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公文:幼儿园六一活动代表家长发言稿
- ·下一篇公文:六一节目园长结束语
大学班导师工作体会:倾注一腔爱 换来满园春
二、在班级管理上下功夫
班导师常规性的工作是跟学校学生管理结合在一起的,或者说是学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具体实施。另一方面作为大一学生工作来说,有别于大二、大三的学生工作,大一学生有一个学习和生活的适应过渡问题,因此班导师要紧密配合学校工作的部署,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予以引导、对生活自理独立能力予以引导、对寝室集体生活行为予以引导、对人身财产安全的防护予以引导、对生活或学习有困难的同学予以帮助、落实常规的学生学籍评选管理执行工作、落实国家贫困生资助工作等等。这些工作的落实,充盈着班导师工作全部,体现在开班会、宿舍走访、跟同学的聊天的这些日常工作行为当中。
我对班导师工作的认识,是在工作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最初,我认为对于大学生不需要天天看着,毕竟已经是大人,能够自己管理自己,同时我对自己能否胜任班导师工作的那种心情是十分的忐忑不安,不知道作为班导师究竟要承担哪些责任和义务,十分的担心学生出意外事故。 于是在我被通知担任班导师工作、学生还没有正式报到之前,我就开始从学习做起,从网上查资料、向周围同事询问、阅读班导师工作手册之类的书籍等等。在后来的实际工作中,我开始注意观察、记录和思考与总结,提炼适合自己、适合大一学生、适合本班学生的班导师工作计划。班导师工作看似琐碎,但实际上是一个整体,是一个系统,这个系统中存在着一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相互关联的核心要素,只有抓住这些核心要素的处理,才能让我们班导师工作做得更有实效、更专业、更出色。
那么,究竟怎样做才能实现班级的管理目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结合其他老师的管理经验和本班的实际情况,在做好班级管理问题上,我努力做好以下几点:
1、凡事从我做起,以良好的风貌带动和影响全班同学,树立良好的班风。
一个班级能否“活”起来,首先要看班导师是否做好了表率,“活”起来了没有。由于班导师的精神面貌对学生具有强烈的示范作用,因而要求班导师要乐观、活泼开朗、充满朝气,充满爱心。在学生面前要做到精神振作、情绪高昂、用语幽默、态度和蔼、风度从容、姿态洒脱。班导师的“活”才能带动整个班“活”起来。班导师要用个人的魅力征服学生,要用自己的热情和朝气去感染学生,无论是服装还是言谈,都会对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在班级工作中,作为班导师,应该以自己的人格启迪学生,以自己的品质熏陶学生,以自己的言行引导学生,以自己的诚心赢得学生,以自己的精神鼓励学生,以自己的知识哺育学生,以自己的智慧塑造学生,以自己的行为影响学生,处处注意"为人师表”。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做好,敢于喊“向我看齐”。因此,我每天第一节课都是提前15分钟进教室,和学生一起早自习,带领学生晨读,解答他们的问题。从不在课堂上做出对学生影响不好的动作,从不说题外话、讽刺的话,无论是课上还是课下,给学生留下的永远是不知疲倦蓬勃向上的印象。无论是院校还是班级组织的活动,我都积极参加,把自己当作是这个集体中的一分子,不搞特殊化。从而增强了班导师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促使整个班级形成强有力学习和战斗集体,团队精神得到了极大的发扬。
2、走进学生当中去,成为他们的朋友。
班导师应该努力成为学生的“精神关怀者”。我们从事的是以心育心、以德育德、以人格育人格的精神劳动。所以,不仅要关心学生的成绩,更要关心他们的情感、情绪。所以,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就显得尤为重要。没有交流,就没有教育,就没有感悟,就没有情感。走进学生,和每一个学生成为朋友,让他们尊重我,喜欢我,理解我。我的一个班级的“班歌”里这样唱道:处处为你用心,一直最有默契,请你相信这份感情值得感激。在班级工作中,从不阴着脸,人为地制造紧张气氛,不要吝啬自己的“小凳子”,我坐,让学生也坐。比起那些生硬的说教,学生更喜欢老师能以她高尚的品质,潜移默化的影响、教育自己。学生不喜欢听一些空洞的说教,不喜欢那些生硬的条条框框。老师的亲和作用远比吆喝、训斥来得轻松,效果也会更好。工作的第一年时,面对不好好学习的学生,我曾一度强烈地批评过学生,搬出一些我自己都不愿听的大道理说给学生听,总是车轱辘话反复说,说多了,自己都觉得没意思。其实学生最渴望的是老师的爱,学生最爱听的是老师鼓励的话语;学生最爱看的是老师微笑的脸。当我体会到这一点是,才发现其实作为一名班导师,就应该这样。因此,再后来的日子里,在我的班级中,每一名学生都在明媚的阳光中追求真知,实现自我,感受成功!我像保护露珠一样,关爱着每一个生命个体的成长。不管是优秀的,还是发展有困难的,不带任何功利色彩。我和学生是朋友,是知己,我们融为一体,互助互爱,共同发展。微微一笑,可以让学生感到老师的鼓励、赞许或是期盼。教师的一双眼睛看不住学生的们几十双眼睛,但是,教师的一颗心可以栓住几十颗学生的心;在微笑的注视下学生充分调动起自己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真正发挥其主体作用。这微笑会像一个个加油站,让学生焕发无穷的动力与热情,帮助学生自信的驰向成功的彼岸。
如今,虽然我已经不再是他们的班导师了,但是他们依然亲切的称呼我“姐姐”,多么简单的称呼,多么让人动心的称呼啊!我觉得没有比这样的称呼更让我感动的了。
3、从细微处入手,体贴关怀每一个学生的生活学习和思想。
班导师不是官,可他肩上的责任却一点也不轻。大到教育教学的大事,小到学生吃喝拉撒的小事,样样都得操心。几年来的工作实践,我体会到一个合格的班导师应该作到“五勤”“六心”。 即“勤观察、勤思考、勤鼓励、勤交流、勤记录”,要有“耐心、热心、信心、爱心、诚心、细心”。在日常教学和生活当中,细心观察学生的行为、情绪表现,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及时鼓励,勤与学生交流、沟通,经常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勤总结,勤记录,勤积累,善于从中发现问题,耐心解答学生的疑问,热心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困难,对后进的同学不抛弃不放弃,帮助他们树立信心,让学生门感受到你的诚心,感受到你的关怀。我经常会用手机短信,告知我对他们的“观察”情况。课堂上有的学生睡觉了,我在下课以后会发短信问他“生病了吗?身体不舒服吗?你很坚强,加油!”等等。现在,网络流行,我也赶着时髦自己开始了自己的网上主页。多亏网络的发达,也让我能够从另一个渠道充分了解学生的思想和生活,知道他们每天都是什么心情,知道他们每天除了上课还做些什么。这使我的班导师工作开展得顺利而有成效。
班导师常规性的工作是跟学校学生管理结合在一起的,或者说是学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具体实施。另一方面作为大一学生工作来说,有别于大二、大三的学生工作,大一学生有一个学习和生活的适应过渡问题,因此班导师要紧密配合学校工作的部署,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予以引导、对生活自理独立能力予以引导、对寝室集体生活行为予以引导、对人身财产安全的防护予以引导、对生活或学习有困难的同学予以帮助、落实常规的学生学籍评选管理执行工作、落实国家贫困生资助工作等等。这些工作的落实,充盈着班导师工作全部,体现在开班会、宿舍走访、跟同学的聊天的这些日常工作行为当中。
我对班导师工作的认识,是在工作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最初,我认为对于大学生不需要天天看着,毕竟已经是大人,能够自己管理自己,同时我对自己能否胜任班导师工作的那种心情是十分的忐忑不安,不知道作为班导师究竟要承担哪些责任和义务,十分的担心学生出意外事故。 于是在我被通知担任班导师工作、学生还没有正式报到之前,我就开始从学习做起,从网上查资料、向周围同事询问、阅读班导师工作手册之类的书籍等等。在后来的实际工作中,我开始注意观察、记录和思考与总结,提炼适合自己、适合大一学生、适合本班学生的班导师工作计划。班导师工作看似琐碎,但实际上是一个整体,是一个系统,这个系统中存在着一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相互关联的核心要素,只有抓住这些核心要素的处理,才能让我们班导师工作做得更有实效、更专业、更出色。
那么,究竟怎样做才能实现班级的管理目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结合其他老师的管理经验和本班的实际情况,在做好班级管理问题上,我努力做好以下几点:
1、凡事从我做起,以良好的风貌带动和影响全班同学,树立良好的班风。
一个班级能否“活”起来,首先要看班导师是否做好了表率,“活”起来了没有。由于班导师的精神面貌对学生具有强烈的示范作用,因而要求班导师要乐观、活泼开朗、充满朝气,充满爱心。在学生面前要做到精神振作、情绪高昂、用语幽默、态度和蔼、风度从容、姿态洒脱。班导师的“活”才能带动整个班“活”起来。班导师要用个人的魅力征服学生,要用自己的热情和朝气去感染学生,无论是服装还是言谈,都会对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在班级工作中,作为班导师,应该以自己的人格启迪学生,以自己的品质熏陶学生,以自己的言行引导学生,以自己的诚心赢得学生,以自己的精神鼓励学生,以自己的知识哺育学生,以自己的智慧塑造学生,以自己的行为影响学生,处处注意"为人师表”。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做好,敢于喊“向我看齐”。因此,我每天第一节课都是提前15分钟进教室,和学生一起早自习,带领学生晨读,解答他们的问题。从不在课堂上做出对学生影响不好的动作,从不说题外话、讽刺的话,无论是课上还是课下,给学生留下的永远是不知疲倦蓬勃向上的印象。无论是院校还是班级组织的活动,我都积极参加,把自己当作是这个集体中的一分子,不搞特殊化。从而增强了班导师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促使整个班级形成强有力学习和战斗集体,团队精神得到了极大的发扬。
2、走进学生当中去,成为他们的朋友。
班导师应该努力成为学生的“精神关怀者”。我们从事的是以心育心、以德育德、以人格育人格的精神劳动。所以,不仅要关心学生的成绩,更要关心他们的情感、情绪。所以,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就显得尤为重要。没有交流,就没有教育,就没有感悟,就没有情感。走进学生,和每一个学生成为朋友,让他们尊重我,喜欢我,理解我。我的一个班级的“班歌”里这样唱道:处处为你用心,一直最有默契,请你相信这份感情值得感激。在班级工作中,从不阴着脸,人为地制造紧张气氛,不要吝啬自己的“小凳子”,我坐,让学生也坐。比起那些生硬的说教,学生更喜欢老师能以她高尚的品质,潜移默化的影响、教育自己。学生不喜欢听一些空洞的说教,不喜欢那些生硬的条条框框。老师的亲和作用远比吆喝、训斥来得轻松,效果也会更好。工作的第一年时,面对不好好学习的学生,我曾一度强烈地批评过学生,搬出一些我自己都不愿听的大道理说给学生听,总是车轱辘话反复说,说多了,自己都觉得没意思。其实学生最渴望的是老师的爱,学生最爱听的是老师鼓励的话语;学生最爱看的是老师微笑的脸。当我体会到这一点是,才发现其实作为一名班导师,就应该这样。因此,再后来的日子里,在我的班级中,每一名学生都在明媚的阳光中追求真知,实现自我,感受成功!我像保护露珠一样,关爱着每一个生命个体的成长。不管是优秀的,还是发展有困难的,不带任何功利色彩。我和学生是朋友,是知己,我们融为一体,互助互爱,共同发展。微微一笑,可以让学生感到老师的鼓励、赞许或是期盼。教师的一双眼睛看不住学生的们几十双眼睛,但是,教师的一颗心可以栓住几十颗学生的心;在微笑的注视下学生充分调动起自己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真正发挥其主体作用。这微笑会像一个个加油站,让学生焕发无穷的动力与热情,帮助学生自信的驰向成功的彼岸。
如今,虽然我已经不再是他们的班导师了,但是他们依然亲切的称呼我“姐姐”,多么简单的称呼,多么让人动心的称呼啊!我觉得没有比这样的称呼更让我感动的了。
3、从细微处入手,体贴关怀每一个学生的生活学习和思想。
班导师不是官,可他肩上的责任却一点也不轻。大到教育教学的大事,小到学生吃喝拉撒的小事,样样都得操心。几年来的工作实践,我体会到一个合格的班导师应该作到“五勤”“六心”。 即“勤观察、勤思考、勤鼓励、勤交流、勤记录”,要有“耐心、热心、信心、爱心、诚心、细心”。在日常教学和生活当中,细心观察学生的行为、情绪表现,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及时鼓励,勤与学生交流、沟通,经常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勤总结,勤记录,勤积累,善于从中发现问题,耐心解答学生的疑问,热心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困难,对后进的同学不抛弃不放弃,帮助他们树立信心,让学生门感受到你的诚心,感受到你的关怀。我经常会用手机短信,告知我对他们的“观察”情况。课堂上有的学生睡觉了,我在下课以后会发短信问他“生病了吗?身体不舒服吗?你很坚强,加油!”等等。现在,网络流行,我也赶着时髦自己开始了自己的网上主页。多亏网络的发达,也让我能够从另一个渠道充分了解学生的思想和生活,知道他们每天都是什么心情,知道他们每天除了上课还做些什么。这使我的班导师工作开展得顺利而有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