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教案|试题|公文|作文|幼教 免费在线的学习网站地理教案八年级地理教案

八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复习提纲填空(商务星球版)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佚名  来源:网络  发布时间:2018-01-16 00:20:17
教案试题公文网WWw.jaSTgW.cOM免费资源教案、试题、公文、作文、幼儿教案、说课稿
3. 我国各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丰富多彩的文化和传统的体育活动。(比如:    族的集体舞(锅庄舞)、藏历年、藏药、藏医;     族的泼水节、孔雀舞、竹楼;     族的长鼓舞、跳板;     族的三月三(歌节)、干栏式木楼;      族的那达慕大会、摔跤和乐器马头琴;哈萨克族的冬不拉;        族的竹竿舞;        族的叼羊;     族的芦笙节;    族的火把节。)
二、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
1.民族分布特点:                ,                、                     。
2.       族的分布遍及全国各地,以东部和中部为集中,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     、    和_______地区。
3.少数民族中回族分布最广泛,         是少数民族种类分布最多的省区。
4. 我国的民族分布特点的好处:
(1)大散居、交错杂居便于促进各民族相互交流,有利于各民族经济发展和文化交融。
(2)小聚居有利于保护少数名族的语言、文字和风俗习惯等。
5.民族政策:各民族一律平等;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一节  地形地势特征
一、地势西高东低
1.我国地势的基本特征:西高东低,大致可分为三级阶梯。
名称 海拔 主要地形类型 主要地形区
第一级阶梯      m以上      、       ____________,                
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分界线:          山脉—         山脉—       山脉
第二级阶梯 1000m--2000m       、         -      盆地、       盆地、      盆地,
_______高原、       高原、      高原
第二阶梯和第三阶梯分界线:          —         —         —          
第三级阶梯       m以下       、       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
 
2.地势对我国的影响:
(1)我国大陆地势西    东   、面向海洋,有利于海上湿润气流深入内陆,形成充沛降水;
(2)我国主要河流自西向东流,沟通东西水上交通。
(3)阶梯交界处水流湍急,       能丰富。
二、地形复杂多样(p24中国地形图)
1.地形特征:地形复杂多样,山地高原面积广大。
2.我国五种地形面积由大到小排列:山地33%,高原26%,盆地19%,平原12%,丘陵10%
3.山区是指山地、丘陵和比较崎岖的高原。我国山区面积广大,占全国总面积的2/3。
三、主要地形区
1.纵横交织的山脉,构成了我国地形的 “骨架”。 
2.我国的主要山脉分布如下:(p26中国主要山脉分布图)
(1)       ——      走向,最西列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中间-列是长白山——武夷山;最东列是台湾山脉。
(2)        -         走向,主要有阿尔泰山,祁连山,小兴安岭等。
(3)         走向,最北列是天山——阴山;中间-列是昆仑山——秦岭;最南列是南岭。
(4)         走向,主要有贺兰山、横断山脉等。
(5)弧形山系,是世界最高山脉         山,其主峰         峰海拔8844.43米,为世界最高山峰,位于中国与尼泊尔交界处。
3.主要地形区
(1)四大高原:          高原(高:地势高峻,雪山连绵)、         高原(平:地形平坦,草场广布)、         高原(破:千沟万壑,黄土广布)、       高原(崎:地形崎岖,石灰岩广布)
(2)四大盆地:              盆地(面积最大)、            盆地(位置最北)、
___________盆地(海拔最高、聚宝盆)、            盆地(自然条件最好、紫色盆地)
(3)三大平原:        平原(面积最大、黑土广布)、        平原(也叫黄淮海平原)、
_____________平原(水乡、鱼米之乡)
(4)三大丘陵: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
(5)引申:塔里木盆地内部的           沙漠,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沙漠。四川盆地西部的____________平原有“天府之国”的美称。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来源于:教案试题公文网wwW.JAStGw.CoM免费下载使用

Tags:

作者:佚名
||Copyright © 2012 jastg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桂ICP备17012819号
网站制作:三人行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