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公文:2011年大学生政府实习总结
- ·下一篇公文:酒店大堂副理2011年工作总结及2012年工作计划
2011年11月实习周记5篇
会议纪要确实比较陌生,虽然课上有讲过会议纪要的内容,自己实习时也有看过很多会议纪要文件,但是真正撰写起来真的有点难度,而归根究底,这难度在于会议内容的不熟悉和会议记录的不完整。在对比了陈科和我写的纪要之后发现,我所陈述的很多都是与会议所提及的工程项目八竿子打不着的言辞,主要的内容在于会议结束前领导的总结要点,而我却记录不完整,同时不够突出这要点,于是整份会议纪要显得臃肿而无用。
看着自己的会议纪要,感觉确实很多需要学习的地方,还有会议通知等文件,我都只是稍作修改,并没有真正下手去写过。而网络上、招聘会上公司招聘文员、助理的要求上都提到“优秀的公文写作”的能力,而不是写“周记”的能力。于是对于一个只会在“周记”上胡说八道的我来说,压力倍增。
实习是工作前的准备,积攒些许经验的平台,希望能在实习期间学到更多有用的技能,而不是只会复印、打印云云。
实习周记3
实习了一个半月,每天都像中学时候那样的作息时间和规律,而最近这几周温度又降低,每天早晨顶着严寒早早爬起床来,挣扎在公交与地铁之中,最后再坐在办公桌前,两眼仍未能十分清醒。
每天重复着同样的工作,或绘表,或打印复印文件,或接发传真,或接打电话,或跟着领导开会负责签到,或无所事事坐在电脑前待命。这一切的一切,都已经无所谓工作激情或动力了,只是偶尔会有时间或闲情浏览下网页,偶尔看看书准备一下毕业论文,能给我一点点工作之余的滋润。
一天到晚除了在办公室外,就是在公交、地铁上耗费大量时间了,每天来回大概三个小时,一个半月约 30 天的工作日,粗略地统计一下,就得花上 90 个小时至少 4 天的时间在交通工具上。而在这公交、地铁上颠簸不停,要能坐个座位或许能稍事休息一下,但都是在上下班的时间因此只能站着,于是便无所谓休息了,而是在睡眼惺忪的时候雪上加霜,在工作劳累之后雪上加霜,在无所事事的时候雪上加霜,让我更感疲惫。
不过在公交、地铁上的时候,有时候会碰上一两个同是实习的同学,于是扯扯当日工作、聊聊家常什么的,还是会心情舒畅一点点的,至少不会无聊到四处张望。而在无聊地四处张望的时候,我也总是从一些不一样的角度去看待事情,从中挖掘一些从未留意过的生活角度。例如人们手中的手机。
手机成为人们特别是工作的人手中的必需品,大概得追溯到上世纪 80 年代了吧,从“大哥大”开始。而发展到今天,仅仅如当初的打电话或者发送信息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了,而对于在一个如广州这般如此繁华的城市而言,更是不可接受的。于是什么诺基亚、摩托罗拉之流的“智能手机”应运而生,在长时间消耗在公交、地铁的工人阶级而言,用手机玩游戏、听音乐、上网,都成了必需品,必需品手机所提供的必需品。有必需品,就必定会有替代品或者说奢侈品。“智能手机”从去年开始,渐渐走向衰落,因为有了更为吸引人的替代品,同时也是奢侈品的“苹果”。听同学说,“苹果三代”刚走进社会时在中国的价格接近万元哪,对于普通打工一族而言,这是名副其实的奢侈品了。
然而自从“苹果”的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去世以来,苹果却是深入了基层。就这一个半月在公交、地铁的漫不经心观察和不完全统计,人们手中的必需品似乎是以“苹果”为榜首,而在这个“苹果群体”中包括外表看似大老板、白领、普通工人、学生的人,或者穿着时髦的男性、女性,甚至是白发苍苍的老人家,直接把其他手机的数量压了下去。于是我不得不感慨:最近很流行的、呼喊声很高的 htc 似乎毫无生气可言。
不得不承认,人们的生活水平在最近几年里不断提高,而国家统计的什么 GDP 、 CPI 也朝着理想的目标前进或比预想的还要好,但是是否真的所有阶层都消费得起时下似乎是手机之王的苹果呢?这个答案毫无疑问是否定的。网络上对于手机用户流传着这样的说法:用 htc 的是文艺青年,用华为、中信的是失足青年,用诺基亚的是普通青年,用三星的是 2B 青年,用苹果的是无肾青年。为什么无肾呢,因为无产阶级除了卖肾有钱买苹果机之外,别无选择了。为了追求苹果这样的潮流而出卖自己的身体,这似乎是当今社会的悲哀,但仍然让无数青年追求着。
我没有卖肾的勇气,于是只能做着文艺青年,而且是比较低级的文艺青年。而车上是否真的所有手里拿着“苹果”的人都没有肾,无法肯定,我也无从考究,但总是在我工作之余、疲惫不堪之时让我有所思考从而提提精神,这也就基本上足够了。
实习周记4
实习进入了尾声阶段。
突然想起了一句歌词:“我会相信一切有尽头。”来自王菲的《红豆》。时间毫不停歇的向前走着,显示出了它的公平性,对世间万物的一视同仁性,无论植物界的花草树木,还是动物界的虫鱼鸟兽,在时间的眼下,都进行着不停歇的生与灭的轮回,就连看似坚不可摧的山岩,也在岁月的流逝中崩塌。对于弱小如个人而言,时间就更显示出其主宰力量的强大了。思考着时间,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思考着人生,人生不就是由无数的——其实是可数的——时间片段粘合而成吗?就像坐在长途旅游车上的乘客,在这人生的时间旅途中,我大学实习的某一站停靠在了市建委计划处,而眼下又即将要发动汽车继续前进了。
实习的结束,意味着大学四年的生活也接近了尾声,只剩下孤零零的半个学期——甚至不够半个学期的大学生涯了。或许有的同学考研成功或出国深造还有机会继续体会学生生活,但是大学的生活是回不去了,因为时间不会倒流,过去的岁月就只能眼巴巴地看着它过去,纵然以后有再多的欢声笑语,也已经不再是那些人、那些事、那些岁月了。
在市建委计划处实习,于我而言更不可逆转,只能存在我的记忆深处,虽然很多时候都在无聊中度过,但作为人生经历的一部分,还是有回味、学习的价值的。但我怕自己会因为时间的流逝而使这份弥足珍贵的记忆流失殆尽,只能借着这实习的“周记”稍稍加以记录。
我印发过计划处的《工作制度》,里面有计划处的一些处内要求和日常行为规范,是一处之规,言简意赅,毫不做作。处内的每个科员领导,虽然都可能没有正眼看过它一下,但却都照着它的“指示”工作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