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教案:8 静夜思教师用书配套教学教案简短版
- ·下一篇教案:9 夜色教师用书配套教学教案简短版
8 静夜思名师教学设计含配套课件
教案试题公文网WWw.jaSTgW.cOM免费资源教案、试题、公文、作文、幼儿教案、说课稿
预设2:作者这时候会很伤心。
……
(3)教师范读。
学生边听边看着画面,结合教师的讲解,感受诗中之情。
2.朗读课文,感悟诗意。
(1)学习前两句。
①出示古诗一、二句。
出示课件19:
②学生齐声朗读。
提出要求: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注意诗句间合理停顿。
③想画面,说意思。
学生先想象画面,自由说说诗句的意思。
④出示“霜”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诗意。
出示课件20:
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在哪里见过霜?
预设:深秋或冬天,我们可以在玻璃上、田野里看见霜。
教师追问:李白床前到底是月光,还是霜?
预设1:月光。
预设2:霜。
引导学生理解床前洒满的月光好像铺在地上的白霜。顺势理解难懂的字“疑”。
教师小结:“疑”是“好像”的意思,它生动地表达了诗人睡梦初醒,恍惚中将照射在床前的清冷月光看作是铺在地上的白霜。而“霜”字用得更妙,既形容了月光的皎洁,又表达了季节的寒冷。
出示课件21:
⑤同桌相互说一说诗句的意思,只要大致对即可。
⑥学生再次朗读一、二句。
提出要求:朗读时放慢节奏,边读边想象画面。
⑦鼓励学生尝试背诵一、二句。
(2)学习三、四句。
①出示古诗三、四句。
出示课件22:
②学生齐声朗读。
提出要求: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注意诗句间合理停顿。
③想画面,说意思。
学生自由朗读诗句,想象画面,说说诗句意思。
④出示课件,教师通过做动作表演、组成常用词语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举”“思”。
出示课件23:
教师小结:诗人抬起头看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低下头思念家乡。品析“低头”这一动作描绘出诗人完全处于沉思之中,而“思”字又给我们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望着空中的明月,诗人触景生情,想到这正是一家人团聚的时候,而自己却远游在外,远离亲人,不由得心生感慨,思念家乡……
⑤学生齐读三、四句。
提出要求:朗读时,放慢节奏,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⑥鼓励学生尝试背诵三、四句。
(3)指导朗读,读出诗歌韵味。
①出示全文,学生齐读。
出示课件24:
②引导学生发现第一、二、四句的最后一个字都是“ang”韵。
③教师指导:读“光”“霜”“乡”时,字音可以适当延长,指导学生读出诗歌的韵味。
3.熟读成诵。
同学们,现在请你们把自己想象成李白,远离家乡,远离亲人,在一个静静的夜晚,站在窗前望着明月……(生双手合拢放在背后,深情吟诵。)尝试背诵全文。
(设计意图:给学生创设宽松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充分的参与到学习中,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自己说出诗意及诗歌所描绘的画面,激发学生对阅读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
三、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提醒学生保持正确书写姿势。
这节课,我们接着学写本课的三个生字宝宝“低、故、乡”。
出示课件25:
出示生字,学生齐读。
提出问题:我们写字时应保持什么样的姿势呢?
预设:头正、身直、臂开、足安。
2.学写生字“低、故、乡”。
(1)学习生字“低”。
①出示田字格中的生字“低”。
出示课件26:
②布置任务: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找出书写时需要注意的地方。
预设:书写“低”时,左窄右宽,右边最后一笔“点”不能丢掉。
③教师板书:(低),提醒学生书写时注意:“低”右边第二笔是“竖提”,最后一笔是“点”。学生书空。
④学生独立描红、临写。
⑤教师巡视、指导,同时提示写字时的坐姿与执笔姿势。
(2)学习生字“故”。
①出示田字格中的生字“故”。
出示课件27:
②布置任务: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找出书写的时候需要注意的地方。
预设:“故”右边是反文。
③教师板书:(故),提醒学生书写时注意:“故”左右两部分宽窄相等,书写时要注意笔画的穿插,尽量向中间靠拢,避免结构松散。强调反文和折文的区别。学生书空。
④学生独立描红、临写。
⑤教师巡视、指导,同时提示写字时的坐姿与执笔姿势。
(3)学习生字“乡”。
①出示田字格中的生字“乡”。
出示课件28:
②布置任务: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找出书写的时候需要注意的地方。
预设:两个撇折写得大小均匀。
③教师板书:(乡),提醒学生书写时注意:“乡”的两个撇折转折处基本对齐,第一个撇折在竖中线上起笔,第二个撇折略微上扬。学生书空。
④学生独立描红、临写。
⑤教师巡视、指导,同时提示写字时的坐姿与执笔姿势。
3.指生展示书写的生字,生生评价,师生评价。评选出写字达人。
(设计意图:一年级的教学任务是以识字、写字为主,培养学生从结构、主要笔画等方面观察汉字,重点指导难点汉字,从而使学生将汉字写正确、写规范。在写字过程中提醒学生的正确的坐姿与执笔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通过最后的展评环节引导学生学会修改,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到识字和写字的乐趣。)
四、课后作业
来源于:教案试题公文网wwW.JAStGw.CoM免费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