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公文:镇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典型事迹
- ·下一篇公文:村党支部创先争优先进典型事迹材料
社区党支部创先争优活动事迹
精细服务暖人心 构建和谐好家园
——阳头街道阳春社区党支部创先争优活动事迹
阳春社区是福安最早成立的一个社区,由安居小区和鹤祥新城小区组成,现有居民2300多户6000多人。社区党支部党员30名,两委成员8名,年纪轻有激情有干劲。社区连续获得三届 “省级文明社区”、两届“省科普示范社区”称号,先后荣获“省绿化红旗单位”、“全省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达标单位”、“省平安家庭”示范社区和“宁德市党员服务区先进单位”等40多项荣誉称号。
自全市基层党组织创先争优活动部署以来,在市委及阳头街道党工委的指导下,社区党支部学习借鉴“168”党建模式和推行“6321”工作规则,立足社情民意,将创先争优的着力点放在为居民提供精细服务上,依靠上级职能部门、社区内部资源和社会力量的支撑,大力推行共建共管、“六贴近、六服务”、老年人居家服务等做法,全力争创管理服务品牌,扎实构建社区和谐美好大家园。
一、挖掘资源,提高社区协调服务能力
社区党支部深入挖掘社区各项资源,积极改造硬、软环境,提高协调服务能力。一是设立“惠民先锋岗”。依托宁德市党员服务区的优势,组织妇代会、计生协会、老人协会和协管队伍,设立6个“惠民先锋岗”(即社区建设服务岗、社区文明劝导岗、计划生育协管岗、社区治安维护岗、文体服务组织岗、居务公开监督岗),18名党员、社区骨干及志愿者分别担任领岗人,充分发挥社区党员中“能人”的中坚力量作用,涵盖了社区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服务岗位党员陈顺德是卫生所的医生,主动要求到岗,定期开设老年人健康讲座,免费为社区居民提供健康咨询。“惠民先锋岗”的党员好比一股股春风,他们的服务给居民带来丝丝的暖意。二是开展党建共建共管。社区党支部以组建社区党建联席会议为纽带,开辟驻居共建工作新路径,做到今年每个服务项目任务都有具体责任人负责,上联街道挂包部门,并和市直有关单位联动,实现22项年度任务一一挂钩联系,并上墙公开承诺,提高了社区服务公共事务功能。通过上级部门牵线搭桥和自身努力,促使共建工作取得实质性效果。近年来,在社区、社会爱心人士和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共投入63万元,切实为民办实事,如:绿化鹤祥小区公共休闲活动场所,并在今年续建;解决了鹤祥小区部分路段无路灯问题;在安居小区内规划统一停车位和开放地下停车场,缓解了小区长期停车难的问题,为安居小区安装27个“全球眼”监控系统。
二、奉献资源,深化“六贴近、六服务”
党支部针对不同居民群体,通过“两扩建”,将“六贴近、六服务”的内涵精细化。一是在掌握信息、提供服务上“扩建”。 健全服务网络,确保不同居民群体服务全覆盖。建立了居民基本信息档册,成立小区业委会、文明楼院长、老党员老同志队伍和网络QQ群。加深对“六贴近、六服务”对象的了解,变群众上门求助为主动深入居民家中提供上门服务。二是在细化服务内涵上“扩建”。①贴近特困居民,开展最低生活保障服务。及时解决残疾困难户、孤寡老人等特困居民的实际生活困难,为他们提供最低生活保障。②贴近下岗职工,开展再就业服务。针对社区居民下岗人员多,热心为下岗职工牵线搭桥,为66名“40.50”人员办理各类保险、补贴等,组织130多人参加各类技术技能培训,推荐解决社区下岗职工再就业160人,实现本社区下岗职工100%再就业。③贴近困难计生三户,开展生产、生活服务。采取街道、社区联动扶持,为他们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发放小额贴息贷款每户每年5000-10000元不等,连续扶持2-3年,用于支助计生户生产发展方面的资金不足,并适时为已婚育妇提供查环、查孕、查病服务。④贴近民营企业,开展用工信息服务。深入辖区内民营企业,了解用工、信息、培训等需求,提供用工信息80多条,为各类企业介绍推荐所需人才200多人次。⑤贴近社区党员,开展送温暖活动。落实社区党建联席会议制度,把社区党员纳入社区党支部的服务范围,动态记录党员基本信息,建立党员互帮“结对子”活动,对困难党员、老党员进行经常性探望、走访,解决实际生活困难,提高社区党员队伍凝聚力。如:社区困难党员吴奶顺,下岗人员,妻子长期患病,家庭困难,社区支委黄鸿英同志得知后,为其联系企业再就业,并定期上他家走访,送上困难补助金。温暖一位困难党员,影响带动了大家帮扶的热情。⑥贴近信访群众,开展人文关怀服务。主动深入信访居民家中,了解他们的诉求,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为他们提供各种人文关怀服务,从源头疏导和化解矛盾,至今没有出现上访现象。
三、配置资源,提升老年人居家服务水平
老龄化是社会正面临的重大问题,省委、省政府把“居家养老”列为2010年为民办实事项目。社区党支部开展老年人居家养老,目的就是使“老人在家开心,子女在外放心”。
目前,阳春社区60岁以上老人有310人,其中,80周岁以上老年人36人,空巢老人50人,困难户20人,独居老人5人,残疾老人8人。党支部将社区现有资源、可用资源和协商资源进行聚合,开展老年人居家精细化服务。一是建立老年人服务资源信息库,成立居家养老服务站,作为日常居家养老事务的受理、协调和服务平台。二是制订各项工作制度和“邻里互助”、“敬老爱老”等公约,同时加强各个层面的养老知识培训,提高社区为老助老意识和服务能力。三是构筑为老服务五大网络。生活照料和家政服务主要依托便民服务网点和协议商业机构完成;医疗护理和文体教育依靠参与共建的医疗单位、文体机构等会同社区承担;权益保障服务重点解决老年人日常纠纷、侵权维护、婚姻维权等事项。目前,已投入5万多元完善服务设施和开展多项活动。今年中秋节,党支部给社区60岁以上老人发放二盒月饼。有一位80多岁的老人,因为身体原因,平时很少出门,但那天他来到社区党支部办公室领月饼。他说:“二盒月饼不值多少钱,我也不是没有吃过月饼,就是喜欢被人关心、被人想着的感觉。谢谢你们!”老人的肺腑之言给了党支部党员很多的感触,他们说:“我们的服务能给居民带去温暖,那正是我们工作的价值所在。”四是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带动驻区退休党员加入到助老活动中来。现已发展了社区义工、志愿者、专业助老等3支队伍,共45人,形成专业服务和义务服务相结合的服务队伍,使老人们感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现在阳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已通过省级验收,并得到省、宁德市有关领导的肯定。
通过精细化的服务和开展各项活动,加深了社区党员与居民之间的情感沟通,化解了部分居民间的隔阂,拉近了他们的感情,现在社区内充满了歌声、笑声和问候声,展现了邻里和睦的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