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公文:农村音乐骨干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 ·下一篇公文:党务公开实施方案
教学校长培训体会:教师的功业精于勤勉
教学校长培训体会:教师的功业精于勤勉
今天的培训,聆听了两位著名的专家级校长的报告,一位是翔宇教育集团总校卢志文校长,另一位是丹阳华南实验学校王文忠校长。两位校长的报告都是立足本校实际,直面教育教学管理中遇到的现实问题,即谈了他们各自对教育教学的信念和理解,又以许多典型的案例深入浅出地让我们领会他们的管理策略和行动智慧。他们一个站高望远、语重心长,让人听了振聋发聩却笑意连连;一个洞悉巨细、如数家珍,让人听了心悦诚服并深刻共鸣。他们来自基层,说的是真话,讲的是真事,好像就在我们身边,又激发我们不断反思。
他们的开场都那么谦虚:来到省会南京、大区鼓楼,站在教育的高地,心里颇为紧张。但是,听着报告,台下的我们逐渐开始紧张了——无论教育观念还是教育机制,或是教育质量,我们南京的学校、鼓楼的学校与之相比,都有一定的距离。
今天最明显的距离,就是两位校长的讲台和我们学员听课讲桌之间的距离。
就拿最基层的教学校长来说吧,我们常常思考吗?
教育是什么?
学校干什么?
教学是任务吗?
教师是专业吗?
怎么评价教师?
学校具体的教学策略是什么?
课堂的价值有哪些?
现代教育的趋势是怎样?
我们的岗位是为什么?
我们的教学和管理为教师的成功做了哪些事?
老师、学生、家长对我们怎么看?
…………
[pages_luzhuba]最让我深思的一个观点:“教育还是一种服务”,这是多少年前就听说过的,我自己也思考过的,但是,真正能将它落实到平时的教育教学行动中,并不是那么容易。但是,我们认为的不容易,为什么卢校长就能将它变为实际的学校规章和教学行为呢?看来,还是我们没有真正地努力。
我想,包括我在内的我们可能点点滴滴都会有过思考,甚至也一样在某些方面取得或多或少的成就。但是,比较给我们作报告的两位校长,我们所想的可能就很零散了。自己常常疲于事务,好像无暇思考,少有会主动地投入精力将自己对教育教学的思考和理解进行系统化,并积极地付诸实践去探索和检验。所以,表面上确实做了很多的事情,但对于学校和教师发展而言,有多少是有所突破,有多少是小有建树?两位校长比我们要忙多了,为什么还能时时思考、身体力行呢?这是距离啊!
再比如两位校长讲教学理念时,都讲到了质量考核和考试应对,但都是站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样的大格局思想里面来谈,都坚决反对知识本位、分数本位的狭隘做法,在维护学生全面素质提升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业水平。在这一点上,作为地方学校的他们思考得更为实际和着眼长远,而我们一些学校到今天还停留在离开卷山题海、作业补课就觉得教学没了魂的原始积累的状态。这个距离,真不仅是中考、高考升学率上的数字距离!
教育是有规律的,教育是要遵循规律的。但是,这些规律不会天上掉下来,而你和你的学校所需要的那些规律更不会是从一两场讲座报告会的资料里跳出来。它们需要我们沉下身来、沉下心来切身感受自己的学校和自己的教学,切实体会教育教学中的各种矛盾和冲突,并不断向理论学习、向同行学习、向老师们学习、向学生和家长学习,去发现和认识,去追问和理解,去尝试和总结……这样的路会很漫长,也一定很辛苦,但是,它值得期待、值得追寻。我想,那两位校长没有说,但一定是经历了这么一个不断升华的过程。
教育事业说到底靠教师,而教师包括我们教学校长自己,都必须增强教育责任意识,不断更新观念、提高水平,才能为学生为社会提供优质的教育教学服务,教书育人,才能更好地建功立业。
学校的教育是一件长期是事业,也许今天我们觉得自己已经做了很多,做得还可以。但是,比较比较,我们还有很多的路要走,还有很的事要做。唐代的韩愈说“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这句话也是鼓励我们从事教育的人们要勤勉,努力做出一番事业来。
真的很感谢几位给我们培训的专家,让我们有了很大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