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作文:教师读《种好心田》有感
- ·下一篇作文:逐日之旅
读《于丹〈论语〉心得》有感
读《于丹〈论语〉心得》有感
非常有幸我校在2011年10月31日给每位老师赠送了于丹著的于丹《论语》心得一本书,在书中于丹教授把《论语》分别从天地人之道、心灵之道、处世之道、君子之道、朋友之道、理想之道、人生之道这七个方面来解读,这七个方面包含了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于丹教授说《论语》就是教会我们如何在现代生活中获取心灵快乐,适应日常秩序,找到个人坐标。《论语》终极传递的是一种态度,是一种朴素、简约、温暖的工作、生活、处事态度。
一、让“快乐”陪伴我们的教师。
在这本书中,于丹告诉我们《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有这样一个故事给了我很深的启发:一座寺庙里供着一个花岗岩雕刻得非常精致的佛像,每天有许多人来朝拜,而通往这座佛像的台阶是跟它来自同一座山体的花岗岩,台阶不服气的对佛像抗议:我们本是兄弟,凭什么人们踩着我们去朝拜你?你有什么了不起?佛像淡淡地说:“因为你只经过了四刀就走上了今天的岗位,而我历经了千刀万剐才成佛。”读完之后,我眼前一亮。在工作中经常羡慕他人的优秀,羡慕他人工作的出色,拿自己的缺失与他人的所得相比而忽视了他人的努力。想到他人所得背后付出的努力,四刀比起千刀万剐的确是微乎其微,于是学会了平静,少了抱怨,多了努力。
作为教师的我们,工作中烦心事情太多,在教学过程中会碰到各种各样的学生,每天都会有各种各样的突发事件。生活中有太多让我们抱怨的理由,我们常常抱怨我们的学生太差、我们的工作太累、我们的压力太大,沉重的教学压力再加上学生的淘气,偶尔生活中的磨擦……于是我们常常抱怨生活的不如意,工作的不如意,我们无法找到内心的快乐。
于丹在《论语》心得中举了这样一个例子,就像一个小伤口,如果是在一个娇滴滴的小姑娘身上,她会邪乎一个星期,而在一个粗拉拉的小伙子身上,他可能全然不知。是的,面对生活中的不如意,我们无法改变这些现实,但却可以改变自己的心情,改变自己的心态。
于丹在《论语》心得中还讲了这样一个故事:苏轼与佛印交往的故事。苏轼是个大才子,佛印是个高僧,两人经常一起参禅、打坐。佛印老实,常被苏轼欺负。苏轼有时占了便宜,回家喜欢跟他才女妹妹苏小妹说。一天,两个人又在一起打坐。苏轼问:“你看看我像什么?”佛印说:“我看你像尊佛。”苏轼听后大笑,对佛印说:“你知道我看你坐在那儿像什么?就活像一摊牛粪。”这一次,好像佛印又吃了哑巴亏。苏轼回家后就在苏小妹面前炫耀这件事。苏小妹冷笑一下对哥哥说:“你知道参禅的人最讲究的是什么?是见心见性,你心中有眼中就有。佛印说看你像尊佛,那说明他心中有佛,你说佛印像牛粪,想想你心里有什么吧!
我觉得这个故事适用于我们每个人。如果我们总是严厉地斥责学生,总是抱怨生活,又怎能快乐。我们要明确这个缺憾是我们必须面对的,也许有较长时间的面对,绝不要抱怨学生的懒惰,抱怨家长的不配合,抱怨领导的不理解而是要积极思考,班级里尽管有部分差生,但也有较多好学生,说明我们的教学不是完全失败的,对于那部分学困生,只要我们不断反思,努力寻找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终有一天他们也会进步的。
正如那句经典的老话:“记住该记住的,忘记该忘记的,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要学会积极地控制自己的情绪,让快乐成为教师生活的主旋律。
二、用“真爱”对待我们的学生!
儒家理论的核心和最精髓的东西之一是“仁”,于丹老师在“天地人之道”中解读了“关爱别人,就是仁”。对于我们教师来说就是要爱学生。那么怎样爱学生呢?
于丹说得好,过分的苛责,不如宽容的力量而恒久。学会了宽容,老师就可以走进学生及家长的内心世界,学生及家长也就会感恩于老师的付出;学会了宽容,我们的内心将会有一种坦荡荡的感受,而不是整天怨天尤人。作为教师的我们,与学生的接触较多,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碰到各种各样的学生,这样或者那样的事情,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我们在处理时,多从积极的方面来看问题,要少一些指责和抱怨,要多一些鼓励和赞扬。只有这样,你才会在学生的心目中留下较好的印象,你的教育教学工作也才能正常地开展。只有这样,教师、学生和家长之间的关系才会和谐与融洽。
《论语》告诉我们:要本着平等和理性的心态去尊重每一个人,彼此之间留一点分寸,有一点余地,朋友之道,亲人之道,皆是如此,稍微留一点分寸,得到的往往是海阔天空。尊重学生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爱学生。作为一名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从学生的差异出发,因势利导,给学生发言的机会,倾听他们的意见与呼声,给予他们适度的宽容与谅解,体谅理解他们的难处与苦衷,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不说任何伤害他们自尊的话语等,让每个学生都能看到自己的闪光点,看到自身的价值,鼓起他们自信的风帆,让每个学生都可能达到成功的彼岸。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已深入人心,而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平等对待学生、关爱学生是师生和谐相处的重要前提。学会宽容与包容,要以智慧去解决,以人格去感化;爱由心生,心中有爱,言行才能有爱!所以教师必须要有一颗宽容、博大的爱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