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公文:幼儿园跟班学习心得体会
- ·下一篇公文:幼儿园大班家长会发言稿
如何在公众表达中克服紧张情绪
如何在公众表达中克服紧张情绪
我还是想先重复一下自己上周提出的紧张情绪的来源——未知。人往往对未知的事物或场景有所预测,又因为这种预测的不可靠而有所恐惧,于是,在这种预测与不可知的矛盾中间便产生了紧张情绪。
那么,如何克服紧张情绪似乎就可以归结到如何将这种不可知的概率降到最低,或者说如何增强自己预测的可靠性的问题上来。今天我想谈的第一点就是,认识你自己。我们大概把表达者笼统地分为三类:因生理或心理原因在任何场合都无法流畅表达者;平时表达无障碍,但缺乏公众表达经验者,以及有多次公众表达经历但仍难以摆脱紧张者。
对于第一类表达者我们首先要为他们生理或心理上的缺憾表示遗憾。一个口吃的人或许真的天生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演说家,但这并不妨碍他们在进行公众表达时可以减轻甚至克服自己的紧张情绪。相信很多人都看过本年度奥斯卡最佳影片《国王的演讲》。乔治六世的紧张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来自自己的生活经历在心理上产生的阴影。当他带上耳机朗读《哈姆雷特》时仿佛脱胎换骨。因此,克服心理障碍对这类人似乎尤为重要。既然你知道了自己的缺憾,听众也是清楚的,因此他们并不会太在意你表达的流畅程度。平时的语言训练会给这类表达者更多的信心,使他们敢于表达,而不是羞于表达甚至惧怕表达。在表达内容上,这类表达者应尽量选择自己熟悉的话题,充分准备好自己的讲演稿,将每一句话熟记在心,这也有助于增加他们表达时的信心。
再来看看第二类表达者——平时表达无障碍,但缺乏公众表达经验者。经历对于这类人来说应该是最重要的。平时无障碍的表达应该使他们建立起公众表达的信心。在准备讲稿时,我个人建议他们将重要片段记下来,而不是将全篇一字不差地背下来,这样有助于他们在自己已具备的语言基础上更自然地进行表达。当然,为了避免表达者对环境不适应而产生的紧张感,表达前可以通过“走场”等方式消除环境变化带来的紧张感。
对于第三类表达者,恭喜你们,你们已经具备了公众表达良好的技能。紧张感对你们来说未必是一种负担,有时候甚至是产生灵感的火花。因此,我建议这类表达者在准备讲稿时只列好框架,并按照框架对着镜子进行一次模拟表达。这种方式可以很好地帮助表达者调整表达时的语速、神态等,把镜中的自己当成观众也可以消除部分演讲中的紧张感。
不论对于哪一类表达者,在说稿时听听音乐,甚至手舞足蹈,使自己完全放松应该是都帮助的。将自己置身于一种虚拟的情境中,以一种表演者的身份进行表达,并在正式表达时尽力回忆这种表演的感觉,应该是不错的放松方法。
认识了你自己还必须认识你的表达对象。根据表达对象的年龄、身份、文化背景等因素选择恰当合理的表达方式可以有效增加表达效果的可靠性。因为你对表达对象有了正确的认识,他们也会以你期望的那种方式予以反馈,于是,一种和谐的表达环境就会因为这种双向认识而建立。
不论对于哪一类表达者,更多的练习都是消除紧张感的一种好方式,但也必须意识到,紧张感是无法完全避免的。
那么,既然紧张感无法避免,表达者应该把自己控制在怎样一种紧张程度呢?我个人的建议是,在不影响表达流畅性的情况下,使自己能因这种紧张情绪感到精神、兴奋,而不是茫然。当然,最好的状态,还是要您亲自经历,亲自感受,亲自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