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教案|试题|公文|作文|幼教 免费在线的学习网站讲话发言

支教活动语文科组总结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发布时间:2012-03-16 16:03:42

支教活动语文科组总结

11天,不算长,但认真反思11天以来的学习与实践,确也颇有一番感慨,下面就大概作一个总结。
首先,理论与实践还是有很大的距离。在支教之前,我们已经学习了相关的语文教学与课程理论,也进行了微格试讲训练。微格提供了一个比较正式的教学平台,但是缺少了作为教学主体的真真正正的学生。而在课堂中,我们面对的是一群有着自己个性与思维的学生,他们会提出质疑,而且他们的反应不是像我们在微格中能预见的,甚至他们的回答会远远超出你预想中的包括正确或者错误的回答,这时就需要老师随机应变,并且要求老师及时给予一种评价。特别是语文,它不像数学、物理那样有比较标准的答案,往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只要自圆其说就行了。所以这次的支教活动锻炼了教师的课堂反应能力,大大提高了教师的实战教学能力。
其次,语文教学关键还是要回到文本上。教师对文本把握程度的高低直接影响了教学的质量。这次支教活动反映出来最大的不足是老师对文本内容不熟悉,对文本的解读过于肤浅,以至于在教学中满足不了学生的学习需求。举我自身的例子来说,在《孔乙己》一文中,由于我自己对文章的写作背景不够了解,“吃”不透文章的主题,所以在讲课的时候不够自信,讲得含含糊糊的,东拉一句,西扯一句,结果整个教学过程一团乱。老师对课文都没把握,更不用提教学生了,所以归根结底,老师在备课的时候一定要踏踏实实地去研读文本,而且不能单单停留在该文本上,与这个文本有相的知识和背景,老师都要非常熟悉,并要学会加以引伸。另外,对一篇课文内容的取舍不要舍不得,要突出重点。有些老师总害怕学生不明白,于是唠唠叨叨地把整篇课文里里外外都讲了。这样的课堂,老师讲得很累,学生听得也很闷。其实,我们只要抓住文体特点,结合那个单元的学习重点,那篇文章的重点就出来了。例如《孔乙己》是一篇小说,结合到小说的三要素和单元重点,我们要着重从分析孔乙己的人物形象入手去揭示小说的主题思想。总之,无论是抓重点,还是对教学进行创新,最基本的一点首先是教师要熟读文本,理解文本,充分驾驭文本。
第三,教师要时刻提醒自己,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老师只是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老师要运用一切办法调动每一位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参与到你所设计的教学过程中去。语文是文字比较多的科目,本来就有点闷,如果整节课下来都是老师在自导自演,那也难怪学生在下面见“周公”了。首先,老师要相信学生,敢于让学生说,允许学生犯错。其实有时候学生比老师还聪明,他们的一些想法是比较独到精辟的,老师只要在适当的时候加以引导就行了,所以课堂上老师不必制定条条框框,要敢于放手让学生自己“说”。其次,要创造机会让学生“说”,在支教中,我们也发现了,其实最大的问题不是我们不让学生说,而是他们不肯说。我觉得关键是要营造一个没有压力、轻松的学习环境。我们都有这样的感觉,课堂下,学生都非常活跃,跟老师也什么都说,但一到课堂上他们就个个都沉默,不敢说或者羞于表达。这就要靠老师自己如何设法让他们像平时一样敢于说出自己的看法了。举一个例子来说,文言文的教学,老师一般是串讲加分析,老师一句句地来翻译,或者“开火车”,让学生轮着下去一句句地翻译。我记得,我读高中的时候,我的语文老师也是这样做的,那时我马上算好哪一句轮到我,然后只看那一句,就“神游”去了。其实,同样是串讲加分析,老师可以把主动权充分交给学生。在讲《鱼我所欲也》一文时,我发觉我们班的学生程度比较高,很多时候我还没问,他们就已经翻译出来了。所以我想,既然如此,我不如全部让学生自己来讲。于是,我把全班学生的名字连同我自己的名字都放进一个盒子里,以抽签的形式来决定谁当小老师,抽到的学生就要告诉大家你认为这一句话的重点词语是哪些,怎样翻译,考试要注意什么,老师则根据学生的讲解查漏补缺。这样一来,每个学生都有被抽到的机会,他们也就不敢不集中精神听课了,而且整个课堂气氛也活跃起来了。
第四,我想强调的是语文的人文性。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工具性主要着眼于培养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和语言运用能力,而人文性主要侧重对学生思想感情的熏陶。在教学中,我们最容易忽略的是语文的人文性。我觉得语文与其他科目最大的不同,是语文教学尤其要凸显一种人文关怀,要通过文本的教学让学生领悟其中的思想感情,给予学生一种积极人生观的影响,教给他们为人处事的道理。关于语文的人文性,我只是按自己的理解作了一种通俗的理解,其实人文性的内涵远远不止这些。在这短短的11天里,我们能教给学生的知识是非常有限的,我很注重以身作则,带给他们思想的影响。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会穿插自己的见闻和经历,给他们讲一些生活实例,并意图借此教给他们一些为人处事的道理。例如在《白杨礼赞》一文中,作者借白杨树笔直、朴质、坚强不屈的特点去象征了新中国历史的精神和意志。在讲到白杨树的内在美时,我插入了生活的例子,并结合了自己的座右铭“漂亮是外在的,美丽是内在的,我可以不漂亮,但我一定要美丽”,告诉他们一个人最重要的是内在美,最重要的是要有善良、真诚等等内在品质。这些内容的插入虽然跟课文没有必然的联系,但我觉得这是非常有必要的。另外,语文教学要关注学生的思想,特别是对于初中生,他们许多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都从这个时期开始,而这个时期的学生叛逆心理比较强,老师在教学中特别要注意到这一点。听说过这样一则例子,一名学生比较内向,早有轻生念头,并多次在周记中流露出来,但老师一直没注意到,最后这位学生自杀了。如果这位老师认真评改作业,如果这位老师及时给予一些开导,我想,这种悲剧是可以避免的。语文特有的人文性,其实也体现在语文这个学科的特殊性上,它很容易通过文字表达传达出学生的思想。在支教中,我们组织学生看了一场关于禁毒的影片,并要求学生写心得体会。我很认真地修改了学生的心得,同时也发现,其实写作能提供一个师生交流的平台。通过评语,老师可以就写作中透露出来的思想作一些引导和点评。在以后的语文教学中,如果有可能,我一定会要求学生写周记,可以让学生写自己一周来发生的开心或者难过的事,老师在周记的评改中一定要用心,可以充当一个朋友的身份去倾听、分享学生的心事,并在周记中与学生进行交流。
总之,只要我们老师多站在学生的角度和立场上想,放下架子,真真正正融入到学生中去,我想,语文教学是一件很轻松、很有意义的事。

Tags:

作者:佚名
||Copyright © 2012 jastg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桂ICP备10000602号
网站制作:三人行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