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教案|试题|公文|作文|幼教 免费在线的学习网站语文教案人教版必修四1.窦娥冤

2017-2018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1课《窦娥冤》精品教学案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佚名  来源:网络  发布时间:2018-02-10 14:29:12
教案试题公文网WWw.jaSTgW.cOM免费资源教案、试题、公文、作文、幼儿教案、说课稿
Ⅱ.文化常识
1.读尽缥缃万卷书,可怜贫煞马相如
缥缃:缥,淡青色;缃,浅黄色。古时常用淡青、浅黄色的丝帛作书囊书衣,后指代书卷。
2.况如今春榜动,选场开
春榜:唐、宋考进士都在春季,因此后世称进士考试为春榜。
3.䦶䦷的铜斗家缘百事有
铜斗:亦作“铜枓”。铜制的方形有柄的器具,用以盛酒食。后多形容富足而牢固,元剧常用来比喻大财主的家产。
4.你可曾算我两个的八字,红鸾天喜几时到命哩
红鸾:红鸾星是古代星相家所说的吉星,主人间婚姻喜事,古人认为命中遇到红鸾星就可成就婚姻之事。
5.我做了个衔冤负屈没头鬼,怎肯便放了你好色荒淫漏面贼
漏面:即“镂面”,宋代在犯人脸上刺字,称为镂面。后形容坏人已经坏到使人一望便知,脸上像是刻了字一样。
(三)博览悦读
《窦娥冤》的“三美”
关汉卿通过基于现实主义的充满积极浪漫主义色彩的艺术手法,广泛而深入地反映出元朝统治的极端黑暗和不合理的社会制度,深刻地反映出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感情。《窦娥冤》集中描写了窦娥所遭受的种种迫害、侮辱、冤屈,读者在为其悲剧命运感慨悲叹的同时,又得到了一种美的感受。
一美在真
关汉卿笔下的窦娥,3岁丧母,7岁替父亲还高利贷给别人做童养媳,17岁成了寡妇,后遭流氓张驴儿父子凌辱逼迫,被地主官吏桃杌拷打凌逼,判处斩刑。然而,“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随着窦娥所受迫害的愈多愈深,她对黑暗社会罪恶的认识也就愈清楚,她的反抗也就愈强烈。如窦娥所说:“不是我窦娥罚下这等无头愿,委实的冤情不浅;若没些儿灵圣与世人传,也不见得湛湛青天。我不要半星热血红尘洒,都只在八尺旗枪素练悬。等他四下里皆瞧见,这就是咱苌弘化碧,望帝啼鹃。”透过《窦娥冤》杂剧,我们看到了一幅黑暗的“群丑图”,也看到了一部那时社会底层妇女的“血泪史”和“抗争史”。另一方面,我们也深深感受到作者对现实主义手法的执着追求。这种现实主义的创作态度对当今学生的写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当歌则歌之,该针砭则针砭之。只有贴近时代,符合生活真实的作品才真正感人心,才真正具有美感。
二美在善
《窦娥冤》在展示黑暗社会和恶势力酿就窦娥悲剧的过程中,也一步步突出了窦娥善良的性格,其善良具体表现在:窦娥为父亲还高利贷牺牲了自己给蔡婆婆做童养媳,这是窦娥一生悲剧的开始。赛卢医因赖债而欲勒死蔡婆婆,偏巧得到张驴儿父子的解救;张驴儿威胁蔡婆婆,要强占窦娥,遭到窦娥强烈的反抗。张驴儿所谋不遂,就想用毒药毒死蔡婆婆,不料却被他父亲误吃;张驴儿就诬陷窦娥,昏官桃杌却严刑逼供,她宁肯死但绝不屈服。穷凶极恶的桃杌于是把这一招用在蔡婆婆身上。窦娥看见桃杌酷吏严刑拷打蔡婆婆时,却宁肯自己承认死罪也不让年迈体弱的婆婆受刑挨打;她在被押赴刑场时,首先想到的是怕婆婆看她披枷带锁而伤心,提出要求绕路走。这种为保全他人而牺牲自己,临死不念自己却顾念他人的善良性格,看来不可简单归之为封建孝道、儒学仁义,因为她心中明知蔡婆婆是与自己同命运的人,而且这种对长辈孝顺、体贴且无微不至的品质何尝不是当今时代亟需弘扬且光大的呢?
然而,窦娥这一形象的善良美还有更深层的意义。一个极其善良孝顺的女性楷模,却被黑暗的时代和恶势力置于死地,这能不激起读者对这个时代极大的愤怒和强烈的不满吗?作品也因此具有更深邃更理想的艺术效果。
三美在壮
窦娥起初对张驴儿这样的社会恶势力认识是清楚的,也敢于斗争反抗,但对官府却存有幻想,自认为“我又不曾药死你老子,情愿和你见官去来”。一顿毒打之后,她的幻想消失了些,看清了“衙门自古向南开,就中无个不冤哉”。但是她的幻想并没因此完全消失,还仍然认为上司会复审案情,而且冤枉事应该是“天地知”的,或许还有昭雪的机会。只有当她被押上刑场问斩时,她才完全清醒过来,真正对世道和王法提出了疑问和否定,终于惊天动地地提出了“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以及“官吏每无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难言”的控诉,喊出了同时代被压迫劳动群众的共同心声。这些情节是多么悲壮啊!
《窦娥冤》还有更新的突破,它不是停留在激起他人的追求或预示胜利上,而是虽死犹追求之,借鬼魂的力量最终赢得胜利。窦娥接连遭遇丧母、离父、丧夫、逼婚、受诬、被判、斩刑,内心充满着忧愤和不平,但现实的处境使她无法实现申冤复仇的愿望。于是临刑前她立下三桩誓愿,要让这冤案大白天下,要让这不公正的人世受到上天的惩罚;而死后为鬼的窦娥阴魂不散,守定望乡台,等到父亲做官还乡,她便托梦与父,使父亲终于为自己报仇雪恨,处死恶徒,罢黜昏官。如此看来,窦娥遭遇可悲,但其情则壮。之所以壮,就壮在她临刑前发出的三桩誓愿,她的冤屈感动天地,誓愿变成现实;壮就壮在虽死而以鬼魂显形,(给她的父亲托梦)呼唤亲人报仇雪恨。正因为作品描写了这样超现实的壮举,才使窦娥这个人物形象比起其他作品所描写、所表现的许多善良的妇女形象来,更别具一格,丰满完善,更加光彩照人。
《窦娥冤》这一悲剧,美在其真、其善、其壮,它真实而深刻地反映了元蒙统治下中国社会极端黑暗、极端残酷、极端混乱的悲剧时代,完美地表现了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和争取独立生存的强烈要求。
                                          
(一)读准字音
Ⅰ.单音字
(1)当垆(lú)      (2)隅头(yú)
(3)田畴(chóu)   (4)羹粥(gēng)
(5)鳏寡孤独(guān)   (6)阑珊(lán shān) 
(7)燕侣莺俦(chóu)   (8)撚断(niǎn)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下一页

来源于:教案试题公文网wwW.JAStGw.CoM免费下载使用

Tags:

作者:佚名
||Copyright © 2012 jastg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桂ICP备17012819号
网站制作:三人行网络