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教案|试题|公文|作文|幼教 免费在线的学习网站讲话发言

西部农村金融需求及其现状分析报告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发布时间:2012-03-16 16:03:42

西部农村金融需求及其现状分析报告

西部农村金融需求及其现状分析报告——基于西部农村地区金融需求与微观金融成长的调研

项目编号:2008JJD840192

项目来源:中西部地区农户金融需求与农村微观金融成长研究

主持单位:宁夏大学、西北大学中国西部经济发展研究中心

调查目的:统筹西部农村金融需求及其现状等问题,分析得出结论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调查形式:本次调查主要采用实地考察,入户访谈并填写“中国西部地区农村金融需求与供给调查问卷”,最终整理出有效问卷共计12份(16页/份)。同时,通过向农户了解实际的金融需求等相关情况采集有关信息资料,最终得出结论完成调查报告。

一、 背景及简介:

1.1解决农村“三农”问题(农村、农业和农民)是新一届政府施政的一大重点。“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增加农民收入,实现途径是培育和完善农村要素市场、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保持农业的稳定、持续发展。所有这些都直接或间接依赖于农村金融的发展和支持。

1.2然而我国农村金融的发展存在很大问题,现状不容乐观。 

 首先,农村正规金融市场组织不完善,无法为农村提供较好的金融服务……从1999年开始,全国上千家农村基金会全部关闭;四大国有银行大规模撤并31000多家地县以下基层机构,目前仍在农村开展业务的国有银行分支机构寥寥无几;农村的邮政储蓄只吸收储蓄不发放贷款。因此,现在农村剩下的只有农村信用合作社。但是,由于各种原因(政府干预、管制限制以及历史包袱),整个信用社为“三农”提供的金融服务能力同样非常有限。其次,仅农村正规金融机构无法向农村经济提供足够的金融服务,而且事实上成为农村资金外流的渠道。再者,由于货币管理当局对一切非正规金融持严厉管制的态度,因此民间金融仍然处于初级发育阶段,无法进一步扩展规模和经营网络,从而只能为农村经济和农民提供简单的金融服务,无法充分满足农村经济和农民的融资需求。 

[pages_luzhuba]

二、 前 言:

通过此次入户调研了解到,目前我国西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存在网点少、服务品种单一、农村信贷规模小、资金外流严重及农村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等严重问题,经过5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后20多年的发展,我国农村金融体系逐步成长、趋于完善,从而形成了正规性金融(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以及邮政储蓄)为主导以及非正规金融为补充的金融体系,共同为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服务的格局。受供给型金融等因素的抑制,使得我国农村金融存在着诸多问题,借此提出相应的对策。

三、西部农村金融体系简介:

(一)西部农村正规金融机构:

1.中国农业银行

农业银行于1979年重建,截至2002年末,中国农业银行拥有32个一级分行、5个直属分行,总行还设有一个营业部和3个培训学院。农业银行重建的初衷是为了支持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但事实上农行的业务基本与农业农户并无直接关系,其贷款的绝大部分都投入了国有农业经营机构(如粮食局和供销社)和乡镇工业企业。和其他国有商业银行一样,从20世纪80年代起,中国农业银行就一直进行着商业化改革。

2.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是1994年成立的一家政策性银行,是农村金融体制改革中为实现农村政策性金融与商业相分离的重大措施。农发行的业务也不直接涉及农业农户,它的主要任务是承担国家规定的政策性金融业务并代理财政性支农资金的拨付。

3.农村信用合作社

它是农村正规金融机构中唯一一个与农业农户具有直接业务往来的金融机构,是农村正规金融机构中向农村和农业经济提供金融服务的核心力量。截止到2002年末,我国的农村信用社法人机构为4万家,各项存款1.98万亿人民币,各项贷款1.39万亿人民币,存贷款规模均居全国金融机构第四位。目前,农信社是全国法人机构最多、从业人员最多和城乡分布最为广泛的金融机构。

4.农村邮政储蓄

农村邮政储蓄机构只吸储,再把储蓄资金转存入中央银行,以转存利率与吸储利率差额作为其收益来源,2003年8月后这一资金运行格局有所改变。除邮政储蓄之外的上述其他金融机构均由中国人民银行负责监管,有资格获得中央银行再贷款。

[pages_luzhuba]

(二)西部农村非正规金融机构:

我国的非正规金融包括已关闭的农村信用合作基金会和各种民间金融。农村信用合作基金会是我国为数不多的由农民群众自下而上发起设立的农村金融组织之一,从80年代中期直至90年代后期经历了一段高速发展时期,也积累了不少问题。中央从稳定金融局势出发,于1999年1月国务院发布3号文件,正式宣布全国统一取缔农村合作基金会。

(三)我国西部农村民间金融的主要形式:

1.是无组织无机构的个人借贷和企业融资(如企业相互融资、企业非法集资等)。

2.有组织无机构的各种金融会(如标会、摇会、抬会、合会、呈会),国外称作循环储蓄和信贷协会,属于互助资金性质。

3.政府没有认可的有组织有机构的各种融资形式,如私人钱庄、典当行、基金会等。

四、农村金融需求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现有农村金融组织资源供给不足。

农业发展银行作为政策性银行,并不面向一般涉农企业和农户贷款;农村邮政储蓄机构只能提供储蓄服务而不提供贷款;农业银行虽然有涉农贷款,但主要是面向农村基础设施和农产品加工企业等,很少向农户贷款。1997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确定“各国有商业银行收缩县(及以下)机构,发展中小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基本策略以后,包括农业银行在内的国有商业银行日渐收缩县及县以下机构。在较多的中国农村地区,金融机构单一化、农村金融市场日益垄断化的趋势较为明显。亿万农户和成千上万家农业生产经营企业只能从农村信用社申请贷款。而全国农村信用社只有4万多家法人机构,并且没有形成金融网络,从而使得农村金融领域出现了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局面。可见,造成我国农村资金供给不足的原因之一便是:能够提供信贷服务的金融组织资源短缺。

2.金融机构的城乡布局失衡和区域布局失衡。

目前,我国的金融机构在中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的分布密度较小,城乡布局失衡、区域布局失衡;而同时农业银行设置在乡镇及其乡镇以下的分支机构却被大量撤并。在中西部农村,金融供给主体区域布局失衡现象严重,金融商品供给严重不足,这对于中西部落后地区大多数农村居民和农村企业而言,可以享受到的金融服务仅仅来自农村信用社的垄断性供给。

[1] [2]  下一页

Tags:

作者:佚名
||Copyright © 2012 jastg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桂ICP备10000602号
网站制作:三人行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