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教案|试题|公文|作文|幼教 免费在线的学习网站教学反思

《山行》《回乡偶书》听课反思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发布时间:2013-06-19 08:09:13
教案试题公文网WWw.jaSTgW.cOM免费资源教案、试题、公文、作文、幼儿教案、说课稿

《山行》《回乡偶书》听课反思
南朗小学 梁丽娟

两次听我校年轻老师敬怡老师讲授古诗《山行》,两次听我校年轻老师温荣娣老师讲授古诗《回乡偶书》,两个年轻人两次的流程和设计有所不同,第二次尤其精彩,下面就以第二次讲授为例,谈谈我个人的听课反思以及一些不成熟的建议。
一、继续落实我校语文科组“随文识字”的理念。两节课,老师把生字的认读和书写、识记融为一体。《回乡偶书》中,温老师用猜字谜的趣味活动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猜字谜吗?(喜欢)那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个象形字,想请大家猜一猜,看看能不能猜出来(出示象形字的课件)
(学生看课件猜出“客”字)
师:对,是“客”字(出示),小朋友们的眼睛真会发现。现在我们一起把这个“客”字请到黑板上的田字格中来(出示“客”的课件)学生跟课件书空。 
《山行》教学中,敬老师用低年级孩子的口吻,以“认识两个生字宝宝”“写写两个生字宝宝”为简洁过渡,指导学生识字、写字,自然,有趣。
两节课,老师真正落实生字的读与写的扎实度,认读不啰嗦,不累赘,书写注重了给足时间,提醒坐姿,注重讲评,有实效。 
    二、坚持古诗教学中的“情境性”。创设情境,开展古诗教学,无论哪个年级都要持之以恒的理念。
    《回乡偶书》中,温老师问同学们:孩子们为什么会笑着问作者呢?我想跟大家一起穿越时空,回到那个场景,我是贺知章,你们会怎么问我呢?会问什么呢?学生发言踊跃,穿越时空的画面仿佛身临其境。
《山行》教学中,敬老师在初次理解诗句时问学生说:“是呀,秋天的景色多美呀!看在这幅图片中,你知道诗人在那儿看到了哪些景色?”深入理解诗句,老师说:“我们再一起来看看这幅图片,石头铺成的小路弯弯曲曲,远远伸向已是深秋时节的山头。山上白云缭绕的地方,隐隐约约可以看见几户人家。谁能用诗句来说一说呢?” 两次的点拨,层次要求不一,但同样是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感悟诗中描绘的美丽景色,生动自然。
三、 凸显本次精品研讨的主题“快乐记诵古诗”。
    1、“读”占鳌头突主题。古诗的朗读贯穿教学的全过程,个人读,小组读,全班读;比赛读,展示读……两节课,书声琅琅,趣味的朗读,没有支离破碎的字词句的的解释理解,而是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升华情感。
2、个性诵读彰个性。古诗的朗读没有统一的标准,学生的个性朗读是最富有创意的。《山行》教学中,敬老师告诉同学们,我们刚才已经理解了诗意,但是没有读出诗的节奏,读出诗韵味。我们现在就一起来找一找读古诗的方法吧!于是,老师先自己用快、慢节奏等多种方式范读古诗,然后告诉学生古诗有很多种读法,可以有节奏地朗读,可以吟诵,可以踏歌,可以表演读……你们喜欢哪一种方法,就用你喜欢的方式来自由读一读。于是,学生情味盎然地自由体会读,接着分享读,完全是竟在快乐中。
3、古诗新唱显快乐。《回乡偶书》教学中,温老师说:“古诗不仅仅是吟诵,还能编成一首动听的歌曲呢!想听吗?现在我就带着小朋友们一起去欣赏一下吧。”《山行》和《回乡偶书》教学中,老师先有意识地让同学们欣赏光碟上同学的演唱,然后全班同学不由自主地跟着唱,还摇头晃脑,情不自禁地拍起掌击起节奏来,这情境,这场面,不就是我们快乐学古诗的最佳体现吗?
    创设情境,让学生轻松地学习理解古诗;古诗新唱,让学生快乐地记诵古诗,凸显学生的主体性,是我们此次精品研究的主旨。虽然只是初次的尝试,但是我们会不断探索,不断改进,力求创新并形成一定的模式。

来源于:教案试题公文网wwW.JAStGw.CoM免费下载使用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12 jastg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桂ICP备17012819号
网站制作:三人行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