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教案|试题|公文|作文|幼教 免费在线的学习网站地理教案高三地理教案

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全套复习学案+经典试题免费下载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发布时间:2012-03-24 00:04:22
教案试题公文网WWw.jaSTgW.cOM免费资源教案、试题、公文、作文、幼儿教案、说课稿
(1)A处是田纳西河的发源
地,此处地形为山地,其生态
环境直接影响河流的水量和
水质。
(2)B处地形是_河谷平原 ,
这里是人类活动的比较集中
地区。
(3)C代表田纳西河,这是流
域中开发利用的主要部分,在
利用过程中要注意水资源的
合理分配和水质的保护。
(4)在A、B、C三处中,应特别注意保护好植被生态的是A,应作为生态环境保护的重点的是B 。
(5)从图中多大坝和船闸,可推知流域内多山地 地形,水力资源丰富 。
(6)田纳西河位于美国东南部,它发源于阿巴拉契亚 山脉的西侧,该河流的大致流向为大致流向为自东向西 。
(7)田纳西河水主要靠大气降水补给,依据右图诺克斯维尔市的气候资料分析田纳西河水量随季节变化特点及原因:冬末春初降水多,河流流量大,夏秋季降水相对较少;河流流量小。  
(8)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区位优势是什么?
①田纳西河流域处于亚热带湿润气候区,降水丰富,河流流量大,水资源丰富;②加上流域内地形起伏,河流落差大,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③此外还有丰富的煤炭(磷、铅锌矿)等矿产资源。
(9)田纳西河流域是美国的棉花带(农业带),从农业发展角度看,田纳西河流域的气候条件对农业发展有什么不利影响: 高温期与多雨期不一致,对农业生产不利
(10)田纳西河流域发展水运有那些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有利条件:水系发达,支流众多,水量丰富,大部分可通航;没有结冰期,全年可通航;通过密西西比河及其支流可通往全国大部分地区。不利条件:由于地形起伏大,河流落差较大;水量很不稳定。(11)田纳西河流域19世纪人口激增,进行掠夺式开发,土地退化、植被破坏、环境污染等。1933年,美国开始对田纳河流域进行综合开发与治理,将河流的梯级开发作为流域开发的核心,先后在田纳西河的干、支流上修建了71座大小水坝。结合田纳西河流的自然特征,分析修建大坝有何作用:防洪,灌溉;改善航运条件;发电;水产养殖,生态环境改善,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带动相关产业等。
(12)19世纪后期起,流域内人口激增,开发利用强度加大。简述田纳西河流域早期开发利用对环境的影响:扩大种植面积、开矿乱开滥采、用木炭炼铜导致森林砍伐、植被破坏,造成水土流失;高强度利用耕地导致土地退化;大量排出含S02的废气,不仅污染大气,还会形成酸雨污染土壤和水体,影响生物生长。
(13)读田纳西河为核心的流域综合整治和开发图(右图)。指出对田纳西河治理采取了哪些措施,并说明其效益。
修筑了(多座)水坝、(多处)船闸和港口。取得了防洪、改善通航条件、提高运输能力的效益。实现了对全河的统一管理和梯级开发。
第四章  区域经济发展
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1、东北地区地理条件
(1)气候条件 :大部分位于湿润、半湿润的温带季风气候区,热量和水分基本可满足一年一熟作物需要,但不利条件是容易受到低温冷害的影响。(2)地形、土壤条件:为农业多种经营提供了条件;黑土、黑钙土广泛分布,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有利于农业生产。
(3)社会、经济条件:①工业: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农牧兴工、共促农牧   ②交通:交通发达,对外联系方便,发展外向型农业。③开发时间较晚,人口密度较低,有利于绿色农业和大农业的发展。
2、主要地形:三山脉(小兴安岭、大兴安岭、长白山)、三平原(三江平原、松嫩平原、辽河平原)。
3、农业布局特点:     耕作农业区  :主要分布在三大平原地区。 林业和特产区:主要分布在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区。  
畜牧业区:主要分布在西部高原、松嫩平原西部及部分林区草地,是重要的羊、牛、马牧畜生产基地。
4、东北商品粮基地生产特点:
①大规模机械化生产  ②地区专业化生产
5、农业发展方向: 平原区:发展适应加工需要的优质、专用品种,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促进粮食转化,延长产业链条;建设绿色食品基地。
西部草原区: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畜牧业。
山区农业  :实现由原料型生产向原料及产品加工并举的转变。
例题: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请描述图中0℃等温线的走向、气温的空间变化特点并说明其形成原因:
      东段向低纬(南)弯,气温低,地处小兴安岭,海拔较高;西段向高纬(北)弯,气温较高,地处松嫩平原,地势较低。
(2)图中A、B、C三地最适宜发展的农业部门分别是:  A:畜牧业     B:种植业       C:林业。
(3)与其他商品粮基地相比,东北地区商品粮基地的突出特点是什么 ?
大规模机械化生产;地区专业化生产。
(4)B地区农业发展的方向是什么?
面向国内大宗农产品需求市场,继续强化商品粮、豆等大宗农产品的生产,以确保国家粮食需求。 推进农业向规模化、专业化和生态化方向发展,建设绿色食品基地。
例题:读“我国甲、乙两大农业生产基地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基地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冬小麦,乙基地主要的经济作物是甜菜、大豆等。
(2)与乙基地相比,图中甲基地发展农业生产的区位优势有:热量条件优越;降水充足,灌溉水源充沛;劳动力充足。
(3)简述东北建设商品粮基地的有利条件是:
自然条件:雨热同期,光照充足,平原广阔、土壤肥沃。
社会经济条件:人均耕地面积大,机械化程度高,交通便利,对外联系方便,市场需求大。
(3)简述甲基地A、B区域农业发展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及其解决途径:问题:水土流失;湖泊面积萎缩、洪涝灾害较多   
措施:因地制宜,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多种经营 ;退耕还湖;植树造林,改善生态环境 ;加强农田基本建设,提高抗灾能力等。
(4)甲、乙两大商品粮基地发展潜力较大的是乙,商品粮基地,判断理由是:
地广人稀,机械化水平高,粮食商品率高;目前单位面积产量不高,随着科技和农业投入的增加,粮食的单产和总量将有较大幅度的提升;有一些宜农荒地可供开垦;而甲商品粮基地,由于人口稠密,每年净增人口多;城市、工交建设等建设用地不断增加,耕地面积将会有所下降;目前单产已较高,增产潜力已较小。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来源于:教案试题公文网wwW.JAStGw.CoM免费下载使用
||Copyright © 2012 jastg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桂ICP备10000602号
网站制作:三人行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