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反思:11.2《社会历史的主体》教学反思
- ·下一篇反思:12.2《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教学反思
12.1《价值和价值观》教学反思
12.1《价值和价值观》教学反思
东升高中政治科组 李淑芬
有人说:“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对于年轻教师来说,教学反思正是教师自我成长与专业化素质形成的关键因素。工作四个月来,得到科组的支持与信任,上过几次公开课,每一次的公开课让我刻骨铭心。今天,我把失败的方面“端出来”,分析其“病因”,以便找到这些问题的“药方”,不断地成长与进步。
《价值和价值观》这框题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以《人为什么活着》这视频导入调动着学生的积极性,可处处小心,时时在意,生怕出现错误,一刻也不敢放手。导致自己越发紧张,有些着急,会让人觉得有些赶着,生怕时间不够,讲完这个就急忙进入下个知识点。有时引入问题很快,还没给学生充分时间思考,自己又急着回答问题。
对于年轻教师失败并不可怕,要善于从失败中总结。结合这两节公开课说明在处理“传统教学”和“现代教学”的关系问题上走向两个不同的极端。要明确新课程改革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我们必须真正领会新课程改革的实质,切不可断章取义、望文生义,更不应该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要明白两对关系:一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二是传统与创新的关系。改革不是让我们抛弃过去的一切从头开始!要处理好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新课程改革比较注重教学形式的多样化,如视频动画、情境创设等,将这些生动有趣的教学形式引入课堂,无疑对充实教学内容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并非热热闹闹的课堂就是好的课堂。关键要看这些教学形式的实效如何。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再好的形式没有效果就不好,就不能用。生动有趣的教学形式要和教学内容有机结合,才能保证活动的实效性。我们在统筹各种教学资源时,包括教学素材的选取、安排都应得当,恰到好处地为内容服务,不能只注重好看、热闹、多样的形式。而素材的选取不应贪多,而应典型,具有针对性、时代性,能较好地彰显或升华主题。不能对新课标理解断章取义,一味地追求标新立异,却游离于书本之外,反而舍本逐末。
站在三尺讲台,一根粉笔,能深入浅出,循循善诱,师生产生共鸣,这也是创新。创新的关键不在于表面,而在于实质。如果认为所谓的新课标就是完全以学生自己的体验、感悟、探究为主,而缺少了教师的精要分析,适时点拨、精彩讲解,那这样的课堂充其量只是形式上的不同而已,没有本质的变化。我们应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寻找到一个最佳的结合点,有机结合、相得益彰,以此突破、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打造真正意义上的“新课堂”。“以史为鉴”,通过教学反思这面镜子吸取教训,不断地在实践的基础上加以改进与总结,不断地成长与进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能尽快地站稳三尺讲台,有所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