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试题:2012年四年级数学下册期中测试题
- ·下一篇试题:2012届高考语文必修二第三单元复习检测题
初中中考文言文阅读习题
文言文阅读
一、阅读下文,完成习题。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选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用“/”给下面句子划出朗读节奏。
舜发于畎亩之中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①曾益其所不能( )
②人恒过然后能改( )
3、翻译下列句子。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翻译:
4、上文首段列举古代六位贤士的事例,是为了说明 的道理,文中的中心论点 。
5、品读文段,谈谈忧患意识有怎样的现实意义?
二、阅读下文,完成习题。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①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节选自《孟子•鱼我所欲也》)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
①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与: ②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得:
2.将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万钟则不辩①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译文:
3.古往今来,舍生取义的志士仁人很多,请举出两个人物,并简要概括其事例。
三、阅读下文,完成习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选自《曹刿论战》)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语。
(1)神弗福也 福:__________ (2)公将鼓之 鼓:__________
2、请用“/”给下面两个句子标出朗读停顿。
(1)下 视 其 辙
3、翻译下面两个句子。
(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理解文段内容,然后用原句回答。
(1)曹刿“请见”的原因是 ,他认为“可以一战”的理由是: 。
5、从选段文字看,长勺之战为什么会以少胜多?
四、阅读下文,完成习题。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来源于:教案试题公文网wwW.JAStGw.CoM免费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