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公文:幼儿园六一活动代表家长发言稿
- ·下一篇公文:六一节目园长结束语
大学班导师工作体会:倾注一腔爱 换来满园春
大学班导师工作体会:倾注一腔爱 换来满园春
我原是大外日语学院研究生,2007年毕业留校并在软件学院担任教学工作。工作伊始,领导就安排我担任了班导师。从一个大学生到当一个大学老师,而且还是班导师,角色发生了转换,其任务和责任亦随之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如何在新的工作岗上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完成党和人民交给自己的工作重任,做一名出色的人民教师,不辜负组织上和学生们乃至学生家长对自己的期望,这是我经常思考的问题也是必须用实际行动做出完美答案的问题。
四年多的工作实践,在不断变化的教学过程中,在学院领导和同事们的帮助下,并通过自己的努力,逐渐摸索到当好一个班导师的工作方法,初步掌握了教学和班级管理的要领和规律,也尝到了取得工作成绩时的兴奋和得到同学信任时的喜悦,更加坚定了做好本职工作的信心和信念。总结起来,我的体会就是:奉献一片爱心,下好三个“功夫”。即“在教学上下功夫,在班级管理上下功夫,在思想工作上下功夫”。
一、在教学上下功夫
“腹有诗书气自华”。我觉得,一个老师要想得到学生们的认可和尊重,除了老师的品德和人格以外,还有一个特别重要的方面就是这个老师的自身素质和教学水平的高低。很难想象,一个水平低下,素质很差的老师会得到同学们的支持和拥戴的。学生们来到学校,首要的任务是学习知识,掌握技能,增强本领,为将来的发展奠定有力的基础。古语有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就是说,作为一个老师,要把自己全部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使之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才。这也是一个老师的根本职责所在。因此,我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抓好:
一是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不断用新的知识充实和丰富自己的头脑,做一个合格的“传道,授业,解惑”人。有一句话说的好,要想给别人一杯水,首先自己要有一桶水。一个老师,必须像一部百科全书一样,无论学生从你那里汲取多少知识,汲取什么样的知识,你都可以满足他,才无愧于老师的称号。小时候常听奶奶念一首儿歌“一个老师本姓王,晃晃荡荡上讲堂,加减乘除全不会,瞪着两眼矁房梁”。这样的老师,我是绝不会做的。为了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我除了经常阅读有关报刊,资料,学习专业知识外,还抽出一定的时间听教研室其他教师的讲课,扩大自己的知识层面,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对于日语教学方面的杂志,更是手不释卷,孜孜以求,有时候为了探讨一个问题,我常常学习到深夜,直到弄懂为止。2010年,我又报考了日语博士,并去日本( )学院进修,进一步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正是因为有了这些丰厚的专业知识底蕴,我才能在教学中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二是引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外语教学本来就是一件很枯燥的事情,不是背单词,就是记句子,简单的教学方式,很难激起同学们的学习兴趣,更不要说是学习的积极性了。作为一个班导师,应该根据学习的特点,结合教学任务,给学生们一个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和空间,并为他们提供一个宽松的环境,让学生们自己“会学,会求知,会探索,会思考,会辨别”,用兴趣和热情点燃他们寻求学习的强大内驱力。在教学中,我注意吸取其他老师的经验,总结自己的教训,针对不同层面不同成绩学生的实际特点,因材施教,将知识性和趣味性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学中把学生口语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学重点,通过做课前报告、课堂训练、师生互相交流等方法,培养学生动口的习惯,充分贯彻了听说领先的教学思想。学生们对日本的文化特别喜欢,于是我给学生讲解日本文化方面的知识,以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兴趣。在教学中,我还努力做到还学生提问的权力,让学生敢问、善问;还学生课堂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角;还学生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还学生想象的自由,让他们在自己的思绪世界遨游。使得学生在紧张愉快的学习气氛中,不断地增加自己的知识,提高学习成绩。
三是正确施教,让学生从学习的“奴隶”变成学习的主人。大学生毕竟也是学生,虽然脱离了初中高中时期学生的稚气,但是仍然具有孩子的心理和天性。所以,尊重和和满足学生的愿望是教育的前提。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去考虑我们的教育,相信他们的能力,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教育创造性本质才会释放异彩。学生的“行”与“不行”,老师起着关键的作用。一滩软泥,怎么也扶不起来,雕塑家想出了办法:用竹、木、铁丝之类做好“骨架”,然后在外面敷泥,便做出了栩栩如生的人虫鸟兽。作为老师在教学之时也要学会做“骨架”—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和坚强的信念。老师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从“不行”中发现“行”,帮助孩子找回自我,发现自己最行、最值得骄傲和与众不同的长处。从而变“要我学习”为“我要学习”。
教学中,我发现了一些对学习日语失去兴趣,什么都无所谓的孩子,为了“挽救”他们,我主动找他们谈话,通过谈话,让他们找到自己身上的发光点,让他们对自己的未来充满希望,鼓励他们努力学习。软件学院的学生们除了学习日语还要学习软件方面的知识,有一部分学生就是对学习日语提不起精神,反而在理科的学习上自有一套心得。身为日语教师,当然希望自己的学生日语学得好,但是,我发现越是强迫他们,学习效果反而不理想。于是,我就在日语教学中加入与理科知识有关的内容,比如教给学生用日语说一些理科的专有名词等,那些最开始没有反应的同学渐渐也加入到我的教学中来,从中学习对自己有用的知识,久而久之越学越想学,也就对日语开始关心起来了。
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教师对学生发展的可能性期待的内心体验,它能唤起学生心理上的强烈需求。只有当学生感受到教师真诚的期望时,才会倾向于接近教师,才会主动地去接受、理解教师的期望,并把这种期望内化为学习上的驱动力,产生努力实现教师期望的行为活动。 而我所要做的,就是在充分了解的基础上,设身处地地理解学生的心理,倾注真情,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帮助学生解疙瘩、释疑团、除心病、壮胆子、树信心,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把课堂变成学生们可以驰骋的疆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