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乌审旗教研中心工作总结
2011年乌审旗教研中心工作总结
2011年,在旗教育局领导的高度重视和领导下,我中心着力落实市、旗教研工作计划,紧紧围绕扎扎实实落实“135工程”这条主线,为实现教育科研持续、优质、和谐的发展,开展了一系列的教学教研活动,较好地完成了教研中心的工作。
一、实施名师梯队建设工程,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一是构建名师梯队。2011年5月对2010年名师梯队培养对象进行了考核与验收及2011年名师梯队各梯次培养对象的评选与认定工作。并在考核认定达标教师的基础上,评选出5名乌审名师、20名学科带头人、80名骨干教师培养对象,建立起了优秀教师层次化成长的培养体系。二是强化名师辐射,根据《乌审旗名师梯队建设工程培养对象管理办法》,我旗采取统一组织、集中培训、自我提升、高级研修、在岗实践等方式对培养对象进行培养,其中尤其突出发挥各梯次培养对象的辐射带动作用,定期选派骨干教师送教下乡,承担培训或示范课任务,并以“青蓝结对”工程为载体,让青年教师和骨干教师互相促进、互相提高。三是规范名师考核。依据《乌审旗名师梯队建设工程培养对象年度考核细则》,由旗教育局对培养对象进行年度考核,考核按政治素养、业务能力、研修提高、科研引领、示范辐射、社会影响等六大版块十五条细则进行。通过考核,我们要求所有培养对象既能在平时的工作中充分发挥自身的示范与引领作用,又要厚积薄发,向更高一层的台阶迈进。同时,按照“规范认定、权责统一、奖惩并举、能进能出”的动态管理机制,年度考核不合格者,取消其培养资格,连续三年考核合格者,正式认定为相应梯次荣誉称号。四是关心名师生活。我旗先后出台多项措施为名师成长提供有力的支持:经费上,除每年发放学术津贴外,还对名师梯队培养对象著书立说、课题研究等给予专项经费支持。我们要求学校充分尊重名师,真诚关心名师,切实解决他们在工作、研修、生活等方面的后顾之忧,使他们时刻感受到集体的温暖,体验到教师职业的幸福感与成就感。名师梯队建设工程的实施,大大推动了我旗教师队伍建设的进程,塑造了一个勇于追求,乐于奉献的优秀教师群体。
二、教育教学课题建设工程,不断提升学校办学的智力支持
1、建立全旗教育精品课题库,统筹规划、动态管理全旗中小学、幼儿园的课题研究工作,为提供有效服务、交流先进经验、共享研究成果、提升研究水平奠定基础。一是加强对学校课题研究的指导,举办了全旗课题研究专题培训,提升中小学教科研负责人的课题研究工作管理和研究的能力;二是引导学校和教师做到教科研与教育教学相结合,通过课题研究真正解决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教学实践服务;三是加强对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指导教师开展实验研究工作,注重阶段总结和资料积累,我旗共承担国家级实验课题三项,区级实验课题四项,市级实验课题一项;四是加强中小学“各学段衔接”的研究,认真总结推广南京东庐中学“讲学稿”教改经验。
2、积极鼓励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及校(园)长参加学习和培训,提升自己的教科研能力。全年组织开展了新教师培训、促进中小学优质发展、引领教师专业成长”项目首期专任教师全员培训及第二期专任教师全员培训、家长学校讲师团成员培训、名师梯队建设工程培养对象集中培训、校园长办学理念与校园文化建设研讨会、校园长办学理念与校园文化建设现场会、全旗中小学幼儿园干部培训、教研员业务培训,并将以赛(全旗教师业务考试)代训作为培训创新模式,共计培训2419人次。同时,组织全旗校长、教师先后赴广东省深圳市宝区安、北京市、山东省聊城市杜朗口中学、台湾省等地考察学习,共计派出310人次。
三、有效课堂研究与建设工程,扎实开展校本教研
[pages_luzhuba]1、为加强课程改革的研究与指导,协助市教研室对高中阶段的新课程改革的试验,进一步促进高中校本教研工作,教研中心蒙授教研员对市蒙二中开展的“五步三查式” 高效课堂教学实验模式进行全程跟踪指导,对提高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了积极地效应。同时也积极探索和构建小学“智慧学习,快乐学习”、初中“轻负担,高质量”为主体的有效教学模式,4月中旬分别在各初中召开了全旗毕业年级校本教研暨中考研讨会。6月中旬和10月份,利用学校教学工作过程性督导评估,督促各学校重视及正确开展常规教学和教研活动。4月份、10月下旬开展了送教上门活动,全体教研员和部分名师梯队培养对象上公开课并作专题报告。无论是专题报告,还是示范研讨课,都有一定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获得广泛的好评。各学校200多名中小学教师在交流研讨中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效果显著。同时,我们开展的以师带徒工作为载体的乌审旗名师梯队建设“青蓝结对“工程,着力提高了青年教师实施新课改的能力。通过有效发挥教研员和骨干教师在校本培训中的专业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促进了全旗广大青年教师主动、自觉、快速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与实效性。
2、组织全旗教师认真学习课程标准,研究新课程、新教材,创新工作方法,提高教学能力,6月中旬对全旗小学教师进行了业务考试。
三、教学教研规范化建设工程,进一步规范教学行为
1、利用每学期开学工作检查和教学视导的机会,督促学校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标准和课程方案,开足开齐课程。
2、坚持教学视导,毫不松懈。依据《乌审旗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基本要求》、《乌审旗中小学教育教学研究基本要求》、《乌审旗规范教学常规管理和提升课改与教研实效评估细则》全年分别围绕初中毕业班的各轮复习教学、学校教学与教研常规等主题开展了4次教学视导工作。全年共听课976节,检查教案1523本,检查作业7966本,专题讲座24次。在各次视导过程中,重点检查教师的备课笔记、听课、评课、说课,并量化打分,集中反馈,真抓实干,规范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要求广大教师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上下功夫,学校反响较好。
3、用活用好考试手段。考试虽然不是检验教师教学、学生学习优劣的唯一手段,但是在科学而完善的评价体系尚未健全的情况下,考试还是不可或缺的。今年,学科素能检测范围扩大到八年级。该项工作经过几年的摸索与前进,逐步形成了四大特色:一是检测的价值取向具有明确的教育性和发展性,能够引导、教育、促进学校树立正确的素质教育观,达到真正关注和促进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的目的;二是检测内容注重基础性、情趣性、探究性、灵活性,以语言表达能力、数理运用能力、多元创新思维能力、生活基本常识、运动素养、艺术素养、信息素养七项内容为主体,既注重突出对学科基础素能的检测,同时注重体现知识的趣味性,彰显学生思维的创新性;三是在检测实施中,不仅重视结果,更注重过程,注重方法的选择与运用;既关注学习的水平,也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现;四是在检测的方式方法上,坚持笔试和实践操作相结合,学生动笔、动手、动口、动耳、动脑,多法结合,多学科渗透。通过我们坚持不懈的努力,全旗各校都能正确而认真地对待考试,抓考风、促教风、立校风,在规范考试方面取得了可喜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