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试题:2012年语文高考(274)广东省珠海市高三二模试题及答案
- ·下一篇试题:七年级英语下册短文首字母期末复习题
江西师大附中2012年5月高考语文模拟试卷(有答案)
教案试题公文网WWw.jaSTgW.cOM免费资源教案、试题、公文、作文、幼儿教案、说课稿
王危说:“在不久的将来,包括年代学在内的对中国南方古人类遗址的系统综合研究,有望揭示现代人类在东亚出现的年代和演化模式。”
7.有关对东亚人的祖先的研究的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王危研究小组的研究结果表明,具有现代人特征的柳江人很有可能就是现代中国人的祖先。
B.美国科学家通过基因研究认为,东亚人的祖先不是四五十万年前的北京人,而是非洲人。
C.美国的《科学》杂志上刊登的最新研究成果,是那些研究者推测得出的,没有科学依据。
D.由于受到交通等各种条件的限制,3.5万年至8.9万年前的非洲人根本不可能从非洲迁移到东亚地区。
8.对本文所涉及到的研究方法的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在解剖学上柳江人具备了现代人的特征,因而被认为是现代中国人的祖先
B.王危所领导的研究小组的研究成果是通过对柳江人的头骨化石运用铀系测年法测试分析获得的。
C.铀系测年法由于可以检测到最远数十万年的时间,因而在第四纪的研究中比碳 14测定法更为可靠。
D.基因研究法虽然也被一些科学家应用于古人类学研究中,但毕竟是间接地运用基因研究结果推测人类的进化过程,并不可靠。
9.有关古人类出现年代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铀系测年法测试分析发现,柳江人的头骨化石所在地层的年代距今7万年至13万年之间,甚至更早。
B.王危的研究成果仍然不能完全推翻“非洲起源”学说,还有待于包括年代学在内的中国南方古人类遗址的系统综合研究来证实。
C.柳江人可能7万年至13万年前或更早就已经在华南地区生活了,因而不可能是在3.5万年前至8.9万年前从非洲迁移而来。
D.中国的科学家终于找到了现代中国人的祖先就在中国的直接证据,揭示出了现代人类在东亚出现的年代和演化模式。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文,完成第10—12题。(17分)
东郡某人,以弄蛇为业。尝蓄驯蛇二,皆青色,其大者呼之大青,小曰二青。二青额有赤点,尤灵驯,盘旋无不如意。期年大青死。一夜寄宿山寺,既明启笥(笥:箱笼),二青亦渺,蛇人怅恨欲死。冥搜亟呼,迄无影兆。然每至丰林茂草,辄纵之去,俾得自适,寻复返。以此故冀其自至。坐伺之,日既高,亦已绝望。出门不远,闻丛薪杂草中寒率作响,停趾愕顾,则二青来也。大喜,如获拱璧。视其后,小蛇从焉。抚之曰:“我以汝为逝矣。小侣而所荐耶?”出饵饲之,兼饲小蛇。小蛇虽不去,然瑟缩不敢食。二青含哺之,宛似主人之让客者。食已,随二青俱入笥中。荷去教之旋折,辄中规矩,与二青无少异,因名之小青。
大抵蛇人之弄蛇也,止以二尺为率,大则过重,辄更易。缘二青 驯,故未遽弃。又二三年,长三尺余。卧则笥为之满,遂决去之。一日至淄邑东山间,饲以美饵,祝而纵之。
二青在山中数年,渐出逐人,因而行旅相戒,罔敢出其途。一日蛇人经其处,蛇暴出如风,蛇人大怖而奔。蛇逐益急,回顾已将及矣。而视其首,朱点俨然,始悟为二青。呼曰:“二青!”蛇顿止。昂首久之,纵身绕蛇人如昔日状。又以首触笥,蛇人悟其意,开笥出小青。二蛇相见,交缠如饴糖状,久之始开。蛇人乃祝小青曰:“我久欲与汝别,今有伴矣。”谓二青曰:“原君引之来,可还引之去。更嘱一言‘深山不乏食饮,勿扰行人,以犯天谴’。”二蛇垂头,似相领受。此后行人如常,不知二蛇何往也。
异史氏曰:“蛇,蠢然一物耳,乃恋恋有故人之意,且其从谏也如转圜(如转圜:如同转动圆物那样简单)。独怪俨然而人也者,以十年把臂之交,数世蒙恩之主,转恩之主,转思下井复投石焉;又不然则药石相投,悍然不顾,且怒而仇焉者,不且出斯蛇下哉。
(选自《聊斋志异》有删节)
10.下面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有误的一项( )
A.尝蓄驯蛇二 蓄:养
B.俾得自适,寻复返 寻:不久、一会儿
C.缘二青驯,故未遽弃 遽:立刻、马上
D.因而行旅相戒 戒:戒心
11.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东郡某人,以弄蛇为业 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B.与二青无少异,因名之小青 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C.且怒而仇焉者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D.乃恋恋有故人之意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
12.以下六句话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二青、小青情深意厚的一组是( )
①既明启笥,二青亦渺 ②食已,随二青俱入笥中
③教之旋折,辄中规矩,与二青无少异 ④蜿蜒笥外,以首触笥,小青在中亦震震而动
⑤小青径出,因与交首吐舌,似相告语 ⑥我久欲与汝别,今有伴矣
A.①③④ B.③⑤⑥ C.②④⑤ D.④⑤⑥
7.有关对东亚人的祖先的研究的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王危研究小组的研究结果表明,具有现代人特征的柳江人很有可能就是现代中国人的祖先。
B.美国科学家通过基因研究认为,东亚人的祖先不是四五十万年前的北京人,而是非洲人。
C.美国的《科学》杂志上刊登的最新研究成果,是那些研究者推测得出的,没有科学依据。
D.由于受到交通等各种条件的限制,3.5万年至8.9万年前的非洲人根本不可能从非洲迁移到东亚地区。
8.对本文所涉及到的研究方法的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在解剖学上柳江人具备了现代人的特征,因而被认为是现代中国人的祖先
B.王危所领导的研究小组的研究成果是通过对柳江人的头骨化石运用铀系测年法测试分析获得的。
C.铀系测年法由于可以检测到最远数十万年的时间,因而在第四纪的研究中比碳 14测定法更为可靠。
D.基因研究法虽然也被一些科学家应用于古人类学研究中,但毕竟是间接地运用基因研究结果推测人类的进化过程,并不可靠。
9.有关古人类出现年代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铀系测年法测试分析发现,柳江人的头骨化石所在地层的年代距今7万年至13万年之间,甚至更早。
B.王危的研究成果仍然不能完全推翻“非洲起源”学说,还有待于包括年代学在内的中国南方古人类遗址的系统综合研究来证实。
C.柳江人可能7万年至13万年前或更早就已经在华南地区生活了,因而不可能是在3.5万年前至8.9万年前从非洲迁移而来。
D.中国的科学家终于找到了现代中国人的祖先就在中国的直接证据,揭示出了现代人类在东亚出现的年代和演化模式。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文,完成第10—12题。(17分)
东郡某人,以弄蛇为业。尝蓄驯蛇二,皆青色,其大者呼之大青,小曰二青。二青额有赤点,尤灵驯,盘旋无不如意。期年大青死。一夜寄宿山寺,既明启笥(笥:箱笼),二青亦渺,蛇人怅恨欲死。冥搜亟呼,迄无影兆。然每至丰林茂草,辄纵之去,俾得自适,寻复返。以此故冀其自至。坐伺之,日既高,亦已绝望。出门不远,闻丛薪杂草中寒率作响,停趾愕顾,则二青来也。大喜,如获拱璧。视其后,小蛇从焉。抚之曰:“我以汝为逝矣。小侣而所荐耶?”出饵饲之,兼饲小蛇。小蛇虽不去,然瑟缩不敢食。二青含哺之,宛似主人之让客者。食已,随二青俱入笥中。荷去教之旋折,辄中规矩,与二青无少异,因名之小青。
大抵蛇人之弄蛇也,止以二尺为率,大则过重,辄更易。缘二青 驯,故未遽弃。又二三年,长三尺余。卧则笥为之满,遂决去之。一日至淄邑东山间,饲以美饵,祝而纵之。
二青在山中数年,渐出逐人,因而行旅相戒,罔敢出其途。一日蛇人经其处,蛇暴出如风,蛇人大怖而奔。蛇逐益急,回顾已将及矣。而视其首,朱点俨然,始悟为二青。呼曰:“二青!”蛇顿止。昂首久之,纵身绕蛇人如昔日状。又以首触笥,蛇人悟其意,开笥出小青。二蛇相见,交缠如饴糖状,久之始开。蛇人乃祝小青曰:“我久欲与汝别,今有伴矣。”谓二青曰:“原君引之来,可还引之去。更嘱一言‘深山不乏食饮,勿扰行人,以犯天谴’。”二蛇垂头,似相领受。此后行人如常,不知二蛇何往也。
异史氏曰:“蛇,蠢然一物耳,乃恋恋有故人之意,且其从谏也如转圜(如转圜:如同转动圆物那样简单)。独怪俨然而人也者,以十年把臂之交,数世蒙恩之主,转恩之主,转思下井复投石焉;又不然则药石相投,悍然不顾,且怒而仇焉者,不且出斯蛇下哉。
(选自《聊斋志异》有删节)
10.下面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有误的一项( )
A.尝蓄驯蛇二 蓄:养
B.俾得自适,寻复返 寻:不久、一会儿
C.缘二青驯,故未遽弃 遽:立刻、马上
D.因而行旅相戒 戒:戒心
11.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东郡某人,以弄蛇为业 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B.与二青无少异,因名之小青 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C.且怒而仇焉者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D.乃恋恋有故人之意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
12.以下六句话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二青、小青情深意厚的一组是( )
①既明启笥,二青亦渺 ②食已,随二青俱入笥中
③教之旋折,辄中规矩,与二青无少异 ④蜿蜒笥外,以首触笥,小青在中亦震震而动
⑤小青径出,因与交首吐舌,似相告语 ⑥我久欲与汝别,今有伴矣
A.①③④ B.③⑤⑥ C.②④⑤ D.④⑤⑥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114分)
四、(28分)
1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抚之曰:“我以汝为逝矣。小侣而所荐耶?”
(2)一日至淄邑东山间,饲以美饵,祝而纵之。
(3) 而视其首,朱点俨然,始悟为二青。[来新 课标 第 一 网]
14.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其后问题。(8分)
舟中晓望①
孟浩然
挂席东南望,青山水国遥。
舳舻②争利涉,来往接风潮。
问我今何适?天台③访石桥。
坐看霞色晓,疑是赤城④标。
注:①这首《舟中晓望》,记录了诗人约在开元十五年自越州水程往游天台山的旅况。②舳舻,一种方长船。“利涉”,出自《易经》“利涉大川”,意思是,卦象显吉,宜于远航。③天台山是东南名山,石桥尤为胜迹。④“赤诚”山在天台县北,属于天台山的一部分,山中石色皆赤,状如云霞。标,山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