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
教案试题公文网WWw.jaSTgW.cOM免费资源教案、试题、公文、作文、幼儿教案、说课稿
译文:“沙鸥或者齐飞,或者群集,鱼儿有时浮出,有时潜入。”
5.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分析:(1)“而或”其实是两个词,“而”表顺接;“或”作“有时”讲。相同的用法如:“仆常痛诗道崩坏,忽忽愤发,或食缀脯……”(自居易《与元九书》)
(2)“一空”“千里”都是数量词组作谓语,“长烟”“皓月”都是偏正词组作主语,“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是一个工整的对偶句。
(3)“浮光跃金,静影沉璧”,也是对偶句,各又隐含着一个比喻,就是“浮光如跃金,静影似沉璧”,“跃”,不只是“闪动”,更有跃出水面的意思。二阵风吹来,微波涌起,峰尖在日光照耀下像是跳荡着的黄金。上句写水上之景,下旬写水下之景。或说“浮光跃金”,从意思、从工整的对偶上看,应当接“沉影静璧”,“静影沉璧”实在是错综形式。
译文:“有时弥漫的炊烟完全消散,皎洁的月色笼罩千里。浮动的月光,把微波变成跳跃的黄金,静谧的影子,如同沉浸的白玉。”如果是“沉影静璧”,译文或可也是对偶句。
6.居庙堂之高l则忧其民。
分析:(1)假设复句。主语“古仁人”都因承前省。
(2)“庙堂”,一般的解释是,“庙”,宗庙;“堂”,殿堂;“庙堂”指“朝廷?。有人认为“唐宋时期的‘庙堂’决非‘朝廷’的意思”,“是指宰相副宰相议事的地方,因此用来作宰相、副相的代称,既可以代其位,又可以代其人。”
我看“居庙堂之高”可以说成“处在宰相或副相这样的高位”;但也不一定,“古仁人”的官职低于“宰相”或“副相”的也可以说是“居庙堂之高”。又如“庙堂之议,非草茅所当言也。”(《汉书·梅福传》)这“庙堂”是指高官乃至皇帝,不一定只是“宰相”或“副相”。至于“居庙堂之高”,完全可以解成“处在朝廷的高位”,包括做皇帝在内。
译文:“处在朝廷的高位,就关怀他的百姓。”
7.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分析:“先”“后”都是形容词。拙著《文言难句例解》卷一的第134页说“先”“后”的后面省去了介词“于”。又如:“先吴寿梦之鼎。”(《左传·襄公十九年》)“先”的后面也省略了“于”,这句意思是“在吴王寿梦所铸用的鼎前面”。现在说,“先”“后”是形容词增加在动用法,“先天下之忧”“后天下之乐”,就是“在天下之忧先”“在天下之乐后”。又如“窈窕艳城郭”(《孑L雀东南飞》),“艳”也是形容词增加在动用法。“而”,可以译成“就”,后一个“而”用来表示迟,可以译成“才”。两个分句都是连动式,前一个谓语是方式,后一个谓语是行动,方式跟行动之间用“而”字来连接,是用“而”字来划分界限。一说“先天下之忧而忧”是“先天下之忧而后己忧”,陷于随意增字解句,这并不足取。 ’
译文:“在天下人忧愁的前面忧愁,在天下人快乐的后面快乐。”
&微斯人,I吾谁与归?
分析:《文言文的语言分析》(张拱贵、黄岳洲著)说“谁与归”就是“与谁归”,把“与”看成介词,这是根据一般的解释。这里“与”跟“归”都是动词,作“结交”或“称许”讲,《广雅·释估》:“与,许也。”《论语·微子》:“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与”跟“归”两个及物动词同时管一个前置的宾语“谁”。这样,“吾谁与归”就得译成“我称许谁,归宿到谁(的寓居)的地方去呢?”“与”的相同用法又例如:“君不与胜者,而与不胜者。”(《战国策·齐策》)但是,语言是发展的,词性也在发展,“与”产生介词的用法是在西汉,《史记·淮阴侯列传》:“足下与项王有故,何不反汉,与楚连和?”第二个“与”是介词,《岳阳楼记》是宋人作品,把“与”解成介词应该是可取的。又,《文选》张华《杂诗》之二:“佳人不在兹,取此欲谁与?”“与”也是动词,作“给与”讲。五、布置作业
反复朗读课文,加深理解。
第二课时
一、检查自读情况
1.指名学生给下列字注音:(幻灯显示。)
谪(zhe2) 属(同“嘱”zhu3) 淫(yin2) 霏(fei1)
2.朗诵全文。
二、研习新课
1.理解文章层次结构。
下面请同学们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意。
讨论并归纳:共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自然段):记叙了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及作记的缘由,由此生发出一篇之意。
第二部分(2—4自然段):文章主体。写“迁客骚人”或悲或喜的“览物之情”。
第一层(2自然段):写洞庭湖雄伟壮丽的景象并提出“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一问。
第二层(3—4自然段):用两个排比段分别写出“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一明一暗,一喜一悲,形成鲜明对比。
第三部分(5自然段):抒发作者的阔大胸襟和政治抱负。这是全文的核心。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下一页
来源于:教案试题公文网wwW.JAStGw.CoM免费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