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教案:8 静夜思教师用书配套教学教案简短版
- ·下一篇教案:9 夜色教师用书配套教学教案简短版
8 静夜思名师教学设计含配套课件
教案试题公文网WWw.jaSTgW.cOM免费资源教案、试题、公文、作文、幼儿教案、说课稿
出示课件7:
指名领读,正音。
教师布置任务:请一位同学当小老师领读,读对了,大家跟着读,读错了,帮帮他,教他读。教师相机指导读好“床、光、望、乡”的后鼻音。
(4)去掉拼音谁能读好它们?试试看。出示不带拼音的生字。
出示课件8:
指名读、齐读,交流分享识字方法。(如:生活中识字、熟字加偏旁等方法)
(设计意图:教学中充分相信学生,让学生在阅读时找出生字,自读生字,自主识字,体验成功的快乐,培养识字的兴趣。运用自由读、指名读、开火车读等方式巩固识字效果,为阅读扫清了障碍。)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读通句子。
教师过渡:生字宝宝非常淘气,现在它们藏到了课文中,你们还能读准确吗?请大家试试看。
出示课件9:
2.指导朗读,读出诗歌节奏。
教师引导:同学们读古诗,不仅要读准字音,还要读出古诗的节奏。现在老师送给你们一根魔法棒,当你在诗中看到它,就可以稍微停顿一下。自己试着读一读吧。
出示课件10:
(1)学生自由读。
(2)教师范读。
(3)指名读,师生互评。(教师明确评价标准: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出诗句之间的停顿,读出诗歌节奏。)
预设:通过前面的学习,多数学生可以读得一字不差,并且根据分隔符“/”,可以做到合理停顿,读出句子节奏。需要注意的是,“/”帮助学生合理停顿,但不能机械操作,否则,反而束缚了学生的朗读。教师可引导学生借助图画,初步了解诗意,帮助学生读出诗歌节奏。
(4)齐声朗读课文。
(设计意图:先读好字词,再读通句子,便能把诗歌读正确,从而进一步读出诗歌节奏。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让学生人人参与,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识记生字,写字指导。
1.学写生字:思、床、前、光。
(1)学习生字“思”。
①出示田字格中的生字“思”。
出示课件11:
②学生自主识字、读词,教师相机指导。
③提出问题:请仔细观察,分析字形,说说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你怎样写才能把这个字写好?
预设:“田”+“ 心” =“思”,“田”字的竖写在竖中线上。
④教师一边板书:(思),一边总结——书写“思”时要上收下放,注意心字底略宽,其中卧钩是关键笔画,同时还要注意写好三个点的位置。
学生书空、描红、临写,教师巡视相机指导,并提醒学生书写姿势。
(2)学习生字“床”。
①出示田字格中的生字“床”。
出示课件12:
②学生自主识字、读词,教师相机指导。
③教师板书:(床),学生书空、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床:广的点和木的竖都写在竖中线上,广字头的横不宜过长。)
(3)学习生字“前”。
①出示田字格中的生字“前”。
出示课件13:
②学生自主识字、读词,教师相机指导。
③教师一边板书:(前),一边提醒学生书写要点:书写“前”时,要写得上紧下松,下面部分的“月”的一撇要变成一竖。学生书空、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4)学习生字“光”。
①出示田字格中的生字“光”。
出示课件14:
②学生自主识字、读词,教师相机指导。
③教师板书:(光),学生书空、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教师巡视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写字姿势,提示书写顺序和关键笔画的占格,如,上半部分先写中间的竖,再写两边的点和撇。横在横中线起笔,略上扬。竖弯钩紧贴着竖中线起笔。)
2.评选出写字小能手。
(设计意图:教师关注学生写字姿势,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引导学生写好关键笔画,注意笔顺规则和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五、课后作业。
出示课件15:
六、板书设计。
8 静夜思
李白在(安静)的(夜晚)(思念)家乡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会写“低、故、乡”3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想象画面,初步感受诗歌所描绘的景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1.复习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8课,认识了许多字词宝宝,你们还能读正确吗?(识字游戏——摘苹果)
(1)复习生字。
出示课件16:
(2)复习生词。
出示课件17:
2.朗读课文。
3.板书课题:(8静夜思),请学生说一说课题的大概意思。
(设计意图:上课伊始,生动活泼的识字游戏,既调动了学生积极性,又巩固了所学知识,真正实现了让学生“在乐中学”。)
二、朗读课文,入情入境。
1.想象画面,体会思乡之情。
(1)课件出示插图。
出示课件18:
教师引导:同学们,请你们静静地欣赏这幅图。在这样一个安静的夜晚,诗人却难以入眠。月光穿过窗又洒落在窗前,那月光明亮如霜。诗人抬头仰望天上的明月,又低下头看看地上的月光,一股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情感,在他的心里油然而生,于是他写下了这千百年来感动着每一个中国人的著名诗篇《静夜思》。
(2)提出问题:诗人离开家乡,离开亲人,他此时的心情是怎样的?
预设1:作者的心情会很难过。
来源于:教案试题公文网wwW.JAStGw.CoM免费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