下来。
然而,随着时代的迁移,玩南音的人却已寥寥无几。这使有人不禁发出疑问:传统之后是谁的传统,流传之后是谁在流传?是因为南音使用福建方言演唱而被归为“地方文化”,所以才被世人所淡忘吗?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瑰宝就落得这样冷清惨淡吗?这样的现状不免让人觉得可惜。
值得欣慰的是,至20世纪80年代起,南音开始被音乐理论界关注。报纸新闻上也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关于南音的喜讯。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泉州所属各县市区共拥有南音社团500多个。与此同时,港澳台和东南亚等地也保存了不少类似社团。100余所中小学音乐教育中开设了南音教学课程,同时每年还要举办一届"中小学生南音比赛",使青少年自幼就受到南音这一优秀传统文化的薰陶,增进对民族传统文化的理解和热爱,培育南音艺术的爱好者和继承者,也从根本上为南音的传承保证了新鲜的活力。南音,在被人淡忘,埋藏已久的这千年之中,经过了多多少少南音爱好者与研究者的努力,终于复苏了!多少人,在为了挖掘南音的音乐内涵而努力,为了传承中华的乐种特色而献身,为的就是不让这一古老的传统文化而消逝。更加令人激动的是,在2009年10月,中国迎来了60周年华诞。而南音,也在这个时候送上了一份意义重大,令人欣喜的生日礼物——2009年9月29日,福建南音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历经七年的申遗之路,漫长的等待终有回报。南音入遗告诉世人:南音,不再是地方乐种、方言文化,而是我们人类的共同遗产,它源自于人的灵魂,给予了人文化的信仰。在不久的将来,或许就在现在,南音那蕴涵独特风情的乐种,将在闽南传唱开来,在中国传唱开来,在世界传唱开来!
历经岁月风霜的洗礼,历经时代潮流的变革,南音,与中国一起亲历了千年,它与中国,同有衰败颓唐的时候,但却也重新崛起了!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南音也以它独特的魅力展现了其文化的悠远内涵。
思绪又飘回了那个泉州之夜。那女声,一会儿清冽高昂,一会儿婉转低回,尤其是用闽南特有的后鼻音拖出的尾腔,真是如梦般痴醉。愈听,愈觉得好听,不仅仅是因为那南音的绵长,更因心中那强烈的自豪感油然升起而感慨万千。
在琵琶洞箫声中,在红木拍板的击打声中,在这古韵悠长的南国之音中,我听到了,看到了,它在旋舞,它唱着中华崛起的独特声韵,再一次蓬勃生辉!

职业:高中生
单位:厦门第一中学高一(18)班

来源于:教案试题公文网wwW.JAStGw.CoM免费下载使用

Tags:南国之音

作者:佚名
||Copyright © 2012 jastg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备案号:桂ICP备17012819号
网站制作:三人行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