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教案|试题|公文|作文|幼教 免费在线的学习网站讲话发言

小学生心理健康调查报告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发布时间:2012-03-16 16:03:40
3、 小学生的自理能力较差
据调查,我市小学生独生子女占75%。发现小学生中普遍存在着自理能力较差,独立完成工作的能力较弱,依赖性较强,脱离家庭、亲人的照顾将寸步难行。产生原因是由于家长和教师只注重智力培养,而忽视能力的培养。父母娇养、过分保护、照料,从而导致学生一切都由家长包办代替,产生依赖性,缺乏独立性,缺少自我服务、自我锻炼意识。这样会给孩子以后参加工作,走向社会带来许多障碍。
暴力和学校周边环境对学生产生心理压力
据调查反映,学生对学校周边环境不满意即暴力或有害环境不满意的占20%,排第一位。小学生缺乏辨别是非能力,盲目模仿影视剧中情节,或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出现暴力行为,部分学生遭受暴力。另外小学生的自制力较差,学校周边网吧等不健康的场所,诱惑小学生,使学生步入歧途,产生不良后果。
(二)建议:针对以上调查问题与分析,我校小学生心理课题组提出如下三点建议:

1、强化家庭教育指导,优化社会心理环境。

家庭是学生的第一所学校.家庭不当的教育方式,往往对孩子心理问题的产生有着重要的影响。如家庭和睦、父母有修养,他们的孩子一般都活泼开朗,有良好的品行。反之,则有可能给孩子的心理留下阴影,使孩子形成胆怯、自卑、抑郁的不健康心理. 具体实施可通过强化学校的家长父母学校的指导,向家长宣传如果对子女的溺爱、娇宠、过高期望、过分保护、过分严厉等,都会使子女产生种种心理问题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 让家长们本着”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教育理念,;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不断完善自身形象对孩子的心理健康的影响等等来关注自己的孩子。才会使孩子们有一个快乐健康的童年。

2、贯彻《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加强心理健康教师专业队伍建设。

每个学校设置专门的心理辅导室,指定专职心理辅导教师并对其进行集中统一培训,逐步实行持证上岗。并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注意教育预防与咨询治疗并重。并切实做好以预防为主,有计划、分层次、系统地对学生、教师乃至家长全方位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普及心理学知识。积极组织心理普查、心理测量、团体活动等灵活多样方式及时发现学生心理问题并进行规范化、科学化的心理辅导与咨询。对心理问题倾向较严重的学生加强关注,配合专业机构及早治疗,使其健康成长。

3、加大对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与社会宣传力度。通过宣传,普遍破除迷信思想,科学对待心理问题,使人们远离迷信,使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得以及时的科学治疗加大对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与社会宣传力度提高对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正确认识,来提高全社会特别是家长和教师对心理学、心理健康知识的重视,使心理学真正早日走进人们的生活。

上一页  [1] [2] 

Tags:

作者:佚名
||Copyright © 2012 jastg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桂ICP备10000602号
网站制作:三人行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