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反思:创特色办校之路 展学生自信风采——谈我校创设葫芦丝精品课程
- ·下一篇反思:《雨霖铃》教学反思
2、巩乃斯的马教学反思
2、巩乃斯的马教学反思:
教材分析:
本篇课文作者将对马的描写和自己对生命的思考有机结合起来,非常具有震撼力。观照出马的精神与灵魂,寻找到人生存应具有的自由勃发、酣畅淋漓的生命状态,是人与自然互相激发领悟,融合的最好见证。因此借助于这特定的物来表现这特定的情感,如蜻蜓点水般地处理为课外自读,很是遗憾。在教学过程中本人力图从独特角度切入,运用多媒体手段,设计成一课时的讲读课,调动学生品读课文的积极性,进入另一个广阔的精神世界。另外本单元所选课文均为散文,在这之前已针对文体特征已训练过三篇文章的解读方法,因此分析语言三美及文辞内涵成了本课最为重要的目标了。
学情分析:
我任教的两班,学生阅读主动性很差,感性认识尤为苍白。对于动物是有一番形体认识,至于动物所投射的精神世界,他们是毫无深入认知的兴趣。因此得多费时在品析美文,感受语言三美上,将学生引入这天地的大美之中。
感悟提高,升华美
本课内容主要是围绕如何体会冬夜旷野雪地上纵马狂奔和夏日暴雨下马群奔放这两个场面的语言美及渗入纸背的精神内涵的分析,设计成一课时,以点带面地结束了全文的进一步分析,似乎会仓促些,这其中留给学生也许有很多疑问:作者生活的那是个怎样的时代?“文革”期间知识分子们的命运到底何去何从?那个时代的后遗症给当代社会影响如何?似乎将马的精神在这两个场面中就孤立地单纯地提升到民族这一层面上理解,对一部分感性认识不强的同学的确会难。所以这些时代相关知识的介绍在课外还得再作安排,比如观看“文革”的一些纪录片,感受知青们的压抑生活气息。至于马的精神与民族精神的契合这点,电视剧《汉武帝》《孝庄秘史》《康熙王朝》等大可介绍给学生课外观看,这样会让理解难度降低很多,但事实上能如此置疑的学生也不多,另一部分还属难于启口的。
虽课上安排多种读法,多种析题的方法,能训练到位的学生面积还是不大,这稳定而不扩大的面积,实在遗憾。还有一些是启而不发,引而不动处于迷糊状态下的学生仍是片难以开垦的处女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