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访“梅”
山中访“梅”
我现在发现有时的心血来潮很可以得些惊喜。
比如清晨,一缕阳光筛到床头,就那么心血来潮地想要赏梅了。于是“百度”——福州哪儿有梅花园?跳出无数信息,大抵是鼓山的梅、闽侯南通陈厝的梅、闽清的梅花园。眼睛突然落到“连江江南乡的梅洋村”寥寥数语,还是2009年的信息,据说那有千株梅,海拔800米以上。于是先打电话把哥哥忽悠一番,其实心中一点底也没有,既不知道梅洋村在哪儿,也不知道梅花开得如何,哥哥居然就一拍即合,背起相机开车上路了。
一路上竟连导航仪也搜不出“梅洋村”的具体方位,就那么一路忐忑凭着网上的寥寥数语还比较顺利地到达连江江南乡,正彷徨间,居然就在国道边发现了一座牌坊——“国家级生态村梅洋村”,心中那个惊喜啊,生态村,是不是意味着又是一座像尤溪桂峰村一样的古村落呢?哥哥顿时精神来了,沿着极狭窄的盘山路盘旋而上,近13公里终于“借问梅花何处有,路人遥指梅洋村”,未到村口,已是株株红梅沿途含笑迎客,于是心定:知道梅洋村到了,知道梅洋村真有梅了,知道梅洋村的梅花开得正好,不虚此行。
入村已近中午,村人甚少,游客几无,安宁、静雅,家家户户门前梅花争艳,正是一年中开得最好时。举目四望,遗憾又惊奇处却是藏此深山的村落居然是极现代化的,老屋尚存,只是夹杂在幢幢拔地而起的别墅群中,显得不土不洋,有那么些不搭调。村中间一条淙淙小溪缓缓而流,梅树就那么三三两两地种在小溪两岸,均是一树繁花,或白或红,或粉或黄。沿溪进村,数米远一座石桥横跨小溪,连起两岸居民,桥下鸭游鸡戏,不时一群白鹅游过,正是“春江水暖鸭先知”。细看梅花,姿态各异,有的正如粉桃,枝枝向上,满树嫣红;有的旁枝斜逸,从溪岸的石缝里横生出来;有的虬枝苍劲,正如国画里的“墨梅”,真是各有各的好。
行数百米,梅花逐渐多了起来,雾气笼罩的村落也云开雾散,好象凭空而降似的,居然就见到了三五成群的游客,一个游客指着深处对我说:“里面才好呢,数千株梅。”这下简直心花怒放了,脚步也急了起来。果然到一状似园林处,但见“红云”笼罩,百梅齐放,已数不清姿态,分不清颜色,更有一棵树上两色梅开,甚是惊奇。一些孩子在草地上嬉戏,一些游客在梅树旁的石桌上“砌长城”,独有的梅村风景。抬眼四望,却见近处山坡还有一小片梅林,把绿色山头染出了一片红晕。
可惜,这梅花种得分散了些,其实亦无上千株,数百株想是有的,形不成足以吸引更多游客的梅花林海,以至村里竟无一家饭馆和食杂店,午后开始饥渴难忍,却又不能“望梅止渴”。于是一路走,一路就和哥哥“规划”开了,想起当年“老住”同志幻想当市长要改造“云水谣”,今日我们却要幻想当村长,规划着假如这保留最原始的古民居,沿溪两岸的杂树砍去,独种梅树,再在最近山头广种一片梅林,是不是可以收门票成为一处旅游热点呢?再转念一想,均是我们自做多情了,人家并不想成为旅游村打破乡村宁静,人家种梅不过为美化家乡,这样的自娱自乐岂不比种梅谋利的功利性更好些?承蒙有人爱梅,千里迢迢地来赏花了,于是有花共赏,博得一乐,岂不美哉?这样想着,原先想当“村长”的雄心壮志荡然无存了。
此行,踏春寻梅,深山偶得,于是山中访“梅”,梅语呢喃,得享天然之情趣。所以,当你正在森林公园赏樱花的时候,我已经赏梅去了,此情此景,山头松涛阵阵,屋后竹影绰绰,眼前梅花点点,“岁寒三友”齐聚,是不是该又一次“身未动,心已远”呢?
来源于:教案试题公文网wwW.JAStGw.CoM免费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