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学校:2009-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九年级工作计划
- ·下一篇学校:2010年上学期四年级语文教研组工作计划
2010年上学期九年级语文教学工作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年级现有在籍学生 852人,其中 520人,女生 332人。两年来,教师认真执行新课程标准,采用新课程理念,潜心进行教学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教学业绩。经过七年级和八年级的新课程学习,大部分学生学习态度端正,能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了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不少同学在历次考试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也有部分学生,语文学科成绩不够理想,有待九年级进行弥补,争取取得理想的中考成绩。
二、教材体系分析
本册教材是按照《课程标准》编排的新教材,在内容、体系、结构上都有所突破和创新,体现了新理念和新目标,致力于构建新的教材系统,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利于学生综合学习,因而达到较高的综合教学效应。
教材分为三大块;整合优化单元、专题、名著推荐和阅读。努力吸引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综合学科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不断的实践中,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培养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探究能力。
三、教学目标
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更新教学理念,大胆进行教学改革,实施“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创造性学习,创造必要的条件,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进一步提高,为其他学科的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争取在中考中取得理想的成绩。
四、基本措施
1、以深化语文教学改革为契机,认真解读课程标准,吃透教材的编辑意图,理清教材的文化内涵,摆正形成性学习与终结性学习的关系,加大课堂教学改革力度,积极投身新课改,运用先进教学理念和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在减轻学生负担的同时,激发学生地学习兴趣,唤起问题意识,实施教学民主化,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教师要做到教学五认真,实施集体备课,集思广益,总揽全局,教师在备课是要充分利用教材留下的空间,恰当把握教材的量和度,面向全体,做好试卷分析,找出教学中的薄弱环节,注重补差补缺,争取教学大面积丰收。
3、认真抓好听说读写训练,自行设计协作和口语交际,进行口语交际训练,结合教材中的名著欣赏,诵读欣赏、引导学生进行综合训练,尤其要注重培养语言交际能力和写作能力。
4、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增强学习的后劲,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基础,重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确立语文教学的新理念。
5、搞好第二课堂活动,开展语文教学活动,灵活安排和选择专题决内容,引导学生多读文学名著,多读健康有益的课外读物,提高文学修养,陶冶高尚情操,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方法,拓宽学生学习的领域,使学生获得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
6、注重学科之间的联系和相互渗透,强化综合能力的培养,积极开发课堂学习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平行学科,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努力提高语文素养,实现语文能力的可持续发展,实现终身受用,为中考和高考打下坚实的基础。
附:教学进度安排表
第 记叙文 单元(章)教学计划
单元(章)名称
记叙文阅读
所需课时数
20课时
目的要求
1、能整体感知,归纳文章表达方式的作用和效果,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把握文章的结构,理清作者的思路。
2、能有独特体验,对文章的内容、语言和写法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
主要知识点
1、分清文章要素、线索、顺序,划分文章段落、层次,概括段意、层意,明确详略,归纳中心。
2、理解重点段落、关键语句含义及作用。
3、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表达方式的作用。
教学重点
1、整体感知文章。 2、根据题材内容,分析层次结构。
3、归纳文章中心思想。4、理解分析重点段落、关键词语的含义。
教学难点
1、感受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联系意境揣摩词语或句子的特定含义,理解词语或句子的浅表意思和深层含义。
3、分析文章议论、抒情的句子与中心的关系及作用。
重点难点的突破及解 决 方 法
1、精选典型记叙文,练习每个考点,进行具体分析,和生共同归纳相应的方法,让生能够扣住要点规范答题。
2、在平时的教学中,能时刻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与思想实际,让生有自己独特的学习心得,对相关问题能提出自己的创见。
3、词不离句,句不离篇,指导学生在具体的文章中解决实践问题。
能力培养目标及
措 施
1、能欣赏散文、小说等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手法等,能够有自己的心得,提出自己的看法,解决实践问题。
2、通过练习、质疑、讨论、归纳等多种方法提高学生的记叙文的阅读能力。
作业次数
20次
第 说明文 单元(章)教学计划
单元(章)名称
说明文阅读
所需课时数
10课时
目的要求
1、提高学生的说明文的解读能力。
2、要求学生理解并掌握说明文的技法。
3、培养并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主要知识点
1、说明顺序 2、说明层次和结构 3、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4、重点词语在具体语境含义和作用。5、理解重点句子在文章中的意义和作用。 6、能根据现实生活提出具体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重点
1、理解并掌握说明文的几要素:说明对象及其特征、说明顺序、说明方法和说明语言。
2、正确把握文意,从中提取重要信息,概括要点,并对事物的特点进行阐述,对相关问题加以解决。
3、引导学生关注人类,关注自然,关注生态环境,关注未来发展等,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
教学难点
1、正确把握文意,从中提取重要信息,概括要点,并对事物的特点进行阐述,对相关问题加以解决。
2、能够快速判断说明方法并能阐述其作用。
3、对人类、自然、生态环境、科技进程、未来发展提出自己的观点与看法。
重点难点的突破及解 决 方 法
1、精选典范的说明文,对各个考点进行练习,师生在共同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归纳方法,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2、具体归纳初中生要掌握的说明顺序与说明方法,结合具体文章让学生自己学会分析其类型及具体作用。
3引导学生关注人类、自然、生态环境、科技进程、未来发展等科技说明文,让他们能联系实际解决具体问题,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