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教案|试题|公文|作文|幼教 免费在线的学习网站地理教案高三地理教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六环境保护全套教案免费下载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发布时间:2012-03-24 00:31:12
教案试题公文网WWw.jaSTgW.cOM免费资源教案、试题、公文、作文、幼儿教案、说课稿

点击下载此文件

环境保护全套教案选修6
课时安排:4课时
教学目标:
一、环境与环境问题
   1、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正确的环境伦理观
   2、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   3、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二、资源问题与资源的利用、保护
   1、主要的资源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   2、非可再生资源耗竭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及人类采取的相应措施
   3、非可再生资源开发过程中应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
   4、人类对可再生资源不合理利用造成的问题,以及保护、合理利用的成功经验
三、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
   1、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  2、某种生态环境问题形成的一般过程
  3、某一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对其他区域的影响
  4、我国不同区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  5、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及其作用
四、环境污染与防治
   1、主要的环境污染问题
  2、环境污染事件形成的原因、过程及危害
  3、针对某类环境污染的主要防治措施
五、环境管理
   1、环境管理的基本内容和主要手段
  2、当前全球环境问题的管理与国际行动
  3、个人在环境保护中应具备的态度、责任和行为准则
 
本讲重点: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与其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本讲难点:
1.主要的资源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2. 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3.主要的环境污染问题
考点点拨:
第一课时
一、我们周围的环境
(一)环境的概念及分类
1.概念:指相对并相关于某项中心事物的周围事物。
 
    2.分类(根据人类对其影响的程度)
 
(二)人类与环境
    1.关系:互相影响、互相制约。人类活动影响了环境,反过来环境也会制约人类,作用力越大则反作用的制约力越大。
2.人类与环境关系变化历程:
[经典例题1]读人类社会演进和人地关系两幅示意图,回答问题。
 
(1)甲图所示三种社会形态中,哪些属于乙图所示人地关系原理的范畴?
 
 
(2)在我国江南丘陵地区广泛修建梯田,直接造成的生态环境变化有哪些?
 
 
(3)列举中国古代不利于生态平衡的农业生产活动并分析原因。
 
 
(4)影响人地关系演变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解析】正确认识乙图中人地关系模式图,结合人类历史不同阶段生产活动分析相关问题。
 【答案】(1)农业社会,工业社会。
(2)森林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水土流失加剧,生态系统变得脆弱。
(3)放火烧山,围湖造田。古人对生态环境认识的局限性。魏晋以来,大量人口南迁,隋唐时期江南经济得到进一步开发,因过度开垦土地,对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4)科学技术,社会生产力或生产工具,人类对人地关系的认识,人口数量
二、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特点
(一)环境问题的表现
1.环境问题的概念
指人类与环境矛盾的激化状态,表现为矛盾双方趋于互相对抗、互相排斥、互相否定、互不适应,因而影响人类生产、生活,甚至威胁人类生存,成为人类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
2.表现
 
(3)生态破坏(主要是植被的破坏)
①生态系统的基础与核心:植被
②植被破坏不仅损害一个地区的景观,而且引起生物多样性受损害、环境质量下降、水土流失、土壤肥力降低、土地荒漠化等,使这些地区的居民丧失了起码的生存条件。
(4)全球环境变化
如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生物多样性锐减和海洋污染等问题。
[经典例题2]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将正确选项的代号填入图中对应的空白框内(每字母限填一次)。
a.臭氧层空洞   b.全球变暖    c.酸雨     d.森林锐减
(2)说明导致全球性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
(3)简述减轻环境问题的主要措施。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全球性环境问题的了解。(1)人类排放氟氯烃类物质形成臭氧层空洞;人类大量排放二氧化碳,使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大量吸收红外线长波辐射,进而导致大气保温效应加强全球变暖;人类燃烧矿物燃料排放酸性气体(硫氧化合物、氮氧化合物)形成酸雨;森林锐减是人类滥伐破坏森林所致。
(2)分析环境问题成因,一般从三个方面着手:①人口问题,②资源问题,③发展(经济)问题。
(3)措施应与成因对照分析,然后再结合当今环境问题的热点加以分析。
 【答案】(1)自左向右依次为:a、c、b、d。
(2)人口的增长;经济活动的增加;以及传统发展方式下资源利用不合理、过度消耗;向环境排放的废弃物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
(3)控制人口数量;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清洁生产;加强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改变传统发展方式,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加强国际协作。
(二)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1.自然原因
2.人为原因(更重要)
  (1)资源的有限性与人类需求的无限性的矛盾(根本性的原因)   
 
(2)短期经济利益与长远环境效益的矛盾
(3)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矛盾
(4)个人行为和大众利益的矛盾
(三)当代环境问题的特点
   1.危害的不可预见性
环境变化是一个规模极大、时间很长的过程,难以在实验室中模拟。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来源于:教案试题公文网wwW.JAStGw.CoM免费下载使用
||Copyright © 2012 jastg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桂ICP备10000602号
网站制作:三人行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