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公文:经济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系大学生散热器有限公司实习报告
- ·下一篇公文:西部志愿服务总结
西部农村金融需求及其现状分析报告
3.农信社在满足农村融资需求方面仍然作用有限。
①农信社只是名义上的金融“合作”组织,在实际经营中,农村信用合作社的官办性质依然存在,从而使其经营经常受到官方的行政干预,没有突出创办时所欲体现的“合作”性质,从而不仅难以履行农村信用合作社为农业和农民服务的宗旨,而且行政干预下的贷款往往最终成为呆帐、坏账,大大恶化了农信社的资产质量
②由于商业化改革,农信社的经营也更加强调贷款质量和回报,其经营的利润导向越来越明显。由于农业活动的比较收益受到人为压低,农村信用合作社实际上也无足够激励向农村经济活动提供贷款,使得真正用于支持农村和农业经济的贷款数量不多。而同时,农村信用合作社都表现出“非农化”特征,或“城市化”特征,直接表现为农村信用合作社网点设置的城镇机制化趋势、资金流向的城市化和从业人员的城镇居民化(盛勇炜2001)。
③农信社所受到的贷款利率和抵押品管制(SeeSection 2.2.1)不利于它向规模小且分散的农户、中小农村私营企业以及乡镇企业提供贷款。④随着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分支机构纷纷撤出县域,农村信用社也试点统一法人、县乡两级法人并试点改组为农村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这必定会加大农信社在向中小农户、中小私营企业以及乡镇企业提供贷款的交易成本。
⑤由于农信社在农村金融市场上处于事实上的垄断地位,缺乏来自外部的良性竞争,因此其改善内部管理、加强金融风险控制的动力不足,这无疑也是农信社资产质量不高、经营效率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
总之,目前我国西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存在网点少、服务品种单一、农村信贷规模小、资金外流严重及农村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等问题,从而使得我国西部农村金融需求及其微观金融成长状况形式严峻、问题突出。
[pages_luzhuba]五、深化农村金融需求及其现状的对策
一、提高西部农村金融服务的覆盖率
目前针对我国西部农村地区的金融现状,政府应加大投入并制定税收优惠、利息补贴等诸多政策来加以扶持,并建立相应的农业保险制度,有效地化解了农业风险,充分保障涉农行业和广大农民的利益,于此同时也可更好的反映出我国“三农问题”的重要性及各国高度重视的态度。再者,需建立以农村合作金融和政策性金融为基础,以私营机构和商业金融为补充的全方位、多层次的农村金融体系。使得农村金融服务面增大、农户和农村企业的贷款获得率和金融服务的满足程度得以提高、确保城乡同步发展、城乡居民收入可以基本等同的“一元化”发展模式。
二、加大涉农资金投入力度以使西部农村资金的良性循环
政府应高度重视城乡和谐发展、积极构建适合我国西部地区特点的农村资金的良性循环机制,采取优惠贷款、财政补贴和农产品价格支持等举措来振兴三农,使得农村经济与金融得到了飞速发展。政府应从外部向合作金融注入了大量资金,以解决三农发展的资金瓶颈,同时应鼓励各金融机构将三农领域作为重要的投资方向,响应国家的农业融资政策。
三、提高西部农村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能力
1、放松国家对西部农村金融体系和金融市场的行政管制,改革利率管理体制,激活西部农村金融的后发优势。
2、对农发行和农业银行的功能进行重新定位,并加强政策性和商业性金融的协调配合,加大扶贫力度,可试行异地开发扶贫、移民开发扶贫和联合开发扶贫等有效方式;加大对西部农村能源、生态农业建设和生态保护的投资力度,夯实农业和农村经济基础,促进西部农牧业、农村经济与金融的可持续发展;支持西部有特色的农牧产品的精加工和深加工项目,积极开拓境外市场,组织蔬菜、水果、花卉、生猪和畜产品的出口,有效增加农牧民收入。
3、逐步解决西部农信社普遍存在的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管理粗放和缺乏激励机制等弊端。
4、大力推进农业政策性保险的发展,在西部农村应该实行基本保障,只选择关系国计民生的种植业、养殖业保险和养老保险等险种,并坚持自愿保险与强制保险相结合,建立农业巨灾风险基金和农业再保险机制,这是改善我国西部农村金融服务的一项基础性的工作。
5、在西部组建各类农业担保机构和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建立农贷担保基金,积极探索实施农具、牲畜、农作物收获权等动产抵押、仓单质押、权益质押等形式,开拓西部农贷担保市场,并允许多种所有制的担保机构并存。
[pages_luzhuba]四.放宽农村金融市场准入制度,构建竞争性的农村金融市场。
要突破农村金融服务供给瓶颈,解除农村供给型金融抑制,就必须正视农村金融需求多样化的现实,并以金融需求为导向,构建竞争性的农村金融市场,营造竞争性金融秩序。引入竞争,放宽农村金融市场的准入制度,适度地发展民间金融,通过各种渠道放宽农村的金融供给。对于民间互助型的借贷不要进行干涉,而对以盈利为目的的民间金融要给予其合法的地位,并进行规范。
五.据农村金融需求的特征,进行多元化的农村正规金融机构改革。
除了放松农村金融市场准入之外,还要根据农村金融的需求特征,对现有的正规农村金融机构进行改革和重组。尤其是注重农村信用社的改革,整合现有农村金融机构的功能,培育多元化的农村金融主体和多层次的金融市场。鼓励农业银行以及各类商业银行积极开展支农业务;允许农村邮政储蓄适当开展贷款业务,建立为农村企业直接融资服务的区域资本市场;鼓励非银行金融机构在农村开展金融业务,培育多元的农村金融主体,促进多种机构的发展和金融技术创新,提高资金配置的竞争效率和规模效益。
六、总结:
缺乏合适有效的金融机构为农村和农民提供金融服务、无法满足后者的融资需求构成了当前农村金融发展的困境,也阻碍了农民收入的增长,同时,西部地区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更存在的突出问题使得西部农村地区的金融需求及微观经济成长方面的问题突出,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七、参考资料:
1、中国青年网——《关于加强西部地区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建设的思考》
2、我国农村金融的需求分析,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研究”课题组,祝丹涛,国研报告2007-01-18
3、马晓河、姜长云:“加快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若干建议”,中国宏观经济信息网
4、农村民间金融的现状及治理,冯道星,《金融理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