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探究外力做功与物体动能变化的关系教案
高一物理探究外力做功与物体动能变化的关系教案
中山纪念中学 物理组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外力对物体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动能。
(2)理解动能定理,知道动能定理的使用条件,会用动能定理进行计算。
(3)会用实验的方法来探究物理定理或规律。
(4)理解动能定理的理论推导过程。
(5)会用动能定理解决力学问题,知道用动能定理解题的规范步骤。
2.过程与方法
(1) 探究外力对物体所做的功与物体动能变化的关系。经历探究的主要环节,通过实验设计、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和处理实验数据,通过分析、比较、归纳得出实验结果,通过理论分析、推导与论证,得到外力做功与物体动能变化的关系,体会科学探究的方法。
(2) 通过理论分析与论证的过程,使学生受到理性思维的训练。
(3) 通过实践与拓展,使学生灵活迁移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通过实验与探究,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实践能力。
(2) 经历讨论与交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述能力和团结协作的学习精神。
(3) 通过实践与拓展,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灵活迁移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教学重点】
实验探究恒力做功与动能变化之间的关系及动能定理。
【教学难点】
结合牛顿第二定律及运动学有关知识推导动能定理。
【教学资源】
多媒体方面有两段录像片段、两张图片、PPT课件;分组用实验器材有电火花打点计时器、重锤、纸带、刻度尺等。
【教学方法】分组实验法、讨论法、讲授法。
【教学过程】
一、 新课引入
通过“嫦娥一号卫星发射”和“悍马火箭发射车发射火箭”两段视频,使同学们意识到外力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动能。外力做正功,则物体的动能增加;外力做负功,则物体的动能减少。于是,不失时机地提出:外力做功W合与物体动能的改变量ΔEk有何大小关系?怎样来探究这两者的大小关系?从而引出这堂课的主题:探究外力做功与物体动能变化的关系。
二、 实验探究
此环节是本次课的重点,首先让大家明白本次探究实验的目的是什么?为了达到目的,应怎样设计实验?实验方案确定之后,再进行选择、组合实验器材。试验的步骤是什么?
试验中的难点是怎样计算重锤的动能,怎样确定重锤的瞬时速度。这又要用到同学们在上学期学到的运动学的知识。通过计算重锤通过两个不同位置时的动能,得到重锤动能的改变量ΔEk,在此过程中,重力做功W=mgh很容易计算,从而同学们通过自己动手计算,来探究W和ΔEk的大小关系。
用幻灯片打出本实验得到的纸带,引导同学们明确怎样处理纸带上的数据,并给出数据记录及处理参考表格。
图1:纸带示意图
SBE SAC SDF TAC TDF
表1:数据记录表格
VB=SAC/TAC VE=SDF/TDF EKB=1/2MVB2 EKE=1/2MVE2 △EK=EKE-EKB WG=mgSBE
表2:数据处理表格
实验数据处理完毕后,引导同学们得出: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W合=△Ek
考虑到影响到实验结果的因素:1、纸带与打点计时器的摩擦,2、空气阻力,制定以下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
实验步骤:(1).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至于着边的铁架台上,将打点计时器与电源连接好。
(2).把重锤连接到纸带上,另一端穿过计时器的限位孔,用手指提起纸带使重锤停靠在打点计时器附近。
(3).先通电源,再松手,让重物带着纸带自由下落。
(4).重复几次,挑选一条点迹最清晰的纸带。
注意事项:(1)两限位孔必须在同一竖直线上,以减少摩擦力
(2)松手时,应使纸带在竖直方向
(3)选距起始点稍远的点开始计算
三、理论分析与论证
通过第二环节的实验,同学们已经得出W=ΔEk,此环节中再运用牛顿第二定律与匀变速直线运动相结合,从理论上证明了W=ΔEk成立(需给出具体的物理情景)。至此,从实践和理论两个方面均证明了W=ΔEk是成立的,为下一个环节总结动能定理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四、 结论
有了实践和理论两方面的支持,现在可以毫不犹豫地给出动能定理,从而本次课的教学目标完成了。
五、 理论应用
【例题】质量为m的重球在距地面高为H处自由下落,打入沙坑的深度h。求沙子对重球的平均阻力f。
六、 课后作业
1. 思考:本实验中,为什么重力做的功会比动能的改变稍大?
2. 作业:教材练习题的第1、2题。
附:本堂课的教学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