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作文:《草原上的小木屋》读后感
- ·下一篇作文:毕业骊歌--写给十年后的我
践行理解《幸福公约》征文-予人玫瑰,手留余香
践行理解《幸福公约》征文-予人玫瑰,手留余香
——解读《牡丹江市民幸福公约》
《牡丹江市民幸福公约》:对自己,健康是福、知足是福;对他人,包容是福、真诚是福;对家庭,关爱是福、和谐是福;对生活,从容是福、乐观是福;对事业,敬业是福、奋斗是福;对社会,尽责是福、奉献是福;对国家,安定是福、富强是福。
单位开展的践行、理解《幸福公约》的征文活动已经过了交稿的预定时间,我被党办的主任“严令”今早上班必须交作业。不想在网上剪摘别的文字,于是,趁姑娘酣睡、米饭仍在锅里翻腾待熟的短暂时间里,写下我的幸福的感悟。
幸福之比爱情,更为具体和美好,如果把爱情当作人的一种精神追求的话,那么幸福就是活在这世间人人追求的物质食粮。那么怎样才算拥有幸福呢?我想到了曾经读过的一个诠释天堂与地狱区别的小故事:
上帝领着一个人到地狱,这个人发现地狱的人都瘦骨嶙峋,那里的人们都用一个特制的勺子喝粥,勺子的把很长,勺子的头很小,盛出的粥都撒在地上,一点也喝不上,最后桶里没粥了,大家互相抱怨,互相憎恨。上帝告诉这个人,这就是地狱。上帝又把这个人领到天堂,他发现天堂的人一个个都长的胖乎乎的,笑逐颜开, 他们用的是同样的勺子,吃的是同样的粥,但是他们是把粥盛出来喂别人,你喂我,我喂你,结果大家都吃到粥了,互相感恩,因为有了你才有了我的粥。上帝告诉这个人,这就是天堂。
人们常把玫瑰比作爱情的象征,那么我说,幸福就是本着“予人玫瑰、手留余香”的理念活在努力创造和给予他人的天堂。
不同人在不同年龄阶段对幸福的理解和定义皆不相同,就象不同人在不同时间对食品的口味和追求在不断变化。年少时面对万千世界的琳琅满目,往往认为最大幸福就是有朝一日品尽天下美食,一切皆为己有才是最大的幸福。随着人生阅历的增加与个人爱好的逐渐形成,年青的人们会有方向明确的追求与嗜好,并为自己的特定的幸福努力打拼。等慢慢步入中年,开始时不时回首往事、思索人生的时候,通常也是大家口味偏向一致,听着专家或是他人的心得开始“晨起一杯水、少盐多素”的幸福的养生生活的开始了。
央视去年的一个满大街问各行各业的人“你幸福吗”的节目,很是趣事百生,也让人在看了行色众生的“幸福”目标之后,唏嘘不止。懵懂少年的“全世界都该无偿为我”的理所当然的索取,激情青年的“我会获得全世界”的奋进与期待,上有老下有小、爬坡着的中年人的“我背负着全世界”的担当与从容,及至白发老人的“儿孙好我就好”的忘我与大度……每个人不同的幸福追求,如同江河湖泊中的颗颗水滴,最终汇集成了人类社会的幸福的海洋。
然而时下的人们时常被各类焦虑与不幸福的感觉困扰,怎样才能幸福呢?我们牡丹江市最近新出台的《牡丹江市民幸福公约》为在家庭、工作、社会中担当着不同角色的人们界定了朴实无华的幸福真谛。细读七项公约内容时,我就在想,条条公约看似平凡,人人都该很容易就做得到,那么人人践行公约,我们不就生活在人人幸福的天堂了吗?可为什么如此众多的人感觉不幸福呢?这就如同开篇我提到的小故事中所讲,幸福的天堂与不幸的地狱并不在乎于外部环境与物质条件的好或坏,而只在于手握长勺的人们的舍与求的一念之差。只有懂得了给予与付出的人,才会有“予人玫瑰、手留余香”的幸福。而这世上最不幸福的人我想莫过于不怕刺扎、紧紧握着全捧玫瑰眼见她们凋谢枯萎的守财奴们。
玫瑰终要零落,就如同短暂的人生终要结束。不管我们曾经追求和获得了多少,“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是人人必守的规则。那么是不是所有的追求与获得都是空忙碌呢?不!幸福是辛劳的父母看着儿女酣吃酣睡的满足;幸福是年青的小伙送了礼物给心爱的女孩,看她配戴后的更加娇媚的快乐;幸福是在父母老年后,能抽出多尽孝道、常伴膝下的温馨……幸福就是把玫瑰给予了他们后,鼻中、心里散不去的芳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