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教案|试题|公文|作文|幼教 免费在线的学习网站语文教案人教版一上一年级语文上册复习

部编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含教学反思2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佚名  来源:网络  发布时间:2017-12-22 08:44:01
教案试题公文网WWw.jaSTgW.cOM免费资源教案、试题、公文、作文、幼儿教案、说课稿
八、作业设计
    (一)背诵课文。
九、板书设计
                 6. 比尾巴
       猴子                           长
       兔子                           短
       公鸡                           弯
       鸭子          尾 巴            扁
       松鼠                           好像一把伞
          孔雀                           最好看    
 
 
7.青蛙写诗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长、比、巴、把”4个字。认识2个偏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感受儿童诗的生动形象,在读中通过具体形象的事物认识逗号、句号、省略号。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和朗读。
教学难点:认识逗号、句号、省略号,感悟诗歌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投影片、录像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趣导入
    孩子们快看:我们的黑板变成了一个美丽的荷花池,荷花池里都有什么啊?(荷叶、荷花、小蝌蚪、水泡泡、一串小水珠)这时候,从池塘里跳出一只大青蛙。忽然,天空下起了小雨……(大屏幕显示课文第一自然段)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发展孩子的语言。
    (二)师引读第一自然段,指导学生读出青蛙写诗那种愉悦的心情。
二、初读课文,感知生字词。
(一)教师范读课文,生感知生字词读音。
(二)生自由读课文,感知生字词读音。
    三、检查朗读,创设情境,随文识字。
(一)检查第一小节
    淅沥沥的小雨中,青蛙要作诗了,谁来读第一小节,其他同学认真听。
    (二)教学“串”
    (三)他们都帮了青蛙的什么忙?指名读2、3、4小节。
    (四)学习“要、过、串”
     1.多种方式读:要、 过
     2.加法识记:过
     3.数笔顺识记:串
 
    三、生字回文,与阅读再次结合。
    (一)师出示生字,齐读,检查读。
    (二)放回课文里你们会读吗?自由练读,分段检查读。
四、写字
  (一)完成“号句成串”
    1.引导观察在虚宫格里的位置,和每个字的主笔。
   2.逐一示范书写
   3.生练习写(提醒书写姿势)
  五、小结。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复习巩固汉字
(一)(小青蛙图)学生和青蛙交流,打个招呼。
     1.看图,借助拼音认读生字词语。(出示词字:写诗蝌蚪逗号水泡泡句号一串水珠可以省略号呱给)自读、小组内读、全班汇报读。
   2.去掉拼音,利用卡片开火车读生字。
二、生字回文,整体感知课文。
(一)学习第一小节——创设情境,激发想象,感受雨天的美。
  (二)学习第二——四小节。分角色朗读对话,感悟童趣。 
 1.出示小蝌蚪图片,你们发现什么啦?(通过观察图片理解为什么小蝌蚪能当逗号。识字与认识诗文相结合,同时训练语言)
 2.师请孩子吹泡泡,你们发现什么啦?(水泡泡圆圆的,很像句号;我觉得它不但圆,还透明很漂亮!)通过动手操作理解。
   3.指导分角色朗读课文。比赛读。
   4.多有趣啊!大自然中的事物和我们的生活联系多紧密呀!我们是无处不在的好朋友。师指板书,引领孩子再次有感情地朗诵对话能背的背下来。
  (三)学习第5小节,美读诗文,启迪灵性
  (四)结尾美读升华
   1.再次看图雨天的景色多美呀!小青蛙的朋友们多团结呀!所以小青蛙才能做出这么美的诗,我们再带着这种喜悦的心情读全文。
   2.老师希望有一天能够读到你们写的诗,好不好?
    三、指导书写
雨:独体字,注意四个点的方向一致。
们: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教师范写,生练习。引领孩子按一写二看三对照的方法主动去写好字。
    四、拓展延伸,训练语言。
  多有趣的诗歌呀!快根据课文内容,想想大自然中的事物还有什么可以当逗号、省略号和句号?圆圆的,当句号。一串,当省略号。可以当个小逗号。
五、作业设计
    书写“雨、们”两个生字。
 
  
 8.雨点儿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下一页

来源于:教案试题公文网wwW.JAStGw.CoM免费下载使用

Tags:

作者:佚名
||Copyright © 2012 jastg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桂ICP备17012819号
网站制作:三人行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