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教案|试题|公文|作文|幼教 免费在线的学习网站语文教案人教版一上一年级语文上册复习

部编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含教学反思2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佚名  来源:网络  发布时间:2017-12-22 08:44:01
教案试题公文网WWw.jaSTgW.cOM免费资源教案、试题、公文、作文、幼儿教案、说课稿
 三、练习朗读两段韵文。
 看谁读得又准、又好。指读、男、女读。
 问:在这两段中有两对反义词,你发现了吗?生:大—小,多—少。
 
四、指导书写
    “小“有三画,它的第一笔是竖钩;
    “少”有四画,它的第一笔是竖,不是竖钩。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识字的方法?学会了这些生字吗?学会了哪些反义词?
六、作业设计
我会填一填。
一(   )牛        一(   )猫         一(   )鸭子  
一(   )鸟       
 
                               第二课时
    一、看图
    通过上节课看图,我们看到了什么?一头黄牛、一只小猫、一群鸭子、一只小鸟。这节课让我们继续来学习大小多少,看看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是大的哪些东西是小的呢?
   (一)出示挂图。通过看图引导学生从大小、数量上把看到的东西说出来。如:图上有一个大苹果和一颗小枣。
   (二)老师及时点拨:枣用量词颗来表示?那生活中还有什么能用颗来表示呢?生:一颗种子,一颗纽扣。“许多杏子”可以说成“一堆杏子”。
    二、自学韵文
(一)从刚才的学习中,你们发现了什么?(可以引导学生发现这些事物都可用上适当的量词来介绍。)
(二)看课文中是怎样介绍的。
(三)自读韵文。(采取自己喜欢的方法读)
(四)小组合作学习。(互相质疑,交流成果)
(五)全班交流。
 个别朗读,师生共同点评,指导读出节奏感。
三、拓展运用
说说课后练习“我会说”中的物品,用上量词。
四、写字
 (一)出示要求写的3个字,让学生认读。
 (二)指导书写。
    “牛”有四画;     
“果”有八画;注意第五笔是横。
“鸟”有五画;第四笔叫竖折折钩,反复读加深记忆。
    (三)教师范写,学生练习书写。
(四)巩固练习。
五、作业设计
 书写“牛、果、鸟、”三个生字。
 六、板书设计
 
 
  7.大小多少
 
              一个                    一只
 
              一群        一堆        一颗
         
 
                                    8.小书包
                                           
教学目标:              
1.认识“书、包、尺”等 11个生字,会写“早、书、刀”等5个生字,认识 3个偏旁。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能说说自己的书包里有哪些文具,逐步养成自己整理书包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通过本堂课的学习,愿意在生活中主动识字。写好“早、书”两个字。
教具准备:
    投影 课件 卡片
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猜猜谜语,导入新课。
     (一)教师说谜面,出示多媒体。它是我的好朋友,每个同学全都有,笔墨书本帮我拿,可我还得背它走。(书包)这节课就让我们看看,我们的小书包里都有什么?
(二)出示谜语:像糖不是糖,有长也有方。帮你改错字,它可不怕脏(橡皮)身体直又长,用它量长短。(尺子)像是砖头,不是砖头。有图有字,真有看头。(书)身子细又长,一根直肚肠。嘴尖会写算,越用就越短(铅笔)等。
    (三)及时出示生字卡片,让学生认读生字。橡皮、尺子、作业本、笔袋、铅笔、转笔刀,这几个词语贴到黑板上。
     1.学生试读、教师范读。
 2.学生拼读、指读、小组读、齐读、开火车读。
    (四)巩固读词。
 教师说词语,学生拿出相应的物品。小组之间共同合作,读词语,拿物品。
    二、识记字形
    (一)请记忆字形巧妙的同学当小老师给大家讲一讲。
     包:半包围结构,认识“勹”包字头。数笔画方法记忆:包一共五笔。组词:书包,包子。
 作:左右结构,认识“亻”单人旁。加一加方法记忆:左边单人旁,右边一个乍,合在一起就是作。组词:作业本,作业。
     本:独体字,加一加方法记忆:木加一横就是本。组词:作业本,书本。
     笔:上下结构,认识“竹字头”上面是竹字头,下面是毛,合在一起就是笔。组词:毛笔,铅笔。
     刀:独体字,改一改方法记忆:“力”撇不出头就是刀。组词:转笔刀,菜刀。
 早:上下结构,猜谜语方法记忆:十名同学同学太阳刚刚升起就去上学。这个字就是早。组词:早上,起早。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下一页

来源于:教案试题公文网wwW.JAStGw.CoM免费下载使用

Tags:

作者:佚名
||Copyright © 2012 jastg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桂ICP备17012819号
网站制作:三人行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