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教案|试题|公文|作文|幼教 免费在线的学习网站幼儿教育论文

幼小衔接工作的主要内容的论文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佚名  来源:网络  发布时间:2018-01-11 00:05:25
教案试题公文网WWw.jaSTgW.cOM免费资源教案、试题、公文、作文、幼儿教案、说课稿
      (3)、渐进性原则 
      渐进性是指从幼儿入园之初就开始逐步做衔接工作。儿童某方面的能力和习惯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因 此衔接工作也不可能一朝一夕就可完成。所以要将幼儿入学前应具备的各方面素质分解成不同层次、水平的教育目标,划分到不同阶段的教育中去完成。从某种意义上说,衔接工作在儿童一入园就开始了,整个幼儿教育 时期,都要为儿童入小学和今后的成长做好最基本的全面的素质准备。在学前的最后一年,侧重做好儿童入小学的特殊准备,如通过游戏和绘画等活动培养儿童写字所需要的基本功,熟悉田字格、四线格等。 
      3.从实际出发,找准衔接点 
      由于儿童所处的区域不同(如城市和农村),所受学前教育时间长短和程度不同(有的只接受了学前一年 教育,有的接受了学前三年教育),因此他们入学前所具备的知识、能力和各方面的发展水平不同,因此必须依据上述条件来确定衔接的重点,以点带面,推动衔接工作的全面发展。 
      同时,要把提高儿童的适应能力做为衔接的焦点。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素质教育的逐步实施,幼儿 园和小学在教育环境、设施、教育内容、方法、教育形式、手段等方面不断变化,如果双方还只把外部设施、条件的改变等做为衔接的焦点,则很难达到彼此的协调。这样非但不能解决儿童适应困难的问题,还会使两类 教育失去各自的特点。应该看到,内因是决定性因素,促进儿童在原有基础上向新的阶段发展,是解决衔接的关键所在。虽然初入学儿童都或多或少会有适应困难问题,但即使是在相同的学校环境、班级条件下,不同儿 童对小学生活的适应过程长短不一,困难程度大小各异。其原因就是个体的适应能力不同。所以,双方应从发展和提高儿童自身的内部适应能力入手,解决衔接问题。在课程设置、教材编写和教学方法、手段的选择上要 注意以提高儿童心理素质(而不是以增加知识量)为目的,要加强对儿童的主动性、学习动机和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减少或缩小儿童不适应的过程,使之较顺利地过渡到小学生活。 
      4.考虑外界因素对衔接的影响,重视家长工作 
      幼小衔接并不只是幼儿园和小学的事情,家庭和社会各方面因素都对其产生影响。其中家长的作用尤其不 能忽视。一方面,儿童的生活行为习惯、自理能力、身体素质、学习态度和能力以及社会适应力等都离不开家长态度的影响。同时,由于学前儿童数量逐年减少,多数幼儿园已从超负荷运转到主动去争取生源,家长也从 注重园所数量和服务水平转而注重幼儿园的教学质量。并经常把幼儿园是否教小学所需的知识做为衡量其质量高低的标准,这也是导致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重要因素。因此,幼小双方都应重视做好家长的工作,采取普遍 家访、如召开家长会、举办家长学校和向家长开放幼儿园和学校的活动等方式向家长宣传教育方针和正确的衔接措施,帮助家长学习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使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同步对儿童进行衔接教育,保证衔接工作的 顺利进行。 
 
不可忽视幼小衔接 
 
 
富财
                    
      今年刚上小学的幼儿中,入学时对识字等知识的掌握就已达到一年级教学要求,而这些孩子中很多却在上学后遭遇学习障碍,教育界人士指出,幼儿教育过于偏重知识学习,将贻误孩子一生。(12月9日齐鲁晚报)这是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之间衔接不当造成的,应引起有关方面的注意。
                    
      大家知道,孩子从幼儿园升入小学,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转折点。面对幼儿园与小学在任务期望、学习方式、学习环境、师生关系等多方面的断层问题,怎样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帮助幼儿形成入学前良好的心理品质,良好的生活学习态度与习惯至关重要。
                    
      针对这一幼儿园、家庭、小学都共同关注的问题,我们必须明确学前班与小学是相邻的两个教育阶段,它们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幼儿园的教育(包括学前班)是以游戏为主要形式,学校教育则以正规的课业学习为主要形式,并以严格的学习与作息制度来保证,这种差异在客观上形成了幼小衔接中的坡度。
                    
      从儿童身心发展上看,从学前进入小学是儿童身心发展的过渡期。这个时期的儿童保留了幼儿的某些特征,又拥有学龄期刚刚出现的某些特征。
                    
      因此,我们要根据这些情况和特点,注重科学的幼小衔接。首先,家长、学校和社会要高度重视,要做到科学合理地衔接,特别是家长,且不可犯拔苗助长的错误,如今幼儿教育“小学化”的现象十分普遍,这让很多刚进入小学的孩子无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他们在上课时常常心神不定、注意力不集中,因为课堂上的许多知识他们都学过,学习兴趣大减。如一些幼儿园在安排其课程时,掺进了相当比例的应属小学一年级,甚至二年级的教学内容,其愿望是为幼儿上小学后有个比较好的基础。殊不知,这样做往往会事与愿违,过了头的衔接是有许多危害的。其次要明确幼儿教育的重点不在于知识的学习,而在于孩子行为习惯的养成和性格的塑造。我们知道,理想的幼小衔接应该是二者之间,前后既没有间隙,又没有重叠。从幼儿到小学生,儿童身心发展是具有连续性和阶段性的。把握好了连续性,衔接过程就不会重复停滞;衔接过了头,则会忽视幼儿身心发展的阶段性。从幼儿心理来看,当幼儿不能理解过深、过难的小学学习内容和任务时,他们就会对学习失去兴趣,而学习不好,又会被人认为“不聪明”,进而丧失自信心。从幼儿的长期发展来看,目前还不能证明早期教育引进小学教学内容保证儿童在学校长期获得成功。相反,由于在幼儿园中已经学过了,到小学又接受重复刺激,孩子的学习兴趣会下降,甚至产生厌学情绪。对于一些能力较强的孩子,“炒冷饭”很难使其全神贯注地再学一遍,极易导致其上课分心、走神、做小动作,难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而,幼儿教育在课程设计上要注意教学内容的选择,做到与小学所传授的知识前后既没有间隙,又没有重叠。再者,在具体工作中,要从习惯培养入手,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从激发兴趣入手,引导孩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之顺利完成从幼儿到小学生的角色转换,并为今后一生的学习奠定基础。同时幼儿园与小学应该相互靠拢、相互补充,引导孩子走好幼小衔接的“坡度”。另外,各地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有计划有步骤地调整幼小课程设置,并就其难易程度,做好有效衔接。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来源于:教案试题公文网wwW.JAStGw.CoM免费下载使用

Tags:

作者:佚名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12 jastg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桂ICP备17012819号
网站制作:三人行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