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教案|试题|公文|作文|幼教 免费在线的学习网站语文教案人教版一上一年级语文上册复习

部编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含教学反思2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佚名  来源:网络  发布时间:2017-12-22 08:44:01
教案试题公文网WWw.jaSTgW.cOM免费资源教案、试题、公文、作文、幼儿教案、说课稿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竹、牙、几、用、马”5个字。认识2个偏旁。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鸡、小鸭、小狗、小马这四种动物爪子的不同形状以及青蛙冬眠的特点。
教学重点:
认识生字,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具准备:
投影 录象 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一)板书课题。
(二)看到题目,你想到了什么问题?(“小画家”指谁?它们都画了什么?)
二、看录像,激发兴趣
你看到了什么?
三、初读课文
(一)自由读,读准字音。
(二)指名读。注意第五句要读出问的语气。
(三)齐读。
(四)自由读,提出不懂的问题。
三、理解课文
(一)自由读,用横线画出课文写了哪些小画家?
(二)它们都画了什么?
(三)青蛙为什么没参加?(了解“冬眠”)
(四)动物画画和画家画画有什么不同?你是从哪句知道的?
(五)看课后读读连连,做一做。(巩固理解课文)
(六)你还知道什么动物也会在雪地上画画?画出来的是什么画?
(七)背诵课文。
自由背,老师引背,指名背诵,齐背。
 
第二课时
一、背诵课文
二、学习生字
(一)投影出示生字。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二)说记法。自由说,四人小组互说,指名说。
(三)数笔画:用 几 为 竹 牙
加法: 加 洞  群  步 着
多读: 参
(四)扩词。
你想用哪个字组词?重点用“用、洞、参、群”组词。
(五)用“参加”说话。
三、指导书写
几:第一笔是竖撇,写在竖中线的左边,第二笔是横折弯钩,起笔与撇的起笔相连。
用:最后一笔竖要写在竖中线上。
马:第二笔“竖折折钩”的第一个“折”要写在横中线上,最后一笔的“横”要写得长一些。
竹:左边的“竖”不要带“钩”,整个字不要写“分家”了。
牙:第一笔“横”要短一些,第二笔“竖折”的“竖”要短,“横”要长。
四、拓展活动
阅读儿歌《小鱼,你睡在哪里》
   小鱼,你睡在哪里
夜里很黑,夜里很静,
小鱼小鱼,你睡在哪里?
狐狸的脚印通向洞里,
小狗的脚印通向窝里,
松鼠的脚印通向树洞,
老鼠的脚印通向地洞。
河里没有,水里没有,
你地脚印,哪也没有。
黑乎乎的,静悄悄的,
小鱼小鱼,你睡在哪里?
 
 
13乌鸦喝水
                                    
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只、石、多、出、见”5个生字。 
2.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乌鸦是怎样喝到水的,懂得在困难面前要开动脑筋想办法的道理。 
4.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会认、会写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在困难面前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课件。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动画课件激趣,配乐谈话导入。 
    有一只乌鸦在蔚蓝的天空中飞翔,飞呀飞呀,飞了很长时间,口渴了,到处找水喝。它找到水了吗?喝到水了吗?请听课文。 
    配乐动画课件范读。 听了课文,你觉得这只乌鸦怎么样? 
       (通过画面、音乐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投入到学习之中。) 
二、读文识字。 
(一)在读课文的时候,遇到不认识的字,你怎么去解决?     
    (二)自由读课文、认字。 
     (三)出示生字卡片认读并扩词。 
      (四)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检查读书情况。 (引导学生独立去读文、识字,培养读书能力。) 
    三、读文感悟,理解课文。 
     (一)怎样读才能把课文读得有感情呢?自己试着去读一读。    
(二)指名朗读课文,并说出朗读的见解,师生进行探讨。 
     1.第一自然段,要读出“着急”的语气。“到处”要重读,它写出了乌鸦找了好多地方都没有找到水,急得团团转。 
     2.第二自然段的第一句要用“高兴”的语气读,因为乌鸦发现了水。第二句用“着急”的语气读,因为乌鸦喝不着水。“可是”“不多”“又小”要读出转折之意。句尾的“?”表示疑问,读问句时语调要上扬,句末的“呢”要重读。(教师可进行范读,然后学生练读。) 
     3.第三自然段要用“高兴”的语气读,因为乌鸦想出办法来了,心里很高兴。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下一页

来源于:教案试题公文网wwW.JAStGw.CoM免费下载使用

Tags:

作者:佚名
||Copyright © 2012 jastg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桂ICP备17012819号
网站制作:三人行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